楊大泉(上海證券報總編輯助理):央行行長與證監會主席16日同臺演講。行長關注的是資本市場,主席重點卻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話題如此錯位顯然不是秘書拿錯演講稿!只能說明兩點:1、所謂郭氏新政決不是郭的獨角戲,至少戴相龍、周小川是深度介入,背后還有更大推手;2、郭志向高遠。由此判斷,今年股市更要注重反趨勢投資。(http://weibo.com/u/1735534960)
李大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其實,很多人喜歡在市場狂熱的時候買股票,而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遠離股市,也許這是大多數人虧損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狂熱的時候股票價格昂貴,而低迷的時候股票價格低廉,如果剛剛相反也許能夠提高些勝算。(http://weibo.com/u/1645823934)
張憶東(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師):經濟差、政府又不敢再亂搞類似08年“四萬億”的投資,實體經濟有效貸款需求不足,銀行也惜貸,那么,貨幣政策放松,只會使得流動性都堆積在銀行間。如此,債券市場有可能出現超預期的牛市。好事。近期債券融資規模增速驚人,把資金從債市上引導到經濟中去,擴大直接融資,優化資源配置,托經濟。(http://weibo.com/zhangyidong1979)
訾源-云程泰(云程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局部亮點】在經濟復蘇預期明顯出現之前,黎明前的黑暗與衰退期的跨度都可能比樂觀者預想的要長,不輕言行業拐點,而是堅持去年4季度提的‘局部亮點,或高景氣度的維持,或行業拐點顯現。經濟的一篇黑暗之中并不乏星星之火,隨便列舉一些譬如智能手機產業鏈、黑電升級/代工、農資、光通信、天然氣等。(http://weibo.com/yuanzilse)
康曉陽(天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預測經濟今年前低后高,反映到股票市場上,有可能正好是前高后低。受預期驅使,股價會在基本面變好之前來一輪上漲,而一旦預期未能如愿,或實體經濟比預想的情況糟糕,或經濟陷于困境而政策作用甚微的時候,股市皆有可能先揚后抑,逐步演繹“預期——亢奮——懷疑——失望——悲觀”的證偽過程。權當杞人憂天。(http://weibo.com/u/2055428635)
孫宏廷(CFA、股票分析師):參考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歷史估值區間,投資者在滬深300指數接近20倍市盈率上限時需要謹慎,原因在于: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歷史估值區間介于10倍至30倍市盈率之間,但常態分布的均值上限是20倍市盈率,唯有在經濟過熱時才會發生觸及30倍市盈率的估值上限,例如網絡股泡沫時標準普爾500指數也曾觸及30倍。(http://weibo.com/sunht1982)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一些新的金融業態的形成與成長其實是不經意的,是悄悄地在成為一種力量。就好像錢莊,當年在山西是做的很大的,清朝的時候慈禧西逃還找他們借錢,但是他們就不肯了解一下當時正在北京上海廣州蓬勃興起的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呆在平遙不出來,然后慢慢就被邊緣化了。(http://weibo.com/bashusong)
邱國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又降準了,許多人還在擔憂經濟和盈利的下行趨勢。其實,熊牛轉換的過程一般是按下列步驟展開的:1、政策底;2、市場底;3、經濟底;4、盈利底。政策底可以確認是在去年的11月末。2132點是否是市場底,見仁見智。市場見底時經濟面和盈利面通常很疲弱,不必過多關注,關鍵是看流動性放松的速度和力度。(http://weibo.com/qiuguo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