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美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鑒于中職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就業的困難形勢,加強會計專
業學生的時間教學,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改進教學方法及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變得極為迫切。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 思考教學方法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中、初級實用型會計技術人才,是擺在我們會計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現實而迫切的問題。筆者認為改變會計教育觀念,加強和改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是辦好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教育、實現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
一、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
會計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認識和鞏固會計理論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會計教學目標是構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依據,也是其出發點。根據會計學科的特點,在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現實,將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應用型、通用型和外向型會計人才。以認識會計工作,認識教學相關問題為主的認知實踐平臺;以學習會計理論為主的會計實驗與會計實習相結合的動手實踐;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并解決會計實踐問題的畢業實習以及分析研究會計理論問題的畢業論文為主的運用實踐,使學生實現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指導實踐的認知過程。
二、開發適應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教學計劃,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實踐能力
實踐性教學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確實踐課程,保證實踐課時,這必然引發課程改革。如今中職財務會計專業采取的仍然是學科課程模式,學科課程模式較充分地考慮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并將其與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相結合,易于組織教學,但它由于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學科之間聯系性不強。而活動課程模式是以專業實踐活動為中心,以學生掌握技能為目標,較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注意知識、技能、態度的整合性和協調性,這些正可彌補學科課程模式的不足。那么,我們可以走繼承和發展之路,綜合兩者的優點,在已有財會專業的學科課程體系中滲透活動課程,從而落實實踐性教學。
(一)設置階段實訓課程,又稱為課程實訓
它是以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與學科教學緊密聯系,經過多次實踐和論證,例如我校篩選了財會專業八門必修專業課,這些學科除完成課堂授課任務外,還必須完成相應的階段性實訓。在課時上,將其學科總課時分解成授課課時和實訓課時兩部分,授課課時用于該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實訓課時是專門用于技能的系統訓練。這一分解使得課程實訓擁有320個課時,實踐教學首先從課時上得到了保證。值得一提的是,實訓課時的增加,并不是單純增加每門課程的總課時,而是通過內部調整,縮減理論課時才能加大實踐課時,而理論課時的減少必須對教材合理規劃,目前教育部規劃出版的財經類專業教材恰恰在內容上已明顯地體現了“必須、夠用”的原則,使得這一改革成為了可能。
(二)設置綜合實習課程(包括社會實踐和綜合模擬實習)
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社會,每學年安排一周的社會調查或社會見習,第二學年第二學期安排有80至120個課時的綜合模擬實習,此外,在畢業前安排兩個學期的社會實踐。通過教學計劃的改革,落實了實踐課程及時間。專業課程(選修課除外)課程實訓和綜合實習的實踐課時占45%。
三、完善實驗室建設
我們針對會計模擬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改進實習的組織方式。為了使會計模擬實驗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采用了分工式、階段式的實驗模式。所謂分工式就是在模擬實驗時,在財會模擬實驗室模擬設立與財務關系密切的不同工作崗位,如:倉庫員、銷售人員、車間統計人員、出納、會計、主管會計等,讓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讓模擬單位運轉起來;同時還要讓學生在模擬企業進行崗位輪換,使學生明確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任務及其聯系。所謂的分段式就是將中職學生二年的在校會計學習根據教學進度分成若干階段,并在不同階段安排與之相適應的模擬實習。
如在《基礎會計》課程結束后,配合進行一些簡單的會計業務操作,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原始憑證的種類、內容及審核、記賬憑證的種類及填制、會計賬簿的開設及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等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會計實務操作的程序;在《企業財務會計》課程結束后,讓學生模擬實習單位一個月的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過程,增強對會計核算方法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成本會計》課程結束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品種法、分步法、分類法下成本計算的專項實習,使學生掌握企業單位基本的成本核算;在畢業實習前,讓學生做一套內容涵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大型模擬實習,讓學生熟悉會計各個崗位的業務流程和操作,使模擬實驗成為培養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有力武器。
另外,我們在《會計模擬》實驗課教學時,還應讓學生對不同性質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模擬核算,掌握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貿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會計核算,使學生畢業后能適應各行業、各層次的社會需要。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整體出發,從實際出發,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教育實踐是輔助教學的最好方式,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可接觸到仿真性的實物,并能親自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既增加了對課程的感性認識,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實踐操作能力,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莫筠.《對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思考》.常州市廣播電視大學.
[2]施秀萍.《會計模擬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福建工業學校.
[3]張英.《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建議》.《職業教育研究》,2006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