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鐵
摘要:校外實習基地是高校的應用型專業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專業訓練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才能把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踐技能。在討論高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意義和原則的基礎上,分析了建立基地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應用型專業;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295-02
校外實習是應用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應更加注重校外實習教學工作,以適應當前的人才市場需求。要培養應用型專業畢業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理論知識指導下,以動手能力為基礎,具備高科技的實踐水平。因此,高校必須建立適當規模和不同需要的實習基地,才能充分保證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高校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意義
1.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當前中國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要實現這一辦學目標,學校必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實習基地的設施、條件直接影響著實習教學的質量。
2.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校外實習基地是學生“零距離”接觸生產第一線的場所,是對理論知識的有效補充,是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保障,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搭建了良好平臺。許多用人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應用型專業的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強,實踐技能高超,為應用型專業的畢業生開拓了良好的就業前景。
3.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選擇。實習基地建設搭建了實踐教學改革的平臺,有利于促進實踐教學改革。高校在應用型專業建設的過程中,能經常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使所設專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企業可以參與確定實習教學內容,制訂實習計劃,探索產學研校企合作之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共贏。
4.提高學生就業率。隨著中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熱點問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必須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另外,穩定的實習基地也為企業挑選人才和學生就業提供了平臺,對于實習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用人單位自然會挽留在企業發展,這樣實習基地也能變成就業基地,從而擴大學生就業。
5.學生順利實習的保障。校外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對應用型專業的學生來說,校外實習基地的意義更加重大。
二、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原則
1.共贏原則。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命是效益,要使實習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校企雙方必須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必須達成共贏的戰略合作原則。高校應用型專業通過企業達成校外實習的目的,鍛煉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使他們盡快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應用型專業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也擴大了影響規模,進而能夠形成良性的發展。對于企業來說,接受應用型專業學生的實習不僅給他們帶來了員工,而且也把專業的前沿知識應用到企業生產過程中,為企業解決一些生產中的疑難問題。企業也能通過實習考察并留住一些優秀的人才,為企業今后的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2.創新原則。實踐操作能力是應用型專業的重要培養目標,而創造力是實踐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充分考慮影響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復雜因素,如何將在課堂中學到的科學技術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工業技術及產品,都需要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因此,應用型專業的培養目標既要使學生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擁有跨學科的知識背景,從而為創造性的培養提出可能性;更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選擇,使學生能夠在自身個性和興趣的基礎上,構建自身的知識結構,發展創新能力。
三、實習基地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中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實習基地只是為學生生產實習而建的。這就造成校企雙方合作的深度不夠,平常缺乏學術交流、技術合作以及科學研究。校企雙方對合作領域的課程設計以及學生實習的項目都缺乏深入的探討,使雙方在課程設置、時間安排、生產技術、設備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無法得到充分地利用。
2.缺乏“雙師型”指導教師。應用型專業的教師本來就很缺乏,加之專任教師們要經常外出學習應用型專業的新技術和新成果,這就導致應用專業的任課教師非常緊張。還有部分教師是畢業即任教,實踐經驗不是很豐富。因此,應用型專業缺乏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教學和實踐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能夠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和學生們一起進行企業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一邊傳授理論知識,一邊講授實際操作經驗。
3.實習基地空間有限。隨著應用型專業的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認可,招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而能夠接收實習生的校外實習基地的數量卻遠遠跟不上學生數量的增加,這就造成學生校外實習難的現狀。大部分企業覺得學生實習不能給企業帶來實際的效益而且還要負責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問題,所以留給應用型專業學生實習的空間非常小。
4.實習經費缺乏。實習經費的缺乏嚴重影響到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有的實習基地企業一般要求收取一定數量的實習管理費用,有些實習基地不提供吃、住,這些問題都增加了學生的實習費用。一般高校應用型專業實習經費都是固定的。在市場經濟下,實習成本在不斷增加,實習經費越來越緊張,能夠集中安排的實習時間越來越短,且只能局限在距離學校比較近的地方,影響了生產實習單位的選擇,不能保證專業對口,實習質量難以保證。這些最終都影響到了應用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進行。
四、應用型專業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措施
1.建立穩定高效的校外實習基地。高校中的部分實習基地是通過專業老師的關系取得的,高校也應該通過其他渠道建立穩定且專業對口的實習基地。可以與實習單位簽訂相關的技術合作項目,利用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實習單位提供相應服務。這樣可以達到雙贏的狀態,有利于實習基地的穩定。構建校外實習基地的長效運行機制實質上是通過雙贏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企業希望獲得優秀人才和技術創新,學校希望獲得人才培養和就業,通過互惠互利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加強實習教師隊伍的建設。實習指導教師是實習教學的業務指導者和主要組織者,既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要掌握指導生產實踐與實習操作的技能。學校應在應用型專業組建一支專職和兼職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學校派出教師到企業進行實習指導,加強了教師實踐能力鍛煉,增強教師的“雙師”能力。學校和企業雙方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師資培養選用機制。院校教師以掛職、調研、指導實習等方式深入基地企業,了解行業發展態勢、崗位職責要求,熟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打造成為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教師。
3.建立與學生規模相適應的實習基地。高校要為應用型專業建立數量足夠的校外實習基地,而且各個基地要形成一種產業鏈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有實踐鍛煉的機會,都能練習到本專業生產的不同流程和方式,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增強他們的視野,為畢業以后找工作提供更大的競爭力。
4.提高校外實習經費。充足的實習經費是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物質保障,應力爭學校對于學生實習經費的提高,應用型專業也可以積極進行一些生產性的創收,來解決實習經費的不足問題。另外,校外實習基地也要適當提高學生額實習工資,保障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生活費用。
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是應用型專業的重要工作,因為在應用型專業的專業培養計劃中,校外實習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目前,政府也出臺了應用型專業的培養政策,鼓勵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高等學校搞好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提供良好機遇。
參考文獻:
[1]任潔梅,程冬梅.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J].實驗室科學,2008,(2):12-13.
[2]張天華.高職院校實習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7,(4):60-62.
[3]孟婷婷.對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幾點認識[J].文教資料,2008,(5):165-166.
[4]吳國棟.高校實習基地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12):117-118.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