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鋼
西洋畫指區別于中國傳統繪畫體系的西方繪畫,西洋畫就是當時西方的油畫。最早起源于歐洲,大約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的,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干后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臟,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油畫適合創作大型、史詩般的巨作,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絕大部分壁畫作品也是用油畫顏料和創作方式制作的。19世紀后期,由于科技發展,許多新材料應用于油畫領域,如丙烯顏料、油漆等。傳統的西洋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物象的體積、質感和空間感,并要求表現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
西洋畫重寫實,中國畫重意境。看中國畫時,重在似與不似之間,去感覺那種體現在畫中的人文精神和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意趣追求。而西洋畫則去追求人體解剖、幾何構成之類的東西,畫面類似攝影,了無意趣。而一些后現代派的東西,則融入意識流的思想。中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于傳統特色。①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原物象的境界。中國畫家就用,而西方就不用,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中國畫不像實物。②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注重透視法。③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注重背景。④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⑤中國畫的筆墨在修改以及描繪方面,是存在一定難度的。⑥中國畫用毛筆、軟筆或者手指,西洋畫用硬筆。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于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在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于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制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我國的油畫發展,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今也近一百年的歷史。東方繪畫(如中國的水墨畫、日本的浮世會),還有非洲的雕塑及繪畫,這些都是區域性的畫種,可以稱為一種民族繪畫。而油畫則是世界性的畫種。油畫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制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干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干燥后,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
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采用挫、拍、揉、線、掃、垛等技法,使用乳劑材料,乳劑材料可用水稀釋,干燥速度快,類似水性材料;可以作不透明厚涂,干后不溶于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優點。各類現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顏料等既保留了傳統乳劑材料的特點,又具備油性材料的長處,并且還有其它材料無法替代的效果,是有著很大發展前途的新型材料。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樹脂作為繪畫媒介劑的主要畫種是油畫,它是由傳統蛋彩和釀蛋白等乳劑型材料演變發展而來的。油性材料的特點是干燥緩慢、有光澤并可反復覆蓋厚涂。油性材料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技法效果,可以說幾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畫種的技法特點。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許深入細微地刻畫對象的造型,可以表現出對象豐富逼真的色彩關系,從而符合了14世紀以來人們再現視覺真實的愿望,促進了西方繪畫向寫實發展的進程。油畫誕生后一直在西方畫壇占主要地位,并在全世界范圍得到發展,這也證明了油性材料的優越性。從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過渡是一個漫長的變革過程,幾乎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是繪畫材料技法乃至藝術史上的重大突破。油與樹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繪畫材料技法區別于東方繪畫材料技法的重要特征之一。人類最早使用的顏料是以水溶性材料為主的。在早期繪畫中自發地以水、樹膠或動物膠等天然的物質作為顏料的稀釋劑和粘合劑是十分自然的,它們取材方便,使用簡單,這在東西方早期繪畫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顏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現技法自由、流暢,可產生輕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國畫、日本畫等東方繪畫的主要材料類型。油畫材料可分為基底材料、油畫顏料和媒介劑材料三大類。基底材料指承載繪畫顏料層的依托材料和底子涂料。油畫顏料是繪制時直接表達繪畫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劑材料則是用于調整顏料性狀并使其和基底材料結合在一起的各種稀釋劑、結合劑和上光劑等。
陶瓷油畫工藝是我國陶瓷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它發端于清康熙時期,時至今日依舊保持興盛發展的趨勢。陶瓷油畫工藝將我國傳統陶瓷工藝與西方的油畫藝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特色鮮明,獨具魅力。油畫產生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清代時,大量的西方傳教士涌入中國,帶來各種西方藝術形式,其中即包括油畫制品,陶瓷油畫也由此產生。陶瓷油畫最早的萌芽為琺瑯彩瓷,早在明代即傳入我國,借用了大量西方油畫技法,是中國陶瓷油畫的最早源頭。琺瑯彩瓷在乾隆時期達到高峰,乾隆朝琺瑯彩瓷中有大量直接模仿西方油畫的作品,包括西洋風景畫、西洋人物肖像畫等等,陶瓷油畫技藝日漸成熟。清康熙末期,在琺瑯彩與傳統五彩的基礎上出現了粉彩瓷。粉彩瓷也借用了大量的西方油畫因素,與傳統五彩在藝術風格和工藝技法上大相徑庭,粉彩瓷部分產品特別是外銷瓷,大量直接模仿西方油畫,標志著陶瓷油畫產品的大眾化。清雍正時期,廣州為適應外銷的需要,運用景德鎮所產白胎瓷制作更富有西方藝術情調的廣彩瓷,極受西方客商歡迎,大量遠銷海外。清末時期,一種新型陶瓷彩繪顏料一一新彩被引進中國。新彩用油調和繪制,工藝簡單,一經問世即被中國瓷工大量運用于陶瓷繪畫之中。新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舊稱洋彩,出現于清末,是從國外引入的一種陶瓷裝飾方法。因當時采用進口彩料,畫面具西洋風格,故又名“洋彩”。先用五彩顏料在白瓷表層繪以各式畫面或圖案,再入彩爐烘烤,這種瓷器,稱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品種。建國后,幾經改進,使新彩裝飾技法得以豐富和發展,并與現代工藝技術相結合,成為廣泛采用的裝飾形式。景德鎮現時流行的新彩中除頗有中國寫意畫風格的扁筆新彩外,還有鮮艷明快的刷花、噴彩,規整秀麗的平印、絲印貼花等。經過一系列改革創新,裝飾格調已形成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地方特色。
西洋畫技法在陶瓷繪畫運用過程中,作者認為山水畫是以具體生動的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工藝美術圖案之一。中國的山水畫無論是寫意,還是工筆,都具有色彩和筆墨上的隨意性和適應性。作者可利用三遠法、鳥視法來進行作品的構圖。在陶瓷上進行山水畫創作時,要考慮到瓷器的造型、瓷器的質地以及材料工具和顏色的搭配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西洋畫技法運用在陶瓷山水畫中。使繪畫與陶瓷完美地結合,創作出滿意的作品。面對當今中國山水畫日新月異,南北流派不同的創新手法,使作者在陶瓷山水畫創作中有更多的借鑒和參考。作者身處江南,在山水畫中就多以熟悉的江南風景入畫,漁樵耕讀、山村、農舍、古樹花草,都是畫面的美景。采用國畫勾勒出的畫面,大氣古樸,工筆描繪出的人物、飛鳥走獸栩栩如生。在顏色裝飾上,作者采用西洋畫技法,親自填彩,以求達到構思中畫面的最佳效果,近景上采用濃墨重彩,反復覆蓋厚涂,突出自然景致的豐富多彩;遠景多用淡色渲染,特別是在云霧、光合的處理上,用透視和明暗方法利用顏色的搭配調制,采用挫、拍、揉、掃的裝飾手法產生自然的陰陽光畫面。在處理大面積灌木叢樹時,注重透視法充分利用苦綠、大綠、鵝黃等顏色,反復多層次地渲染上色。可以表現豐富逼真的色彩關系,在處理流水上面,作者喜用玻璃白來勾畫,以達到碧波蕩漾的立體水感,增強畫面動感,在所創作的陶瓷山水畫中,借用了大量的油畫因素,精煉地展現出偉大祖國的秀美河山,畫面強烈的表現力使觀者有回歸自然的感受。在創作瓷上山水畫中,以國畫結合西洋畫技貫之,既有油畫韻味,又體現了中國畫的意境,使畫面達到比真山真水更美,更富有詩情畫意。大千世界千變萬化,東西南北自然景象豐富多彩,凡從事陶瓷山水藝術繪畫的藝術家,由于各人的視覺和所處的角度不同,因此,表現的手法形式不一,各有特色。所以,只要有強烈的創新精神,有使命感,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