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古埃及,法老們為自己及其后妃或親屬留下極度仿真的雕塑及繪畫,是因為確信:恰如其分地刻畫出死者的形象,可以保其永生不死。在歷史上,許多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以及惡名昭著的人,也通過死亡時用蠟或石膏做面具,保留下最后的容貌。
從本期開始,我們邀請自幼習畫的沈洪教授從醫者的角度帶領我們賞析這些美術作品。通過繪畫觸碰醫學,從醫學角度剖析繪畫,讓醫者和病患間產生奇妙的思想交流。死亡面具是我們選擇的第一個系列。
在一家機構的辦公室墻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安妮的石膏面像,不禁被安妮那副安靜、莊重、似帶微笑的面容感動。后來了解到,這個石膏像是一位因為溺水而死亡的年輕女性的面模,也是我們常用于心肺復蘇的訓練模型——“復蘇安妮”的原型像。
“復蘇安妮”的故事有多個版本。最初聽到的是一位醫生的故事。他的女兒溺水死亡,這位父親在極度的悲傷中,制作了女兒的面模,把她保留下來,井在后來工作時,把女兒的面膜作為復蘇練習的模型,他希望見過這個模型的醫生們能意識到你正在搶救的是一個可愛而美麗的年輕生命。
還有另一種說法,安妮的原型是巴黎塞納河中溺水身亡的無名年輕女子,一位病理學家覺得她的面容美麗、迷人,就讓制模工為她翻制了一個面模。沒想到這個面模很快在巴黎,甚至整個歐洲暢銷。從19世紀后期一直到20世紀,歐洲各地藝術家和作家的工作室中都掛著這位年輕女子的臉模,其中不乏像曼·雷、阿爾貝·加繆這些大家。
這位在巴黎塞納河淹溺的女子到底是誰?為什么死?一直眾說紛紜。在眾人的想象中,“塞納河無名女子”有了各種不同的經歷。德國女演員和小說家赫塔·保利認為,她是在被戀人拋棄后自殺的。德國劇作家奧東·馮·霍爾瓦特則認為,她是一個勾引男人的女子,死前目睹了一起發生在鐘表店內的搶劫謀殺案。法國哲學家和文學理論家莫里斯·布朗紹卻認為,她必定“在極度幸福之際”死去。
一位有心的玩具制造商,挪威的奧斯蒙·萊爾達爾,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了一個復蘇訓練模型。當時他使用的就是安妮的面模作為復蘇人的形象。萊爾達爾曾聽過皮特·薩發教授講述人工呼吸的復蘇方法,并用心良苦地體會到他真正的含意。萊爾達爾自己就是一位心肺復蘇成功的受益者,1954年夏天,萊爾達爾帶著2歲的兒子在海濱游泳,突然,一道海浪襲來將他的兒子卷走,當他救起兒子時,發現兒子面色青紫,呼吸已經停止了。他本能地提著兒子的雙腿用力搖晃,進入到兒子肺內的海水流了出來,但兒子還是沒蘇醒,他又牽動兒子的兩個胳膊幫助擴張胸部,幾分鐘后兒子終于哇哇地哭出了聲,兒子得救了。這件事使他意識到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他有感于薩發教授口對口人工呼吸的理論,制造出了一個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復蘇模型。薩發教授見到模擬人和表演的成功欣喜若狂,他給復蘇模擬人起名叫“復蘇安妮”。
淹溺是一個窒息的過程,自然不會有什么真正的幸福感,但是“復蘇安妮”的出現確實為學習和訓練心肺復蘇技能提供了極好的方法。據英國《衛報》報道,“復蘇安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仿真心肺復蘇訓練模型。據統計,全世界已有超過3億人通過安妮學習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臟按壓的復蘇方法。學習者們會問:“安妮,你怎么了?你好嗎?”他們輕輕搖動她的身體,來判斷她是否還有意識,隨后俯下身子為她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有人說:至今為止,安妮是接受“親吻”最多的女性。現在,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