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俄藏敦煌寫卷Φ242號《文選》考異

2012-04-29 11:19:13徐華
敦煌研究 2012年2期

徐華

內容摘要:俄藏敦煌寫卷Φ242號《文選》唐抄注本,其作注時間大約在唐貞觀末至高宗顯慶年間,與李善注同時或稍早,有可能是在釋道淹《文選音義》為底本基礎上的抄本,并吸收蕭、曹兩位早期《文選》學者的知識,形成了以釋義、博物、普及為主的注釋體例,乃蕭、曹之后《文選》注釋與傳授的一種重要注本。

關鍵詞:敦煌寫卷;文選佚注;傳本系統;作者

中圖分類號:G2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12)02-0089-08

俄藏敦煌文書Φ242號《文選注》保存自束廣微《補亡詩》“明明后辟”句以下、謝靈運《述祖德詩》、韋孟《諷諫》、張華《勵志詩》至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馳心輦轂”句止,共185行,正文下有雙行小字注。此卷雖殘,卻極其重要,不僅因為它作為唐抄本所獨具的版本校勘意義,更重要的還在于它既與傳世注本有一定的承襲關系,又具有一定獨立之特質,于傳世李善注、五臣注之外別是一家。那么,同為唐代《文選》注本,寫卷佚注與李善注、五臣注關系究竟如何?該注本具有怎樣的特征和價值?俄孟列夫、日狩野直喜、羅國威、傅剛、范志新、許云和等學者曾有過不同角度的論述。諸家立論主要是在避諱、字形、底本、體例、文風、與傳世注文異同、與顏師古的關系等方面,來判斷其產生的年代以及與李善注、五臣注的關系,但結論卻有著較大的分歧。俄孟列夫認為是出于公元630年到718年之間,也就是唐太宗即位和五臣注成書的時間[1]。傅剛等認為寫卷佚注乃初唐注本,產生于李善、五臣注之前,并被二者所參考[2][3]。范志新、許云和等認為乃中晚唐注本,是在李善、五臣注基礎上的抄撮本[4][5]。何以同樣的基礎文獻資料,方家得出的卻是如此相遠的結論?筆者在將寫卷佚注全文與尤袤本李善注、陳八郎本五臣注整體排列,并參考胡克家《考異》、明州本、奎章閣本、四部叢刊本六臣注以及《漢書》古注進行比對的基礎上,發現如果排除傳世諸本中所存在的大量增刻李善注的情況,佚注與李善注的重文實際上很少,而五臣注中同時參考佚注和李善注的材料卻相對較為突出,此點無疑對于追尋寫卷佚注在早期選學傳播過程中的位置頗有助益。

一 寫卷佚注與李善注重文比較

日本學者狩野直喜:“此書與李善注本合者十八九,與五臣注本合或與兩書均不合者十一二。”[6]傅剛先生在對兩本比較的基礎上稱“寫卷與李善注基本相合,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注文大致相合,二是釋典出處基本相合,三是釋典出處不同,但引文基本相同。”[2]然而考之現存全部佚注與李善注、五臣注同時出注的材料共計107條,其中與尤袤本李善注部分相同(引書同、釋字同或文意同)約37條左右。其余部分皆各自立言,全不相合。從整體面貌和相合比例上看,并不足以說明二者注文大致相合。況且即便是相合的條目中,情況也各有不同,需要具體分析。

從解題部分看,存《述祖德詩》、《諷諫詩》、《勵志詩》、《上責躬詩并表》四首的解題,其中重文唯有《勵志詩》解題:

寫卷佚注:《廣雅》:勵,勸。此詩茂先自勵勸勤學。

尤袤本李善注:《廣雅》曰:勵,勸也。此詩茂先曰勸勤學。

兩條解題基本一致,但胡克家《考異》曰:袁本、茶陵本無善注“《廣雅》曰”下十四字。考叢刊本、明州本、奎章閣本皆無此句。如果李善原本無此條,佚注參考李善注的說法也就無從談起。相反,倒是印證了佚注早于李善注的看法,也即本句解釋原出自佚注本,或者此本注文,后來在流傳過程中摻入李善注。

從正文注釋部分看,現存寫卷(含殘卷)各篇流傳的情況本不同,韋孟《諷諫詩》又見《漢書·韋賢傳》,為《文選》作注時已有諸多舊注可供參考,所見36條同注材料中,有18條為大體相近的重文。曹植《上責躬詩并表》(殘),又見《魏志·本傳》,所見13條同注中,7條引書或釋詞重文。張華《勵志詩》,所見27條同注之中,9條為引書或意思相近的重文。束皙《補亡詩》(殘),四條同注材料中只有“輯,和也”一條釋字重文;謝靈運《述祖德詩》,20條同注材料中見2條引文出處及意思相合,6條釋字詞相合。大體時代越久遠,舊注越多,重文的比例就越高。仔細分析一下這些重文,可以看出一大部分出自后世的增刻,尤其是涉及舊注的部分,如:

1.黼衣朱黻,四牡龍旗。(《諷諫詩》)

寫卷佚注:顓,畫斧形。兩巳相背曰黻也。言駕四馬,旗上畫龍頭。諸侯得交龍為旗。

尤袤本李善注:善曰:應劭曰:黼衣,衣上畫為斧形,而白與黑為采。龍旗,旗上畫龍為之。朱黻,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以皮為之,古者上公服之。《毛》詩曰:朱黻斯皇。又曰:四牡翼翼。又曰:龍旗承祀。

按:“應劭曰”乃引《漢書》師古注。《考異》曰:袁本無“應劭曰”下二十五字。明州本、奎章閣本、叢刊本同《考異》。此條李善注引顏師古《漢書》注當為后世增刻。

2.彤弓斯征,撫寧遐荒。(《諷諫詩》)

寫卷佚注:彤,赤也。霸臣,夫子賜弓矢以專征伐。撫,安。

尤袤本李善注:言受彤弓之賜,于此得專征伐。善曰:《毛詩》曰:彤弓弨兮。荒,荒服也。

按:《考異》曰:袁本茶陵本無“言受”下十二字。無者是也。此或以《漢書》顏注記于旁,尤延之誤取之……以下凡顏師古曰各條皆不當有,袁本茶陵二本俱無者,最是。考叢刊本、明州本、奎章閣本皆無此條,可證《考異》說確。

3.五服崩離,宗周以墜。(《諷諫詩》)

寫卷佚注:離,散也。崩,隤也。應劭曰:五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墜,落。

尤袤本李善注:應劭曰:五服,謂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也。墜,失也,真魏切。

按:胡克家《考異》曰:“墜,失也。真魏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為顏注竄入。說是。叢刊本亦無。明州本、奎章閣本無善注。

4.在予小子,勤唉厥生。(《諷諫詩》)

寫卷佚注:言生時唉唉啼泣。自謂言嘆辭。

尤袤本李善注:應劭曰:小兒啼聲唉唉。顏師古曰:唉,嘆聲。善曰:《方言》曰:唉,嘆辭也,許其切。

按:《考異》曰袁本、茶陵本無“應劭曰”以下十六字。此十六字亦不見于叢刊本、明州本、奎章閣本。佚注本參考舊注保留“唉”為生時啼泣之聲,善注則無此條,只引《方言》嘆辭之說。

5.乃命厥弟,建侯于楚。(《諷諫詩》)

寫卷佚注:厥弟謂元王。元王封于楚國也。

尤袤本李善注:弟謂元王也,元王封于楚國。

按:二注語氣如出一轍,《考異》曰:“袁本、茶陵本無善注之十一字。”考之叢刊本、明州本、奎章閣本亦無。而佚注恰好與此十一字極為接近,這倒引起了我們新的推斷,李善此處原未出注,《漢書·韋賢傳》顏師古亦未出注。后世增刻的李善注,又恰好與寫卷佚注相合,說明正是佚注之語后來被增刻到了李善注當中。如果此說成立,寫本佚注在唐代應是較為常見的通行本。

粗略統計一下,韋孟《諷諫詩》中的18條重文幾乎全部都屬于后世增刻《漢書》舊注或佚注入李善注的情況。其它篇目中多數相重的注釋也都與舊注的引用有關。

此外,佚注與李善注相重的另一種情況是釋詞、引書雖同,但多出于較為常識性知識或者常用典籍。

《補亡詩》:文化內輯,武功外悠。

寫卷佚注:輯,和。悠,長。

尤袤本李善注:輯,和也。言以文化輯和于內,用武德加于外遠也。悠,遠也。

《述祖德詩》:遺情舍塵物,貞觀丘壑美。

寫卷佚注:世間塵黑之物。貞,正。觀,見也。謂正見丘壑之美。

尤袤本李善注:貞,正也。觀,視也。言正見丘壑之美。

《勵志詩》:高以下基,洪由纖起。

寫卷佚注:因下而得其高。纖,細也。《老子》云:高以下為基。洪,大也。言成人之體乃猶始學之時皆由初,萬物皆然。非猶學。

尤袤本李善注:《老子》曰:高必以下為基。又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綜而言之,寫卷佚注與李善注雖有部分字解相同或相近、引文同的情況,但實際上能看出參考痕跡的重文幾乎很少,而且即使重文,也存在不同的情況,或出于后世增刻,或出于常見舊注典籍等,未必能作為證據表明二者存在參考關系。形成二者沒有互相參考的狀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佚注作注的時間大體與李善注相差不遠。因為李善注成書之后,旋即上奏,并被抄寫傳播,易于見到。如果佚注晚于考善注,又不難見到,自然不可能不加以參考。又根據寫卷佚注當中張華《勵志詩》“如彼東畝,力耒既勤”句下注引“顏監曰:耒,牛耕曲木”一條,說明其作注時間最早不超過唐太宗貞觀年間{1}。由此可以初步推論此注成于太宗貞觀元年(627)至高宗顯慶三年(658,李善奏上《文選注》)前后。

二 五臣注與寫卷佚注重文的比較

寫卷佚注與五臣注之間重文則不占少數,而且與李善注重文的形式不同,很大一部份表現為注文形式、用語習慣或說話立場基本相同,如:《述祖德詩》:“兼抱濟物性,而不纓垢紛。”寫卷佚注曰:“言并有濟扶萬物之性。言不為垢氛所纓。”五臣注良曰:“言兼有濟物之心,不為塵垢所纓纆。”再如五臣注與佚注同稱秦政權為“秦家”、晉國為“晉家”,稱《詩經》為“詩篇”,體現了注釋用語習慣上的沿襲。涉及到大段引文和意思理解時,五臣注也與佚注頗為接近。《述祖德詩》:“弦高犒晉師,仲連卻秦軍。”句下佚注曰:“弦高以牛十二頭犒秦師,無晉師之文。此亦為誤。”五臣注向曰:“此文云犒晉師,謝生之誤也。”{1}二者同樣指出謝靈運用典的失誤,應為“弦高犒秦師”,而誤為“弦高犒晉師”。李善注則曲為辯護,引《呂氏春秋》謂“晉”為“”字之誤。黃節引顧炎武《日知錄》曰:弦高所犒者秦師,而謝詩改為晉,以避下秦字,則舛而陋矣。朱蘭坡曰:李注欲曲全之,不引《左傳》而引《呂覽》[7],指出謝氏致誤的原因在于避免上下句重文。

以上佚注與五臣注接近的情況,說明二者之間存在借鑒關系,但究竟是誰在借鑒誰?通校二注之全部條目,五臣作注兼借李善注與佚注的注釋體例更為明顯。

《述祖德詩》:賢相謝世運,遠圖因事止。

寫卷佚注:言宏遠之圖謀,因今事亦止。

尤袤本李善注:賢相,即太傅也。《山居賦》注曰:太傅既薨,遠圖已輟。《左傳》榮成伯曰:遠圖者,忠也。曹大家上疏謂兄曰:上捐國家,累世劬勞,遠圖之功。

陳八郎本五臣注:濟曰:賢相即太傅謝安也。謝世運,謂死也。遠圖,謂謀也。深遠之謀,因此而止。

如果是佚注抄錄五臣,不太可能只抄其一點。相反,五臣本條注釋既吸收了李善注中的“賢相即太傅謝安也”條,又吸收了佚注中的“深遠之謀,因此而止”之意。

《述祖德詩》:拯溺由道情,龕暴資神理。

寫卷佚注:由有道德之情拯扶。龕,勝也。顧帝馮力取。

尤袤本李善注:拯,濟也。溺,沒也。《孟子》曰:天下溺則援之以道。《莊子》曰:夫道有情有信。孔安國《尚書傳》曰:龕:勝也。曹植《武帝誄》曰:人事既關,聰鏡神理。

陳八郎本向曰:拯,濟也。龕,勝也。言拯橫流之溺,由懷道情,勝暴靜亂,資神妙之理。

《考異》曰:袁本、茶陵本李善注無“孔安國《尚書傳》曰:龕:勝也”十字,考之叢刊本、明州本、奎章閣本皆無,當是后世增刻。而五臣注兼具“拯,濟也。龕,勝也”兩條。

《述祖德詩》:河外無反正,江介有■圮。

寫卷佚注:北境謂之河外。介,介隔也。謂于江南,圯,毀也。■,急也。

尤袤本李善注:河外,西晉也。《公羊傳》曰:撥亂反正,莫近于春秋。江介,東晉也。《左氏傳》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杜預曰:介,間也。《毛詩》曰:今也蹙國百里。《爾雅》曰:圮,敗覆也。

陳八郎本五臣注:河外,洛陽也。言為賊所破,不得反洛陽之正。介,間也。遷于江間,迫促狹小,屢有毀敗也。圮,毀也。

《勵志詩》:“大猷玄漠,將抽厥緒。”

寫本佚注:猷,道也。玄謂幽玄也。

尤袤本:《毛詩》曰:秩秩大猷。《說文》曰:玄,幽遠也。又曰:漠,寂也。《廣雅》曰:漠,泊也。《說文》曰:漠,無為也。言大道玄遠幽漠,知之猶從小引其端緒而至于可知。

陳八郎本五臣注銑曰:猷,道也。言大道玄漠,猶將抽其端緒。

《上責躬應詔詩表》:“晝分而食,夜分而寢。”

寫本佚注:晝分,而日午也。夜分,夜半。

尤袤本:《爾雅》曰:戾,罪也。《韓子》曰:衛靈公至濮水,夜分聞有鼔琴者。

陳八郎本五臣注銑曰:戾,惡也。晝分,日中時也。夜分,夜半時也。寢,臥也。

從以上所列可以清楚地看到五臣作注盡量吸收各家之說,加以訓解釋義。而且并非只是偶一為之,基本在各篇當中都有一定的比例。

最明顯的一條例證如《勵志詩》:隰朋仰慕,予亦何人?

寫本佚注:《史記》云:隰朋,齊大夫,慕管仲德,曰:吾知管仲之德矣,隰朋恥不如。皇帝言:慕德高也。今我何人,而不及之。

尤袤本李善注:其九。《莊子》曰: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仲父之病病矣!寡人惡乎屬國而可?對曰:隰朋可。其為人也,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朋慕管之德,華言隰朋猶慕德,我是何人,而不慕乎?

陳八郎本五臣注:良曰:隰朋,齊大夫。猶慕管仲之德,言我何人而不慕賢者乎?

考今本《史記》中無隰朋典故,但見于《呂氏春秋·貴公》、《列子·力命》、《莊子·徐無鬼》。故佚注中引《史記》云隰朋慕管仲德,實乃錯引,值得注意的是五臣注雖未標明出處,亦采用本義,沿襲了佚注的錯誤。李善注則完全不同,用隰朋慕黃帝之義。此則例證恰好說明了五臣注曾參考佚注。

五臣注完成于玄宗朝開元六年(718),根據陳八郎本、奎章閣所藏本、《唐鈔文選集注匯存》中所保留的五臣注,其不僅大量采入了李善注的成果,而且也吸收了稍早于自己的公孫羅《文選鈔》的內容[8]。由此則當佚注本早于五臣注而且也通行于世的話,五臣注同時參考李善注、《文選鈔》、寫卷佚注等早期注家正是情理之中的。

三 寫卷底本與佚注的獨立性質

俄藏敦煌寫卷在底本和注文方面都體現了一定的獨立性質,底本方面如:

《述祖德詩》:

達人遺自我(“遺”,它本皆作“貴”)

而不纓垢紛(“紛”,它本皆作“氛”)

連物辭所賞(“連”,它本皆作“惠”)

委講輟道論(“輟”,它本皆作“綴”)

《諷諫》:

顓衣朱黻(“顓”,它本及《漢書》作“黼”)

資命不永(“資”,它本皆作“咨”)

嫚被顯祖(“被”,它本皆作“彼”)

征遐由近(“征”它本皆作“正”)

《勵志詩》:

如彼東畝(“東”,它本皆作“南”)

渆不辭盈(“渆”,它本皆作“川”)

《上責躬應詔詩表》:

不可重離(“離”,它本作“罹”)

以罪棄生,則{辶+麥}古賢夕改之勸。({辶+麥},它本作“違”)

忍垢茍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誠(“誠”,它本作“譏”)

尸鳩之仁也(“尸”,它本作“鸤”)

這些底本異文除了個別是由異體字、古今字、正俗字等造成的之外,很多是由底本版本系統不同而形成的異文,比如“遺”與“貴”、“連”與“惠”,“渆(淵)”與“川”、“東畝”與“南畝”等。由此說明佚注所依據的底本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本子,與李善、五臣等注家所依據的底本都有一定的差距。

實際上注文中也體現出作者作注時確實參考了不同的版本。如《述祖德詩》:“達人遺自我”句,佚注曰:“謂父是通達人,墨翟貴己,不肯流意天下,故貴自我。作貴勝。遺,棄。”“而不纓垢紛”句,佚注曰:“言并有濟扶萬物之性,言不為垢氛所纓。”“委講輟道論”句,佚注曰:“綴,止。”說明當時注者面對不同注本的《文選》,原文作“遺”“紛”“輟”,它本作“貴”“氛”“綴”,各注家基本都傾向于此處作“貴”“氛”“綴”并加以解釋。佚注作者也從眾,但又不愿輕改原文,于是存文出注,并在注文中同時標出異文。

從注文方面看,寫卷佚注注文風格有類講解,但也具有詳細的字詞訓釋和典籍征引,而且在字詞訓詁和典籍征引方面又頗具獨到之處。

《諷諫詩》:“左右陪臣,斯惟皇士。”其中“陪”字李善未出注,佚注曰:“陪,重也。”據何晏《論語集解·季氏》:“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引馬融注曰:“陪,重也。”五臣注則將“陪臣”釋作“陪從之臣”,顯其草率。

《諷諫詩》:“邽事是廢,逸游是娛。犬馬悠悠,是放是{馬+丘}。”本條下顏師古在《漢書》中有注曰:“繇與悠同,行貌。放,放犬。驅,驅馬也。”寫卷佚注曰:“邽事,國事。逸,過。娛,樂。言用犬馬以獵也。”在釋詞及釋義方面都體現了一定的原創性。

《述祖德詩》:“江介有■圯”中的“■”字李善未出注,佚注本曰:“■,急也。”按:《說文·足部》:“■,迫也。”《廣雅·釋詁》:“■,急也。”則佚注雖未標明出處,但自有其小學依據。

《勵志詩》:“大儀斡運,天回地游。”善注引《河圖》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中行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常動移而人不知,譬如閉舟而行,不覺舟之運也。”佚注引則稱此段史料出自《考靈曜》。考“地有四游”一則出于張華《博物志》所引《考靈耀》,而非《河圖》,李善注誤。

“勸勵”條下李善注曰:“勸者進善之名,勵者朂已之稱。”按本類下《文選》收錄韋孟《諷諫》和張華《勵志詩》兩首,李善注語平和公允,顯得面面俱到。寫卷佚注則只是說:“勸勵謂勸勵取用賢相意也。”似為有感而發。

寫卷佚注引文方面的一個特點是對于通行的經史典籍的引用往往很隨意,或不注明出處,或并不追求原文的準確無誤。如其引用《尚書》《史記》《詩經》《周易》《國語》《戰國策》多與原文不同,或者根本就不見于所引書中,但更為關注的是一些不常見的典籍、佚史、字書。如標明出處的引沈約《謚法》考證元王之稱的來歷,引張揖《字詁》《廣雅》兩處、呂忱《字林》、李登《聲類》、江邃《文釋》《說文》。又引《白虎通》《考靈曜》《汲冢記》,引顏監(顏師古)一條。《述祖德詩》下引丘淵之《新集錄》而不引沈約《宋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引《魏略》而不引《魏志》。這都表明作者博學尚奇的注文傾向。再者,韋孟《諷諫詩》注中多次引用《漢書》應劭等的舊注,也可看出對當時《漢書》注的熟悉。

鑒于以上所述,寫卷底本和注文與李善、五臣注的底本和注文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應該屬于不同的傳本系統。寫卷佚注的作者在撰注之時也參考了不同系統的底本,其間頗有衡量選擇。從佚注作者的知識結構看,富字學、《漢書》學基礎,善于進行版本辨析和資料考證,旁征博引,也多掌握最新知識動態,似非一般鄉學塾師。

四 關于寫卷佚注傳本系統

和撰著時間的一點推測

既然五臣注得以借鑒佚注,而且其注語在流傳過程中也有竄入李善注的情況,說明其注本成書之后曾廣泛流傳于世,并且為當時一種重要的《文選》注本。從隋唐史志目錄的登載來看,當世所見的重要《文選》學著作有:

《隋書·經籍志》:文選音三卷蕭該撰(本傳稱《文選音義》)

《舊唐書·經籍志》:《文選》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

《文選》六十卷,李善注

又六十卷,公孫羅撰

《文選音》十卷,蕭該撰

又十卷,公孫羅撰

《文選音義》十卷,釋道淹撰

《新唐書·藝文志》:梁昭明太子《文選》三十卷

蕭該《文選音》十卷

僧道淹《文選音義》十卷

李善注《文選》六十卷

公孫羅注《文選》六十卷、又《音義》十卷

李善《文選辨惑》十卷

五臣注《文選》三十卷。

曹憲《文選音義》(卷亡)

康國安注《駁文選異義》二十卷

許淹《文選音》十卷

其中,蕭該主要活動于隋前期,梁元帝承圣三年(555),梁都江陵陷落而隨西魏軍至長安,《隋書》載其“性篤學,《詩》《書》《春秋》《禮記》并通大義,尤精《漢書》。甚為貴游所禮。開皇(581-600)初,賜爵山陰縣公,拜國子博士。”隋仁壽元年(601),劉臻、顏之推、魏淵、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八人同撰集的《切韻》五卷成書,“蕭顏多所決定”[9],到隋大業(605—617)中與包愷同為《漢書》學宗匠[10]。據《隋書·經籍志》:蕭該有《漢書音義》十二卷流傳于世,有《范漢音》三卷,《文選音》三卷。《文選音義》(《文選音》)也成為隋代見于載錄的唯一一部《文選》學著作。作為蕭統侄兒的蕭該,為《文選》作音義自有其家學淵源,《隋書》本傳稱其所撰“《漢書》及《文選音義》,咸為當時所貴。”[10]1715,1716既為當時所貴,則說明其《文選音義》成書于隋代早期,并于當世有較廣泛的流傳。

曹憲主要活動于隋開皇元年(581)至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百余歲。據《舊唐書·曹憲傳》,他一生的學術活動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先是仕隋為秘書學士,每聚徒教授,諸生數百人。當時公卿以下,亦多從之受業。他的學術主要偏重于文字之學,精諸家文字之書,自漢代杜林、衛宏之后,古文泯絕,由曹憲而復興。隋大業中,隋煬帝令與諸學者撰《桂苑珠叢》一百卷,時人稱其該博。又訓著張揖所撰《博雅》,隋煬帝令藏于秘閣。入唐之后曹憲回到揚州老家,以治“《文選》學”聞名。直到貞觀中(627—649)揚州長史李襲譽表薦之,太宗征為弘文館學士,以年老不仕。《舊唐書》本傳稱:“初,江淮間為《文選》學者,本之于憲。”[11]但《舊唐書·經籍志》載曹憲著《博雅》十卷、《文字指歸》四卷、《曹憲集》三十卷,卻未見其關于《文選音義》的記載,直到《新唐書·藝文志》載其《文選音義》卷亡。這說明曹憲《文選音義》成書于貞觀中,但主要流傳江淮間,并未得以廣泛傳播。

俄藏寫卷《文選》佚注的作注時間如果確實是不早于貞觀,而且是在與李善注相差不遠的時間內,最為接近的恐怕只有公孫羅和釋道淹(許淹)。《舊唐書·曹憲傳》稱:“曹憲之后,又有許淹、李善、公孫羅復相繼以《文選》教授。”劉肅《大唐新語》卷9《著述》亦云:“江淮間為《文選》學者起自江都曹憲。……憲以仕隋為秘書,學徒數百人,公卿亦多從之學。撰《文選音義》十巻,年百余歲乃卒。其后句容許淹,江夏李善、公孫羅,相繼以《文選》教授。”既曰“相繼”,就說明曹憲之后,先是許淹傳授《文選》,之后才是李善、公孫羅。

公孫羅所著《文選鈔》《文選音決》保存在古抄《文選集注》中,錄在李善注之后,五臣、陸善經注之前。其作注時間當稍晚于李善注。具體看《文選鈔》的作注形式,也是重在疏通文義、釋詞,《鈔》和《音決》底本也與李善本、五臣本有明顯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獨立特質,大體與俄藏《文選》佚注頗有些相近。但仔細比較,二注之間似又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佚注釋義中更重釋事,詞語解釋盡量落至實處,如《諷諫詩》釋元王及其子曰:“元王漢高祖弟,名文由,謚曰元。于《謚法》始建都國曰元。謂初都彭城。元王次子名郢客……”再如《述祖德詩》中釋“五湖”曰:“謂太湖、上湖、翮湖、石、貴湖也。”頗有博物傾向。《文選鈔》則釋義之中更重點明喻意,用語成熟而豐富,如“繁星光盛,喻小人也。”(卷24曹植《贈徐干》)“初秋,諭政教急也。”(卷24曹植《贈丁儀》)“川有幽咽之水,風有激列之聲。”(卷24陸機《贈馮文羆》)“《鈔》曰:《廣匹》云:煙煴,元氣也。天儀于上,地儀于下,天氣下為煙,地氣上為煴,上下和同,草木萌動。此詩大意,論自古天地初開辟已來歷代之君,至于晉平吳也。吳國既平,乃得陸生來歸也。然后乃陳與共同官之意,又述離別相思之情,并為勸誡之事。”(卷24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似與佚注注釋風格大體相近,卻非一出。

另釋道淹的《文選音義》雖已佚亡,僅只言片語流傳于世,但從其注釋《文選》、傳授選學的時間來看,大體與佚注本相當。若排除其余諸家,佚注之底本出自釋道淹之手也有極大的可能性。

史志目錄中既載《文選音》許淹,又載《文選音義》釋道淹,二者是否一個人?實存疑問。駱鴻凱《文選學》以為許淹就是釋道淹。近人普暄認為“《新唐志》既載許淹《文選音》,又錄道淹《文選音義》,人名書名,均各分標,驟指為一,似不甚妥”[12]。考之古抄《文選集注》中公孫羅《文選音》中除了引蕭該音、曹憲音,再就是引淹《音》兩條,足見許淹乃公孫羅前的選學名家。《文選》卷第57潘安仁《夏侯常侍誄》(并序):“望子舊車,覽爾遺衣。愊抑失聲,迸涕交揮。”《文選音決》:“愊,普逼反;淹,皮力反。”又《文選》卷第57潘安仁《馬汧督誄》(并序):“若乃下吏之肆其噤害。”《文選音決》:“噤,其禁反;淹,其錦反。”此兩條的音切與公孫羅所注相差不遠,為與公孫羅同處江淮地域的許淹無疑。又公孫羅《文選鈔》引淹上人《義》一條,《文選》卷24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凄風迕時序,苦雨遂成霖。”引《文選鈔》曰:“凄風,涼寒之風也……淹上人作迅風,疾也。”也可看出他對釋道淹《文選音義》的引用,或許還有一定的參考。又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第21“猗覺”條下引淹師《文選音義》云:“猗,美也。”{1}此一條又見于《爾雅》。“淹師”或“淹上人”的條目主要為釋義,也與《文選音》體例不同。《文選鈔》與《音決》同出于公孫羅,此處既引“淹”,又引“淹上人”,說明當時所見有可能并非一書,但早于公孫羅且名淹的《文選》學者,除了許淹(釋道淹)之外,別無其人,所以“淹”(許淹)與“淹上人”(釋道淹)應為一人。

《舊唐書》本傳稱許淹“少出家為僧,后又還俗。”究竟何時出家?何時還俗?出家之后的去向如何?史無明載。但據《新唐書·曹憲傳》:“憲始以梁昭明太子《文選》授諸生,而同郡魏模、公孫羅、江夏李善相繼傳授,于是其學大興。句容許淹者,自浮屠還為儒,多識廣聞,精故訓與羅等并名家。”從《新唐書》的這段敘述看,所說先后順序并不嚴謹,但在曹憲的同郡魏模、公孫羅、江夏李善之后,許淹單獨敘述,似乎并未將其歸于江淮選學的陣營。其“自浮屠還為儒,多識廣聞,精故訓,與羅等并名家”也說明其學識特點,即多見博聞,精于訓詁,則很有可能云游京師與江淮之間,見到早期《文選》傳播中的不同版本,見到蕭該的《文選音義》,且當時身在京師,法名釋道淹,所著《文選音義》也大概完成于此時。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許淹早年出家時期撰作《文選音義》,而作《文選音》則在后來之際。

考之新舊《唐志》目錄中所錄諸家《文選》注之所以存錄下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注者曾經身在京師,或者獻書今上,所著才得以保存秘府。許淹(釋道淹)作為曹憲之后傳授選學的一個代表人物,有《文選音》10卷。又有《文選音義》10卷,不僅見于《舊唐書》《新唐書》的文獻目錄,而且還見于《日本國見在書目》(編成于日本陽成天皇貞觀末年876年),足見其傳播范圍之廣。釋道淹之書保存如此完整,流通廣泛,也說明當時他不可能默默無聞或者身處偏遠之鄉。

另《新唐書·藝文志》將釋道淹《文選音義》緊接蕭該之后,而把許淹《文選音》接在曹憲之后,都說明他們之間可能具有一定的傳承關系。寫卷佚注《述祖德詩》:“河外無反正,江介有■圯。注稱:圯,毀也。”按蕭該《漢書音義》王莽傳下“圯絕”,注引韋昭曰:“圯,毀也。”李善注引《爾雅》曰:“圯,敗覆也。”可見佚注本與李善的差異及與蕭該注釋體系的相承關系;寫卷佚注中尤以《諷諫》詩為代表引了大量的《漢書》舊注以及顏師古注一條,反而為李善、公孫羅注所不及,說明釋道淹正是繼承了蕭該《漢書》學泰斗的衣缽;佚注重在釋義博物,但又偏于概括式講解,與其學識結構也更相吻合。惜今無法見到更多的佐證資料,此說只能是作為一種猜測之言。

小 結

釋道淹《文選音義》今已不存,只見于史志目錄,而且遠播域外,足見其當時傳播之廣,影響之大。又作為蕭該、曹憲之后,首位講授文選的學者,其特殊的先入釋門而后還俗的經歷,也使得他得以超脫地域的拘囿,吸收蕭、曹兩位早期文選學者的知識,并形成了以釋義、博物、普及為主的《文選》注釋體例,應該說代表了蕭、曹之后文選注釋與傳授的一種特定模式,如此說成立,寫卷佚注的特殊意義就更加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孟列夫主編,袁席箴,陳華平譯.俄藏敦煌漢文寫卷敘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傅剛.俄藏敦煌寫本Φ242號《文選注》發覆[J].文學遺產,2000(4).

[3]劉明.俄藏敦煌Φ242號《文選注》寫卷臆考[J].文學遺產,2008(2).

[4]范志新.俄藏敦煌寫本Φ242號《文選注》與李善五臣陸善經諸家注的關系———兼論寫本的成書年代[J].敦煌研究,2003(4).

[5]許云和.俄藏敦煌寫本Φ242號文選注殘卷考辨[J].學術研究,2007(11).

[6]狩野直喜.唐抄本文選殘篇跋[J].(日本)支那學,1929(1).

[7]黃節.謝康樂詩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41.

[8]周勛初編.唐鈔文選集注匯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陸法言撰本,陳彭年等重修.覆宋本重修廣韻序[M].北京:商務印書館.

[10]魏征等.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1716.

[11]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945.

[12]普暄.文選書目[C]//南江濤選編.文選學研究.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在线色综合|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欧美日本在线|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欧美另类一区|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综合网站|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欧美午夜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成人免费一级片|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熟妇无码人妻|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一二三|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美女91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午夜免费小视频| 欧美一区国产|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一在线|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三区在线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福利片91|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九色最新网址|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三级欧美在线| 91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97在线碰| 99在线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