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重返亞洲態勢下的中日關系前瞻

2012-04-29 00:44:03朱志華
國際展望 2012年2期

朱志華

內容提要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亞太,經濟上與中國爭奪主導權,軍事上圍堵遏制中國,以圖維持“一超”霸主地位;在此國際背景下,中國面臨周邊復雜形勢和壓力增大,處理好中日關系在整個亞太格局中尤為重要。文章分析了中日共同利益和結構性矛盾,提出了從戰略上如何把握中美、中日兩對矛盾。中日友好合作、戰略互惠符合中國最大國家利益,以及加強中日關系須要經濟互聯、政治互信、民間交往、地方外事、防衛互動、立足內政等觀點。

關鍵詞 美國重返亞太 中日關系分析 深化友好合作

一、美國戰略東移凸顯中國周邊關系的復雜性、重要性

隨著中國崛起,亞洲崛起,東亞已成為世界三大經濟支柱之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板塊。2011年,在美國夏威夷APEC會議和東亞峰會上,奧巴馬、希拉里都高調放話,要重返亞太,戰略重心東移,扮演亞太事務的領導角色。奧巴馬甚至直言,要成為美國歷史上首屆太平洋總統。希拉里上任伊始,第一站訪問的即是亞洲而非傳統習慣上的歐洲,美國政府、社會的智囊機構,也紛紛出謀劃策。2012年1月5日,五角大樓推出了醞釀七年的新軍事戰略,主要矛頭直指中國,顯示其安全防衛政策和謀略的重大變化特點。分析美國的戰略意圖,一是要謀取其在亞太地區的巨大經濟利益,以解決本國的巨額財政赤字和高失業率問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美國經濟面臨嚴峻形勢,制止經濟下滑,扭轉戰略頹勢,已成美國政府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鑒于亞太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并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美國經濟前途將主要取決于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經濟,故美國重返亞太,是企圖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經濟利潤,分得更大的利益蛋糕,挽回十分不利的經濟局面,其戰略圖謀根在經濟;二是阻遏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吸附力日趨擴大,尤其在防衛上加強美日韓軍事同盟,又與澳大利亞簽署美國2500名海軍陸戰隊的駐軍協議,頻頻舉行海上軍演,在南海糾紛上介入、支持菲律賓、越南與中國抗衡,最近美國在與菲律賓簽訂的《訪問部隊協議》框架下,進一步增加在菲的軍事存在(美可使用菲基地,美艦可在菲22個海港停泊);與印度(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蒙古(作為所謂“第三鄰國”與蒙古聯合軍演)、緬甸(希拉里去年12月2日破天荒訪問緬甸)等國拉攏關系,這一切態勢很明顯,就是要對中國的發展形成鉗制、圍堵之勢。故美國所作所為,有人稱之為圖謀建立針對中國的“亞洲版北約”,其最終目標,是延滯和遏制中國的發展強大,維持其全球老大的霸主地位。

新年伊始,奧巴馬在美國國防部作新的軍事戰略報告中講得很明確,“從長遠來看,中國在亞太的崛起給美國經濟和安全等許多方面產生潛在的影響”,故在這之前,美國已提出“TPP”計劃和“??找惑w戰”理論。所謂“TPP”是指2006年,新加坡、智利、新西蘭、文萊等四國簽訂的經濟合作協定,2008年美國表示參加,并改稱為“泛太平洋經濟戰略合作伙伴協定”,即“TPP”,決定在2012年秋季以前,就24個領域具體磋商,制定一個無例外的零關稅貿易自由化規則。美國、新加坡等9國于2011年10月28日,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第9次擴大磋商會議,各領域都取得一定進展,日本野田首相也已決定參加TPP。然而本質上,美國提出TPP,就是為了維護其在亞太的經濟霸權,與中國爭奪亞太經濟的主導權,并擬定了2020年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圈(TTAPP)的經濟戰略;所謂“??找惑w戰”,是指兩年多前美軍推出的軍事戰略理論,這一重大戰略轉變的核心內涵誠如專家所說:“首先,把近10年來主要以恐怖主義和極端宗教主義等作為主要威脅,重新轉變成以在現實與未來對美產生嚴重制約的大國為主要威脅,如中國、伊朗等。歷史上美國一直以具體國家作為戰略威脅,比如二戰中后期對日本、德國,冷戰時期對蘇聯。10年反恐實際是美國軍隊建設方向的一次偏移。其次,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戰場的全面撤出,標志著美國近10年主要以中東、南亞為主的作戰地域,逐漸轉移到以西太沿海地區,特別是以中國沿海區為主,包括東北亞和東南亞?!?/p>

在美國的戰略布局和頻頻放話出手情況下,加上中國與部分鄰國存在邊界、海域的主權糾紛,與相鄰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利益沖突,一個時期以來,中國的周邊環境,確實存在麻煩不斷,復雜多變,不容樂觀的狀況。

中國是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從地緣政治角度說,更是一個對亞洲舉足輕重的大國。眾所周知,“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擁有鄰國最多的國家,陸地邊界22000多公里,海岸線18000多公里,周邊國家多達29個,其中直接接壤的鄰國就有15個?!敝袊泥弴蟛糠质前l展中國家,有一些還屬于最不發達國家。中國的發展既要處理好與世界各大國,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更要重視和處理好中國與周邊各國的關系,為中國再造一個和平發展30年的穩定環境?;仡櫄v史,新中國誕生以來,我國周邊地區發生的重大事件乃至武裝沖突,都曾對國家安全利益構成挑戰和威脅,周邊環境的變化使中國的對外政策和戰略選擇必須相應地作出調整變化。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中國周邊政策的演進,就體現了中國對外戰略的變化。經過建國6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睦鄰友好政策和周邊國家的關系,都曾達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水平,創造了新中國建立以來最好的周邊環境。當前,為應對美國的戰略調整和重心東移,中國也應作出戰略調整,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亞洲和周邊環境的構建中,創造一個有利于中國持續發展的戰略格局,真正體現“周邊是首要”的外交格局理念。

亞洲大大小小國家很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貧富差異很大。就總體而言,日本作為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和經濟強國,至今位居世界前列。二戰以后,日本從戰爭廢墟上開始重建,采取了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根據其島國、資源貧乏、有限國土承載1.27億巨大人口數量以及農、漁、林發達等國情特點,逐步形成了以耗能少、產出高為特點的來料加工、精密儀器、高新技術等產業為主,以及對外貿易、港口經濟、海洋經濟等為特色的外向型經濟結構,在20世紀60—70年代形成了騰飛的繁榮景象,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技術強國,直逼美國。但近二十年來,由于泡沫經濟的嚴重影響,日本國內市場需求萎縮,社會“老齡少子化”,導致勞動力不斷減少,經濟一直低迷徘徊。據日本產業結構委員會基本政策部會發布的報告稱,2010年,日本老年撫養比已超過40%,比美國高出一倍,比英德法和瑞典等發達國家也高出近30%。從15歲到64歲的勞動人口近幾年加速減少,現日本已接近勞動人群對撫養人口的負擔極限。人口轉變導致社會保障和經濟增長可持續之間的惡性循環趨勢。而中國后來居上,在2010年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對亞洲乃至世界的發展、穩定影響巨大。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在很多領域都曾是世界第一,但現在中國已超越美國取代了其老大位置:鋼,中國2010年6.27億噸,美國2010年8000萬噸;棉花,中國2011年730萬噸,美國2011年340萬噸;IPO,中國發行初始股2011年集資730億美元,美國發行初始股2011年集資307億美元;汽車,中國2010年生產1830萬輛,美國2010年780萬輛;啤酒,中國產量2010年443.8億升,美國2010年227.8億升;煙草,中國2010年300萬噸,美國2010年33萬噸;高科技出口,中國2009年3480億美元,美國2009年1420億美元;煤,中國2010年32.4億噸,美國2010年9.85億噸。另據美國農業部估計,2011年全球糧食產量創紀錄,達22.95億噸,而中、美、印三國生產的糧食占了全世界一半,中國糧食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中國成就巨大輝煌,但按人均GDP計算,中國只有美國、日本的十分之一,在人均國民收入方面,今天的中國還只有4600美元,距世界2010年平均人均8900多美元還有很大差距。日本這些年發展雖延滯,但優勢仍在,實力強大,從經濟上來看,中國、日本在亞洲是雙雄并立,在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兩國對亞洲的影響都十分關鍵。從地緣政治看,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日本從明治維新和二次大戰以后,經歷了兩次大的社會變革,走的是“脫亞入歐”的發展道路并取得成功,同時造成其對他國的自我優越感。然而近二十年其國內經濟的衰退,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興經濟體興起,對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優勢甚至主導地位產生了極大沖擊和動搖,尤其是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日本社會彌漫著一種不適應、不服氣、失落、焦慮的心態。兩國都存在如何認識對方、調整心態、處理好雙邊關系的問題。鑒于中日關系不但涉及兩國利益問題,同時影響到亞洲格局,在美國介入、重返亞太區域的背景下,處理好中日兩國的雙邊關系,牽涉到中國的根本利益和亞太戰略,其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二、中日友好與合作符合中國的最大戰略利益

中日兩國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結構性矛盾。從客觀地理位置來說,兩國關系無論好壞都是近鄰,和則兩利,斗則俱傷;從文化淵源上講,中華文化對日本社會影響久遠,雙方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史記》所載先秦徐福率童男童女前往東方入海求仙,即所謂“東渡扶桑”的傳說,以及唐朝僧人鑒真六次東渡,成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的故事早已在中日民間廣泛傳播。僅以浙江為例,雙方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書法、絲綢、佛教等早在隋唐時期就開始了。浙江天臺國清寺,成為日本有影響的天臺宗祖庭,每年都有日本的教徒信眾來浙江天臺尋根祭祖,余杭的徑山茶及茶藝,傳揚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之一;歷史上日本的遣唐使從海上來中國,有的就經過浙江再北上京城,回國時也帶去了浙江先民的文化、物產、技術等。經濟上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國,日本也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從1994年到2004年日本連續11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5年起才陸續被歐盟、美國超出。2008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達2667.9億美元,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21%,遙遙領先于美國(17%),中國已成為日本的頭號貿易伙伴?!薄敖刂?008年底,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累計有41126項,實際使用金額累計達652.1億美元,是僅次于港澳地區的中國第二大海外投資來源地。”作為政府貸款,到2008年底“日本對華日元貸款占我國利用外國政府貸款的50%左右?!笨傊?,在改革開放后,日本是各國政府中,向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最早也是最多的國家?!痹诳萍?、教育、勞動、衛生、管理、環保、節能、產業等方面雙方都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互補性,中日兩國的戰略互惠與和平友好符合兩國人民的長遠和根本利益。然而中日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和難解。首先是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根本不同,而日美韓則為一體;再則歷史問題,日本政界重要人士參拜靖國神社(1985年,中曾根首相正式參拜供奉著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尤其是2001年到2006年,小泉純一郎首相連續6次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關系嚴重倒退)、修改教科書(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時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改成“進出”,企圖否定或掩蓋其侵華歷史罪責。隨著右翼勢力編撰的教科書使用范圍不斷擴大,錯誤的、右翼的歷史觀正在日本國內蠶食著正確的歷史觀,誤導青少年和日本民眾)。凡此種種,勢必傷害中國人民感情。前不久,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妄言厥詞,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義憤;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海上油田開發、釣魚島問題,則直接牽涉到兩國的主權、資源等利益之爭;日美安保條約不但劍指中國,且染指臺灣問題,必然引發中國高度關注和防衛警覺;加上中日之間不時發生糾紛事端,媒體宣傳、民眾情緒對立,相互好感下降。2010年,釣魚島事件中,日本扣船抓人,還要按其國內法處理我國漁民,中國進行了堅決斗爭,力度超過2001年中美撞機后對美方的交涉。此事件發生后,“在媒體的煽動之下,日本90%以上的老百姓反華情緒強烈,認為這次釣魚島事情顯示了中國強大以后表現出來的‘蠻橫。”反之,中國的知識界和社會民眾,也存在一種反日心結,熒屏上大量播放的是抗日影視劇,抗日題材潛移默化、持續不斷地激發著國人的厭舊情緒,一遇中日之間的矛盾糾紛,立即升溫成媒體、網絡的對仗,甚至演變為街頭的激烈行為。由此,兩國關系常常趨向緊張惡化,再由于美國的因素,使問題更加復雜化。

然而從中國力爭和平建設的戰略機遇期,打破美國對我遏制圍堵的戰略目標著眼,堅持原則,求同存異,有理有利有節地處理好與日本的關系,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新中國歷代領導人都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系,主張兩國關系應成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的典范。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中央領導一再強調,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股逆流,要把日本廣大人民同極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嚴格區分開來,日本人民沒有戰爭責任,他們也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是愿意與中國人民友好的。在當時中日沒有外交關系的情況下,毛澤東、周恩來提出了“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針,積極推動中日民間貿易、人員互訪和文化交流,并多次會見來訪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學者、友好人士和舊軍人代表,在日本各界廣泛播下了友誼之種。周恩來自1950年至1975年,“25年間處理涉日事項和會見日本客人多達287批”。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周恩來對日外交思想,強調中日友好超過了兩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兩國世代友好是中國的長期國策。他提出,要“把中日關系放在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來發展。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紀,還要發展到二十二世紀、二十三世紀,要永遠友好下去?!弊鳛橹袊母镩_放的總設計師,他非常重視學習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發展經濟的經驗,許多改革開放的重要決策,包括“小康”思想、“翻兩番”目標都是在與日本客人談話中第一次提出來的。江澤民主政時,強調中日關系一要以歷史為鑒,二要向前看,三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胡錦濤繼任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后,于2008年5月訪日期間,與日方領導人簽署了中日間第四個政治文件《中日關于進一步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明確規定:“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的選擇”、“兩國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雙方重申,相互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p>

在確立中日世代友好的戰略前提下,對美日之間的雙邊關系也要做多視角分析。事實上,日美之間也并非完全鐵板一塊,日本至今還不是一個具有完整主權意義的國家,經濟上強大,政治上聽命于美國,軍事上依賴美國核保護傘,但也并不甘心完全受制于美國,尤其是隨著中國等亞洲一批新興國家的快速成長發展,美國先后打了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2008年華爾街金融海嘯以來,債務危機纏身,國力相對衰退,日本社會也出現了“脫歐入亞”,尋求獨立性的呼聲。除了傳統的親美勢力外,也出現了相對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崛起,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所謂“親華派”;也存在所謂既不親美也不親華,強調日本利益的國家主義“民族派”,如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即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野田首相上臺后,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傳統關系,另一方面深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試圖在中美之間保持某種平衡。如在其施政演說中,先提“10+3”,后提“TPP”,談到美國和中國問題時,兩國差不多用了同樣的篇幅,也可一窺其對華對美搞平衡外交的用意。在野田訪華期間,還提出了向中國購買100億人民幣的國債。因此,深入分析中日美三角關系,各種政治勢力的動態消長以及社會民意的變化走勢,對于把握有利于我的終極目標,駕馭外交戰略大局,擴大和發展中日共同利益的交匯點,穩妥處置矛盾糾紛,切實管理沖突危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加強中日關系的若干思考

1 從戰略全局正確把握與美、日的兩對矛盾。美國要重返亞太,“領導亞太”,“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無論是用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巧實力,其真正的戰略對手是中國,用隱性或軟性的戰略圍堵、制造麻煩或挑動事端來遏制中國,維持其一霸獨大的地位,是其長期的戰略方針,因此,從全球目光審視,在亞太戰略和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來分析研究中日關系,中美矛盾無疑是主要矛盾,處主導地位,中日矛盾是次要矛盾,是從屬于中美關系大格局的。況且,無論從歷史和現實的中日紛爭、對立狀況看,都有美國插手其中或從中漁利。1894年,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就是美英財團給日本提供的軍事貸款;美國在甲午戰爭期間支持日本侵占朝鮮,美國的軍事顧問幫助日本海軍擊潰中國北洋艦隊,在外交上幫腔日本向中國勒索賠款割地。1931年至1941年十年間,美國也一直援日侵華,目的是慫恿日本攻擊蘇聯。而二戰后的中國領土釣魚島,始由美國代管,后于50年代將其交給日本,至今被日本所實際控制,成為引發中日對立、外交惡化的一個易爆焦點。新中國誕生后,日本吉田茂首相曾一度考慮與中國建交,由于美國強烈反對,日本當時又處在美國軍事占領下,不得不被迫放棄,導致兩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外交關系,極不正常。此外,美軍在日駐軍數十年,強化美日安保,歸根結底也是為了威懾和圍堵中國。所以,處理中日關系一定要有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從主次矛盾的亞太戰略乃至全球戰略來考慮,處理好中日兩國之間的糾紛爭端,積極主動地維護和發展兩國的戰略互惠和友好合作關系,對于打破美國對我的圍堵遏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2 以經濟互聯深化利益交匯的依存關系。首先從經濟層面上,進一步加深兩國的依存交融關系,互利共贏不斷深化,實現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中日韓“經濟一體化”,積極回應日本提出的“東亞共同體”建議,當然所謂“共同體”,就現實可行性而言,也只能從經濟著眼起步。事實上,“中國倡議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與日本所提的“共同體”構想,其考慮是有相同重疊性的。經貿合作是兩國最大的戰略利益交匯點,是維系兩國關系最有利的紐帶。按照比較優勢原理開展的國際分工,使生產要素在國與國之間實現跨越國界的優化組合,給合作雙方都帶來利益和收獲。隨著經貿依存度的不斷加深,互利關系不但是提升政治關系的“助推器”,也將成為阻止兩國關系惡化的強力“制動器”。就中日兩國經濟而言,日本要重振其國內經濟,潛在的、最大的出口市場無疑在中國,其海外投資,中國又是其成本較低、風險性小、成熟度高的市場。因此中國的穩定發展,勢必將帶動日本的經濟振興,這點日本朝野的有識之士也看得很清楚。加大中國對日本的經濟影響力、吸附力,是中國的一張王牌,也是發展中日友好關系的基石。美國不久前提出“泛太平洋經濟戰略合作伙伴協定”(TPP),一方面企圖主導亞太經濟,另一方面至今把中國撇在一邊,是合作還是阻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且不論美國真正要建立起TPP困難重重,例如日本野田首相剛提出加入,就招致國內反對聲,且把中國這一亞太最強勁的經濟引擎排斥于外,這種TPP還有多大意義,或者說能夠真正建立起來嗎?相反,東亞經濟一體化,“10+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0+3”(東盟加中日韓),“10+6”(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印、澳、新)機制倒是已在運轉或比較切實可行。中國應投入更大人財物力,積極全力推進之,一方面反制美國的TPP,另一方面促進東亞更加繁榮,使中國在亞太區域更有主導力。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里,中日兩國都面臨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國都將激烈爭奪低碳經濟制高點。日本擁有一流的環保節能技術,但國內市場有限,中國具有最大的發展潛力,卻缺乏技術和智力支持,雙方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就能實現雙贏。就浙江而言,作為中國的民營經濟強省,中小企業眾多,“三個浙江(指本土經濟,浙江人在國內其他省區以及海外從事的經濟活動所創造的財富)”其中就有相當多的浙商在海外發展。日本企業在長三角、江浙滬一帶都有合資、獨資等項目,浙商也有走出去在日考察、投資、并購的。但總體而言,浙商在日本的群體規模、投資項目等還不多,影響力不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甚至非洲等不發達、欠發達地區;日本有很多中小企業的發明專利,都想到中國來尋找市場和合作伙伴,因此浙商與日企的合作,到日本尋找商機和投資收購的空間很大,大有文章可做,且日本企業的管理理念、科技創新、員工的敬業精神等也值得浙江的民營企業學習借鑒;

3 從政治互信到民間交往與地方外事。在加深密切中日經濟關系的同時,要積極開展政府高層和省縣級乃至各階層、各界別的交往交流,有的應形成機制性互訪或峰會、論壇。2007年12月和2009年6月,中日兩國曾先后在北京、東京舉行由副總理領銜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新形勢下,中日應進一步形成類似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那樣規模和層級的每年雙邊對話機制,以政府主導來牽引兩國重大戰略關系。中日兩國的專家學者,都要本著大局為重,積極主動地開展交流互訪,為兩國的友好合作出謀劃策,添磚加瓦。此外,中日兩國人民有著兩千多年相互往來的歷史,民間的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有著悠久的傳統和基礎,旅游往來對于推動經濟,互識互信有很大幫助,尤其是上述活動對于增加相互了解,累積感情,培養堅實友善的民意基礎極為重要。早在1965年,中國一次性邀請400多名日本青年到北京等15個城市舉行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規模前所未有,持續四五個月之久,毛澤東主席親自會見來訪日本青年,在中日兩國民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改革開放后的1984年,應胡耀邦總書記和全國青聯的邀請,3000名日本青年訪問中國,翌年,中國青年代表團回訪了日本,“世代友好”的口號在中日深入人心。此外,兩國還曾多次組織“友好之船”、“友好之翼”以及中學生、“修學訪問團”互訪;兩國人員往來1972年僅為9000人,2008年已超過了540萬人次,中日間每天有100多個航班,承載著1萬多乘客來往兩國。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至2008年底,在日中國人已達655377人,超過在日韓國人,成為日本最大的外籍居民群體。另一方面,在中國長期居留的日本人也有127000多人,是僅次于韓國人的第二大外國人群體。”此外,早在1973年6月24日,中國港口城市天津即與日本第一大港神戶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系,同年11月,上海也與橫濱市結為友好城市,浙江與日本靜岡后來也結成了友好關系。而到了6年以后的1979年,中國才開始與其他國家締結友好城市關系。換句話說,中日友好城市活動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城市間的民間交往開了先河,發揮了先導作用?!敖刂?007年5月,中日之間共結友好城市235對,建立交流關系的城市100對左右,位列中國與世界各國締結友好城市關系數量之首。”“截至2008年5月,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已達72766人,占日本吸收外國留學生總數的58.8%。在中國的留學生也有2萬多人?!苯衲晔侵腥战ń?0周年,應以此為契機抓緊在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面與日本廣泛對接,更具規模地籌劃系列友好交流活動,營造氛圍,拓展新領域,進一步改善中日關系。如杭州市與日本歧阜市,于1962年兩市互贈“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和“日中不再戰”碑文,兩市成為二戰后最早恢復友好交流的地方城市,1979年兩市又結為友好城市。今年恰逢中日邦交40周年,又逢兩市互換碑文50周年,杭州市于2月10日舉行隆重的紀念大會和系列活動,熱烈歡迎岐阜市長率各界代表110余人來杭續寫中日友好新篇章。此外,要建立長期規劃,使中日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旅游、環保、媒體、食品安全、產業等各個方面全面合作、深度交往。

4 妥處矛盾和主權之爭,加強安全防衛交流合作。在涉及中日矛盾糾紛和主權爭議時,要本著按國際法、歷史事實、兼顧利益等原則加強溝通、協商、談判。一時談不通、談不攏、無法解決的問題,應暫時擱置爭議,建立化解沖突、危機管理機制;特別是當偶發、突發有關事件時,雙方應從長遠、根本利益出發,冷靜、理性、妥善、低調處置,尤其要防止媒體炒作,片面渲染,夸大事實,影響、誤導國民情緒,造成民眾感情嚴重對立,損害、惡化中日關系。對日本的各種政治勢力,即使是右翼團體、人員也要接觸交往,可以邀請來華訪問,積極做好工作,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在我軍與日本自衛隊的相互關系上,也完全可以你來我往,共同開展軍事合作項目,如聯合護航巡邏,打擊海盜和恐怖主義活動;海上搶險救災演練;艦隊互訪;相互觀摩軍演;軍事專家學者交流等等。2007年10月和2008年6月,兩國的艦艇實現了互訪。2009年3月,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訪華期間,兩國達成了加強防衛交流的10項共識,標志著兩國在軍事安全領域的交流全面展開。前不久,中日印海軍在非洲之角附近海盜活動猖獗的海域協調后聯手巡邏。總之,中日兩國都需要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日本是中國周邊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與日本自衛隊的互動,增進戰略互信,既有利我周邊安全,也是對美日安保條約的一種反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才符合當前中國發展的最大利益。同樣,日本要繼續保持在世界經濟“第一方陣”中的位置,并進而成為主權完整獨立的政治大國,也需要與亞洲鄰國尤其是擁有13億人口的最大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保持睦鄰友好關系??梢哉f,中日兩國關系已成長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關者,發展中日和平友好關系,應成為未來兩國互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應該始終堅持的基本國策。

5 著眼內政是和平友好外交之根本所在。凡事要立足于國內,把自己的事辦好。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內因是根據,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中國走向世界,在建立亞太乃至整個國際新格局、新秩序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擴大影響力、增強話語權,關鍵是把國內的事情做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盡管我們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力,以及中國周邊環境的復雜態勢和沖突因素,但當下中國,最主要的問題還不是在外交,而是內政。中國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都在提升,對外影響力也日益擴展,但內部的矛盾甚至社會沖突等問題也在不斷累積加劇,尤其是貧富差距、分配不公、兩極分化趨勢;貪污腐敗、法制不彰、道德淪喪等等,都從內部腐蝕著國家發展成果,削弱著國家強大的根基。因此,治國理政是根本,長治久安為首要。一是要以穩定為前提,努力化解、消除各種社會矛盾和風險隱患,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改革,保持健康、協調、持之以恒的發展勢頭,不斷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二是要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順應民心,通達民意,尤其要關注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訴求,運用多種政策手段、經濟杠桿,調整利益格局,努力縮小貧富差距、兩極分化趨勢,使社會更加公平、公正;三是要堅決反對腐敗,倡廉肅貪。要從制度上、源頭上動真格、出硬招,杜絕貪腐之源,取信于民,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外部的敵對勢力是打不倒我們的,關鍵是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平同志一針見血: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時間對我有利,不張揚、不懈怠,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在亞太、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主張一定會被越來越多國家接受,中國話語權的分量一定會越來越重,中國也必將為亞太、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在线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视频欧美| 91麻豆国产在线|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青青草综合网|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午夜欧美在线|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一本色道久久88| 久草网视频在线| 日韩午夜片| 亚洲无码电影|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四虎AV麻豆|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中国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久久6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嫩草国产在线|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www.av男人.com|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久久网欧美|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欧美黄网在线|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91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址|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另类专区亚洲|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免费看a级毛片|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