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存



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到達獨一無二的地方,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希望自己的座駕能擁有如此極致的感受。我的疑問是,已經改頭換面的大眾新途銳,究竟會以何種方式帶我到達那個“獨一無二”的地方,期間又會帶給我什么樣的感受呢?
回味OFF-ROAD
在接到大眾新途銳的試駕電話時,我正在千里之外的深圳,享受著溫暖陽光所帶來的愜意。當然,我并不是去度假,而是參加大眾新Tiguan的上市暨試駕活動。彼時,我對廠家“拷問”新Tiguan越野功能的道路設計充滿了興趣,可惜由于時間緊迫,沒能充分感受到新Tiguan的OFF-ROAD模式帶來的駕駛樂趣。幸好,這通電話讓我的“OFF-ROAD情節”有了繼續的可能,更有了體驗新Tiguan同門師兄——新途銳風采的大好機會。
剛一回到寒風凜冽的北京,編輯部的同事們就為新途銳的試駕設計了N種主題。百萬豪車浪跡京城夜店?不,這個機會還是留給那些更囂張的超跑們吧。征服荒涼的壩上?情景倒是很吻合,只不過,一是有傳聞從北京去往壩上的部分國道可能已經封路,二是即便此言為虛,我們也絕沒有為試駕車更換冬季輪胎的可能……終于,有同事提議,何不去挑戰山路?方案通過了,麻煩留給了我,駕駛著這輛大尺寸家伙穿梭在曲折的山路,我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進攻氣場
在美國作家西爾弗斯坦的著作《為什么消費者想買新的豪華產品》中,對富人嗜好豪華產品有著這樣的描述:交通工具越離奇,他們就越感到自己像個王子。在出發的那個清晨,我仔細打量著眼前這輛昂貴的SUV,書中描述的那種“王子”感覺我沒體會到,途銳給我更多的感覺是進攻,那種在老款身上難以尋覓的原始激情。
盡管我深知“看上去”和“用起來”絕對是兩回事兒,但相比上一代略顯圓潤的造型,途銳現在的設計風格更令人喜愛。棱角分明的線條,富有強有力的肌肉感;尾部兩側經過鍍鉻處理的排氣口,充滿了重金屬的囂張;還有雙回型的LED燈組,似乎更是給新途銳賦以遠行的勇氣。
拉開車門,一張太過于熟悉的“大眾式內飾”呈現在眼前。當然,如此昂貴的車型必然擁有更多把玩的元素。如果說擋把下方的空氣懸架調節系統還是老款車型遺留的產物,那么,轉速表與時速表中間預留的大面積彩色行車狀態顯示屏似乎更值得推敲。
與內飾略顯寒酸的同平臺車型奧迪Q7相比,新途銳行車顯示屏分別顯示車載電腦、音響以及導航,既清晰又便于通過多功能方向盤進行即時操作。不僅如此,新途銳的車載交互系統也值得稱贊。盡管沒有奧迪MMI那樣強大與精細,但簡單易學是它的優勢,更何況,新途銳的中央顯示屏增加了觸摸功能,讓向我這樣對按鍵有“密集恐懼癥”的患者充滿了自信。
再見,油老虎
相對采用3.6V6、4.2V8,甚至6.0W12的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老款車型來說,新途銳在目前只引進了3.0L排量車型(包括汽油版、柴油版以及混合動力版)。盡管想努力摘下“油老虎”的帽子,但廠家所公布的11.3L/100km的綜合工況油耗還是讓我以為有水份過于理想化,事實證明我錯了。
駛入通往山區的高速公路,充滿新鮮感的我選擇了在安全范圍內比較狂躁的駕駛方式。根據廠家給出的數據,新途銳比老款成功瘦身百余斤,而車身抗扭強度提高了5%,這兩個數意味著大量新的高強度材料的使用以及新的工藝方法。總之,在高科技的作用下,采用機械增壓的新途銳給我的最大感覺就是直線的加速與穩定性能都非常出色。
在50余公里的高速上,我以上述方式駕駛了約10分鐘,將儀表盤的顯示屏切換到“行車”模式,我驚奇地發現,平均油耗數字并未是令我頭皮發麻,而是穩定在17L/100km上下。在同事的提醒下,我打算挑戰前文提到的廠家數據。進入100km/h的巡航模式,平均油耗不斷下降,經過數十公里的等待,挑戰成功,數據已經下探到11L/100km。如果能繼續保持如此駕駛狀態,數字進入個位大關也非難事。
山,就在那里
尚未拍照留念,導航適時提醒我們需要駛出高速。繼續行駛不出10分鐘,我明顯的感受到前車頭有了上揚的變化,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新Tiguan所配備的OFF-ROAD功能同樣出現在新途銳身上。在正式開始我們的“攻山之旅”之前,我驚喜的發現發現了一處可駛向河灘的泥濘小路。或許,這是條對于開著拖拉機的農民伯伯都不愿前去的爛路,因為除了坑洼不平外,對于車身寬度接近2米的新途銳來說,這條路顯得過于狹窄。
盡管困難重重,但對于有著另一雙“眼睛”的新途銳來說,這并不足以構成挑戰。新途銳不僅可以調節車身高度,以適應惡劣路況外,還首次配備了Area View區域全景顯示系統,在中央顯示屏上,新途銳可以為用戶呈現一幅360度全景畫面,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來單獨顯示其中任何一個攝像頭圖像。這對于越野駕駛和在狹小空間內移動這樣龐大的車身都很有幫助。
令人放心的全景顯示配合著強有力的低區動力輸出,以至于前方指揮的同事顯得很多余。在完成了碎石路段挑戰后,新途銳重新駛上了鋪裝路面,擺在它面前的,是令許多大型SUV都感到撓頭的連續“發卡彎”。降低車身高度,將空氣懸架以及擋位由改為運動模式,新途銳做好“攻山”的準備了嗎?在北京西南典型的起伏多彎山路上,新途銳表現出了很高的運動素養。盡管轉向不如性能車那般迅速和直接,但強有力的支撐足以令龐大的車身完成連續不斷的重心轉移。
轉過一個彎道,遠處更陡峭的花崗巖山峰和百轉千回的山路呈現在眼前。對于未知的挑戰,我們與新途銳都有著有足夠的信心。只因為,山,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