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孟飛 許義生 步瑞


摘要:CDIO理念的教學模式倡導“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通過“做中學”來實現教學的目標。將CDIO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重新設置和確定教學目標,重新構建設計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項目教學部分,通過“做中學”體念CDIO的教學理念和精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專業素養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CDIO;《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253-03
引言
全球已有幾百所大學成功實施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的學生具備各種實際能力,深受社會和企業歡迎。《會計學原理》課程盡管不屬工程類課程,但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同樣可以吸取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精髓,將基于項目訓練的“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引入到該課程的教學與實踐中,取得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三位一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會計學原理課程現狀分析
1.課程性質。《會計學原理》是大學會計學的入門課程,也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講授會計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以及今后從事財會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2.教材狀況。一直以來,會計學原理的教材普遍是以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為主,體系幾乎千篇一律是從會計的發展過程著手,到會計要素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再到會計方法的傳統章節安排模式。無法體現“以培養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接受能力。
3.課程教學的現狀及效果。改革前,我們基本是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和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改革的目標與總體思路
改革前,我們均在第一學期開設會計學原理。但學生剛走出中學校門,一下子難以適應原理性和技能性均較強的課程教學,所以總體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多數學生甚感吃力,達不到預期教學目的。所以,如何在CDIO的教育理念下,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使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更要初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實際動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本課程不僅理論性強,實踐性也很突出。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能力的培養,我們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目標與總體思路是:運用CDIO教學理念,注重知識和能力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多種能力(如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領導能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適當減少常規課堂教學時間,加強實踐環節的項目訓練,將CDIO理念反饋到理論和項目教學環節設計中。表現為理論和項目教學計劃、項目內容、實現項目的方式和評估等各個環節的銜接和統一,在項目訓練和內容的選擇上將相應的知識和教學目標聯系起來,明確各個項目環節的實現目標和基準,將明確的執行和評估方式與“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培養目標聯系起來。
三、改革的具體措施
1.調整了會計學原理課程開設的學期。針對大一學生剛從中學到大學思維模式還很難一時轉變的現實情況,我們將原本第一學期開設的會計學原理調整到了第二個學期。為了幫助學生初步樹立起對會計學專業的認識,初步形成會計的思維方式,我們在第一個學期開設了會計學專業導論。幫助學生逐漸進入會計學課程的學習角色,適應會計學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進入會計學的知識殿堂。這樣學生在第二學期接觸會計學原理的時候,就能輕松面對了,也更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重新設置和確定了教學目標。CDIO改革后,會計學原理的課程目標既包括專業知識要求,又強調能力提升要求和素質的培養,由原來的傳統教學轉換為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和多種能力及素質的培養。我們認識到:“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追求訓練學生畢業時即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這些素質包括專業素質、心理素質、生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人文素質。為此,我們確定了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具體包括:(1)確定本課程在教學大綱及相互支持的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功能,即應使學生獲取的學科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2)設計實現的項目。使學生在一體化的教學大綱的設計實現經驗中獲取業務知識和職業能力。即設計支持本課程的教學項目(二級項目),明確教學項目的實施應該使學生獲取的學科專業知識、能力和態度(素質)。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經濟管理理念,樹立會計職業的思維方式。
3.根據2010級先行改革專業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項目體系構建方案重新制定《會計學原理》的教學大綱。本大綱分理論教學和項目教學兩個部分,分別從學生應掌握的理論知識和能力素質方面進行了制定。
4.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和重新設計,構建了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教學內容體系。一是取消與本課程功能無關的教學內容,二是取消某些陳舊過時的會計核算形式與方法,三是在保留原有的必要的實訓外,增加系統的手工會計模擬實驗項目,而總學時不變。為此我們確定本門課程分成理論教學和項目教學兩個部分。理論部分以會計認知、會計主要工作任務、會計核算的方法與程序、會計工作組織等為主要內容,具體分成12個教學單元(見表1)。項目部分則以某一企業12月份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基礎,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完成從憑證的審核與填制到賬簿的登記、對賬與結賬直至會計報表編制的總個過程,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互相點評和學習,以使學生能夠掌握手工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將所學會計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通過手工模擬,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5.根據大綱要求對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1)采用理論與項目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課程項目體會“做中學”,有效地利用實訓與項目教學。為了實現上述預期教學效果,本課程分為理論教學與項目教學兩個環節。理論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手工會計的基本程序、技能和方法。理論教學結束后,學生進入四周的項目教學環節,通過對一小型企業基本業務的處理,體驗手工會計系統的運行過程,掌握會計核算的賬務處理程序、編制簡單的會計報表。從而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問題相結合,通過項目的訓練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各種專業技能與方法的能力。(2)采用“自主學習”開放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問題為核心,提高自己獲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3)采用“團隊教學”法,引導學生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團隊成員間建立起信任和責任感,提高個人和人際間的交往能力,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的培養,通過團隊項目的完成,逐步樹立起從事會計職業所需的思維方式與職業操守。
6.建立起與改革目標相匹配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學科知識,個人、人際交往能力,實際業務能力的考核。
以往考核往往側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CDIO理念強調的是對全面學習效果的考核,強調理論、實踐與能力考核的并重,既要考核學生學科知識掌握情況,也要考核學生個人、人際交往和職業能力。為此我們建立了以下具體考核模式。(1)考核內容:1)側重于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2)側重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2)考核方式:由平時考核、項目考核、期末測試三個部分組成。1)平時考核(20%):主要采取提問、作業、團隊任務完成方式。2)項目考核(30%):對會計手工項目的完成情況和項目實踐中的表現進行考核,強調過程重于結果。3)期末考試(50%):期末閉卷筆試,強調知識的運用和技能。
四、改革成效與經驗
本課程按照CDIO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后,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程大綱規定的基本理論知識,而且也加強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提高了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全方位思維能力等,實現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樹立系統思維,系統地幫助學生培養個人及群體的學習習慣。我們從歷屆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一個很嚴峻的現實是:許多學生處于極其被動的學習狀態。其真正問題是缺乏學習動力,缺乏系統安排時間的能力,不知道或不去思考課程間的連結關系,從而不能有效地達到學習的整體目標。通過改革,我們使學生改變死記硬背知識的習慣,幫助其樹立起系統思維的方式,并為其他課程的學習提供了思維方式的指引。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變長期以來填鴨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認識。會計學原理是大學會計學的入門課程,然而絕大部分大一新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經濟學、管理學知識一片空白,實踐知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會計實踐的感性認識。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改革中我們將會計知識融入到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活動和資金運動中講述。使學生先對會計本質、會計信息與會計環境互動關系等有清晰認識,再來教授會計的確認、計量、報告等過程。課堂上引入諸如互動式教學、團隊教學以及項目教學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氛圍活躍,主動思考討論問題,學習效率明顯提高,效果良好。
3.通過企業手工會計模擬項目的“做中學”,改變長期以來理論與實際脫節現象。會計是政策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純粹課堂教學是不行的,從會計專業的第一門課開始就應該與實際緊密聯系,讓學生了解實際與理論的區別和差異,在以后的專業學習中明白如何把握和關注重點。我們通過項目的“做中學” 使會計學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互動式教學和項目執行過程中,學生也初步認識了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系統思維能力等。
4.編寫出了與改革目標相適應的會計學原理教材。教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其體系和結構的安排合適與否關系到改革的成敗。我們教學團隊編寫出了與改革目標和新的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會計學原理教材,同時還編寫了會計學原理項目實訓輔助教材。內容和體系的重新調整更有利于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會計學原理的良好教學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紅志,等.基于CDIO能力培養的機械原理課程項目實踐[J].高教論壇,2009,(4):25-27.
[2]楊飏.基于CDIO理念的《社會調查方法》教學改革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9):98-99.
[3]閻守華.CDIO模式下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教改的探討[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9,(5):474-477.
[4]查建中.論“做中學”戰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9.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