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平
孩子的鼻粘膜嬌嫩,血管豐富且淺表,容易損傷,導致出血。醫學上稱之為鼻衄。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部性兩類。全身性原因常為血液病,風濕熱,肝炎,維生素C、K缺乏等;局部原因常為鼻外傷、鼻異物、鼻炎。有時鼻出血會多發在孩子生病發熱時,此時,鼻粘膜毛細血管擴張,劇烈咳嗽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在天氣干燥時,鼻粘膜也干燥,容易出血。有些孩子有挖鼻孔的壞習慣,很容易損傷鼻粘膜造成出血。
遇到孩子流鼻血時,家長不要驚慌。最簡單的方法是局部壓迫止血。大人用手指壓迫孩子鼻子流血一側的鼻翼上方,使鼻翼緊貼鼻中隔,壓迫5~6分鐘后放開手指,一般出血可以止住。有時,有的家長看到出血就往鼻腔內塞棉球、紙團,外表看似乎血止住了,其實血向后流入咽部被孩子吞入胃腸道去了。這時孩子由于血對胃的刺激,可能會惡心、嘔吐,吐出物中有血,進一步嚇到家長。所以正確的止血非常重要。但是也有用手壓迫止不住的時候,那就要及時上醫院止血。
預防鼻出血要讓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天氣干燥時要注意保持室內濕度,比如使用空氣加濕器,用濕布擦地、擦桌子等。還可以在孩子鼻腔中涂抹一些金霉素眼膏,防止鼻粘膜過于干燥,避免出血。同時,不要讓孩子養成挖鼻孔的習慣,看到時要及時制止。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責編: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