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凱
40年前《上海公報》的發表,成為中美關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開啟了兩國交往合作的新篇章?;厥?0年,中美關系雖歷經風雨,卻始終保持前進方向,并取得長足進展。
今天,中美關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過40年洗禮,我們對中美關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美關系的成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對中美關系的未來有了更高的期待。與此同時,中美關系仍然面臨一些“困惑”,提醒我們要加倍努力,推動中美關系在健康穩定的軌道上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個困惑是,中美之間能不能建立足夠的互信?中美之間對于互信的需要是顯而易見的,雙方建立和加強互信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確實存在互信“赤字”。培育和深化互信,仍然是雙方必須充分重視、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要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做損害對方核心利益的事;二是要全面、客觀、符合實際地認識對方的戰略意圖。
第二個困惑是,中美合作是不是互利雙贏?《上海公報》發表40年來,中美雙方都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兩國面臨的國際環境都大有改善,兩國經濟發展繁榮的機遇都大大增加,兩國應對全球和地區問題的條件都更加有利,兩國人民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至于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應當看到這種失衡主要源于兩國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的不同和跨國企業全球資源配置;應當看到中美雙方正在努力解決貿易失衡,使兩國貿易關系更加可持續;更應當看到中國正在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美之間健康、良性的競爭,將推動世界經濟整體邁向更高階段,帶來的將是互補、互利、雙贏、共贏的結果。
第三個困惑是,中美兩國能不能在亞太地區良性互動?中美兩國都是太平洋國家。亞太是中美利益交匯最集中的地區。亞太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符合中美和本地區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中國對于中美在亞太地區的互動始終持建設性態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亞太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40年前,中美相互隔絕,除了地緣政治需要,幾乎沒有更多共同利益。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中美仍然能夠走到一起。40年后,世界今非昔比。中美關系一路走來并不平坦,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我們感慨于中美關系的快速發展,也正視中美關系面臨的問題。只要雙方堅持兩國元首共識,堅持中美合作伙伴關系的方向,堅持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中美聯合聲明》的精神,建設中美合作伙伴關系之路就一定能夠越走越實,越走越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