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菁
摘要:著名管理學家諾斯威爾曾指出:“職業生涯設計就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中職德育課新教學大綱和國家規劃教材的出臺,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指導性要求十分明確。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社會,從而樹立職業理想、規劃職業人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的成果幾方面來深入討論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293-02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學生初中畢業就讀職校,并不知道什么是職業教育,而且很多學生因為考不上高中,有不同程度的中考創傷——挫敗感和自卑感。學生表現出來的是無心向學,生事搗亂的狀態。學生們的生存哲學是“隨隨便便又一年,六十分畢業剛剛好”。這就是大多數中職生的學習現狀。倘若學生不能轉變思想,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那么必將虛度三年光陰,更不要說成長為社會所認同和接納的職業人了。學生將荒廢的是自己人生最寶貴的青春,而社會將失去的是一大批有可為的優秀職業人。
筆者在中職學校從事十幾年的財經專業教學,從學生的職業生涯成長的角度發現,我們目前的教育更多著重于知識性的教授和講解,忽視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導致學生在校三年沒有實現學生到準職業人身份的認同和轉換,沒有目標明確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法
目前中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往往是在學生臨近畢業時才開始,主要內容是面試技巧教育,禮儀教育,推薦表的制作方法等等。筆者近幾年跟蹤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中發現,這種臨陣磨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我們的中職學生是不夠的。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從職校生一進校就開始,形成長達三年的教育體系。下面筆者以本校財經專業學生為例,談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法。
(一)認識自我,認識專業
目前社會上對中等職業教育依然存在偏見,普遍認為職校生低人一等,隨著普高熱的升溫,中考后半段考分的考生成為職校生的主流。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主要構成成分,相當部分的學生在校的學習和就業中表現出諸多不適:自我定位不準、學習動力不足甚至厭學,對職業了解不夠,對社會和環境認識不多,對前途感到迷惘,品行不良。以致中職校被人戲稱為“垃圾回收站”。我校進校生普遍存在這種心理,并排擠,嘲笑那些愛學習、想上進的學生,不良的學習風氣在校蔓延。
因此在中職的第一個階段,我們主要進行“認識自我,認識專業”的教育活動。(1)聯合駐校社工,心理老師通過開展“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今后該走怎樣的人生道路”、“我行,我能,我突破”等一系列的專題心理講座和心理實踐活動。喚起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2)班主任開展《成長的翅膀》、《形象與禮儀》、《溝通的藝術》、《時間與我同行》、《團隊合作》系列的職業素養主題班會。(3)由各專業老師在各班進行專業特色介紹。(4)個人職業潛能發展評估。協同職業測評機構對新生進行性趣、情緒、責任表現、效率特質、合作協調等相關心理能力檢測,并提出有價值的建議,使學生對自身潛力有明確的認識,自我規劃能力有所提高,對情緒的管理與壓力的解決有明顯的改善。(5)開展“以社會需要什么財經人才“為題的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在通過看招聘廣告,訪談等方式調查社會工作單位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什么要求,要達到社會所需的專業要求,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哪些努力。調查結束要形成調查報告。(6)開展“以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案設計”的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設計”,指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優勢、劣勢和興趣、特長等,了解客觀環境對自身實現職業目標提供的機會,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獲得一定的職業知識,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7)舉辦財經專業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大賽和實踐讓學生尋找自己的短板,為下一步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明方向。
通過系列活動能讓學生明確三年的奮斗方向,努力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人有了目標就有了希望,有了方法就有了實施的動力。
(二)深化規劃,逐步實施
在中職的第二階段,中職生基本上已經適應了學校的生活,已經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落實自己的職業規劃了,這是職業生涯教育中最難的環節,但對于中職生來說是最關鍵的環節,因為再完美的規劃,如果不去執行,就像天邊的云彩,縱使看起來很美麗,卻是怎么也夠不著的。在這個時候就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去實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中職生由于年齡較小,一般相當于普教體系中的高中階段,因此要采用合理適當的方式深入地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在中職的第二階段我們進行“深化規劃,逐步實施“的系列教育活動。(1)開展“以我在假期的實習感悟“為題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參加了假期實習的同學和大家分享自己實習的感悟,總結實習過程中的問題,反省自我,反思規劃,發現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據此不斷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新職業觀念,優化職業理想,使得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合理。(2)開展《創業精神》、《“服務”意識》、《如何“銷售”自己》、《問題伴我成長》 、《企業生存記》職業素養教育系列主題班會。(3)開展“如何修正與目標細化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系列講座。組織專業老師對二年級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咨詢。中職生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不同,據此形成每個學生有其特定的職業意識、職業期望、職業興趣。中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個性化指導可以在很大程度保護學生的隱私,對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一種方式。(4)邀請在銀行、企業從事財務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回校開展職場感悟系列講座。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學習,進而形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那些獲得職業生涯成功者的榜樣力量的啟發,幫助學生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做的比較好的職業規劃的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三) 調整心態,整裝待發,職場翱翔
三年級階段對中職生來說,是最關鍵的一年。對學校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應大力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就業或繼續深造,提高就業率。
在中職的第三階段我們進行“調整心態,整裝待發,職場翱翔”的系列教育活動。(1)開展《面試技巧》、《職業規劃》職業素養系列主題班會。(2)開展“如何寫好個人簡歷“專題講座。(3)開展“如何融入陌生工作環境,克服心理恐懼“的心理講座。(4)組織開展“模擬招聘“的系列活動。(5)組織開展準職業人綜合能力測試系列活動。綜合能力是中職生在職業素質上能力的綜合表現,根據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反饋,現在社會需要復合型的人才,除了要求職業人有優異的專業能力外,還要求職業人有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等綜合能力。通過在三年級開展綜合能力測試系列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檢視自己三年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訓練的成果,認識自己的優勢,了解社會要求。為畢業就業做到知己知彼。(6)組織畢業生到大型商場,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等企業進行實習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畢業生與社會接軌的能力,鍛煉自我營銷能力,樹立自信心和敢于競爭的勇氣。同時也幫助學生檢視出自己專業能力上的短板和優勢。鼓勵學生在職場上學會揚長避短。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取得的成果
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但有利于緩解中職生的嚴峻就業形勢,也有利于中職生應對以后工作中出現的各種變故;既能彌補教育體制上的不足,也可以促進高職生自身素質的發展。以我校財經專業學生為例,我們對學生開始進行有規劃的職業生涯教育后,在校期間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觀,同時學生也積極地參與到各種課外課堂活動,節假日努力爭取到企業的實習實踐的機會,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近年我校財經專業學生代表學校參與全市會計技能大賽連續五屆取得市的一等獎,代表市參加廣東省會計技能大賽獲三等獎。學生畢業三至五年后有多人取得助理會計師,會計師資格,在職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職業生涯規劃是長達一生的規劃設計。如果在校期間就能有規劃、有目標地鍛煉綜合技能,提高個人素質,規劃職場人生。那么學生就有高瞻遠矚地應對職場上各種狀況的能力,畢業后就有可能走好職場的每一步,增加成功的幾率。中職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但中職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能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實現自己的美好人生。
參考文獻:
[1]姚貴平.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職業技術教育,2006,(1).
[2]張競乾,朱玉濤,等.論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及具體措施[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6,(6).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