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裕容
【摘要】本文以2010年深交所1056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作為研究基礎,通過定義變量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對樣本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進行了量化,并利用多元線性回歸以及穩健檢驗的方法分析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結果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增強公司內部控制水平,降低權益資本成本,從而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關鍵詞】內部控制信息權益資本成本自我評價報告
一、引言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上市公司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并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資格的中介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基本規范由于比較全面地規范了內部控制制度,被稱為中國的《薩班斯法案》。該規范原定從2009年7月1日起執行,但由于企業培訓工作尚未完成且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等原因,推遲到2010年1月1日執行。為與之配套,財政部等五部委又于2010年4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就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報告真實性聲明,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程序等作詳細規定。規范和配套指引構成了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這一體系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繼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至此,我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披露進入強制性披露階段。
那么在我國這樣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研究內部信息披露對公司權益資本成本是否存在影響,如何影響以及存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無疑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以2010年深交所1056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基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這種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的披露質量能正向影響內部控制水平進而降低公司權益資本成本來分析檢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企業權益資本成本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現實生活中,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證券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而信息披露無疑是緩解信息不對稱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通過提高信息質量和及時性,可以減少內部人借信息優勢獲利的機會,增強投資者信心,不但使本公司的證券能夠通過市場的作用予以正確定價,而且能增強股票流動性,進而增加股票需求,市場投資者交易活躍,推動證券價格上揚,降低上市公司權益資本成本。另外,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權益資本成本是其放棄資本使用權而要求的報酬率。影響投資者投資,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投資者對未來收入進行預測而面臨不確定性,即預測風險。公司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投資進行預測的不確定性就會越小,從而預測風險較小。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對市場風險定價思路,預測風險越小,投資者要求補償越小,預期的投資報酬率即權益資本成本也越小。鑒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假說一,內部控制水平越高,公司權益資本成本就越低。
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財務報告真實、可靠的制度基礎和前提;反之,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根據信息傳遞理論,要是上市公司能夠主動要求注冊會計師對其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進行鑒證,說明公司管理層對其自我評價報告中的財務情況有信心,也間接地表明其內部控制是健全、有效的,這對公司管理層而言又以有驅動其向外進一步披露完善的內部控制信息的動力。即經過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鑒證能夠促進和增強內部控制水平。此外,隨著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完善,客戶對注冊會計師的信用要求越來越高,一旦作假被吊銷營業執照或取消其執業資格,其違約成本巨大。因此,注冊會計師有著更為強烈的動機來恪守獨立性原則,保證其鑒證是公正的,這也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積極披露內部控制信息。鑒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假說二,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鑒證能夠促進和增強內部控制水平,從而降低公司權益資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