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全心
三國的時候,有一天,曹操召來老臣皇甫隆,想和他聊聊養生之道。當時,皇甫隆已經百余歲,但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面色和悅,被人們稱為“神仙”。曹操說:“聞卿養生有術,若以為可傳,請寫出來加以密封,交吾一閱。”過來一會,曹操打開皇甫隆密封的手跡,看見只有一字:“活”。曹操哈哈大笑,自我解說道:“千口水,組成一個‘活字。要活,要長生,就要在千口水上做文章。”皇甫隆立即夸獎道:“丞相真乃是高人也。”然后和曹操說:這個方法是他從一個178歲的道人蒯京那兒學來的,簡單一句話,就是“天天飲玉泉,助君度百年。”
此故事講的是叩齒養生長壽的道理,其實叩齒也具有極好的美容功效。《三元延壽書》中說:“口中唾液,能終日不唾,含而咽之,令人精氣常留,面目有光。”宋朝大學問家蘇東坡就是叩齒的受益者之一,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據說蘇東坡不僅年輕時容貌清秀,即使到了老年,也風度不減,容光滿面,猶如青年。另外,明朝也有史載說,一個叫冷謙的長壽老人,活了150歲,卻烏發童顏,人們向他請教秘方,他說:“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
堅固牙齒,滋養肌膚,濡養頭發,讓人精神煥發是叩齒在美容上的最大貢獻。首先是固齒,早有古諺語說:“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這不用多解釋;其次是美膚,皮膚需要血液滋養,叩齒能活動面部肌肉,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從而改善面膚營養,促進美容。再說頭發,人的頭發生長有賴于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有光;精血虛衰,則頭發早白,甚至脫落,正所謂“腎藏精,其華在發”。《口齒唇舌病源流》中說,“齒者,腎之標”,叩齒能健齒,從而健腎。另外,叩齒時,口腔唾液會增多,這些唾液也是好東西,《黃帝內經》說:“脾歸涎,腎歸唾”。因此,在叩齒的過程中將唾液咽而不吐,能有滋養腎中精氣,起到健腎的功效。正如李時珍所說: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發。又如《紅爐點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而健康貌美。
現代研究也表明,叩齒是很好的口腔運動,叩齒時嘴、舌的充分活動,能加快牙周即面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不僅能增強牙結構的堅韌性,也能活絡面部氣血,對延緩面部皮膚衰老大有裨益。另外,叩齒時產生并咽下的唾液,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能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即能增強免疫機力又能保持肌膚活力和彈性。
那么,具體的怎么來叩齒呢?可以這樣來做:早晨醒來后,先不說話,摒棄雜念,保持一種放松心靜的狀態,然后閉上眼睛,開始讓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以聽到聲音為宜,叩齒的次數不限。開始鍛煉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煉的進展,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這是古人總結的比較可靠的數據。另外,一套完整的“叩齒法”,還包括“吞津”,也即中醫中說的“赤龍攪天池”,也就是說,在叩齒的時候,若感覺有唾液時,先不要咽下口水,要繼續攪動,等唾液漸漸增多時,用舌頭頂住,用來聚集唾液,然后鼓動腮幫子,做漱口狀,等到最后再分別徐徐咽下唾液。這樣,才真正完成叩齒的全部動作,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叩齒的養生和美容功效。
在開頭的故事里,還有個小細節,那就是,皇甫隆在寫養生術方的時候,邊寫邊說:“養生有道,道甚易知,但莫能行。”意思是,此方法雖好,但不僅僅是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去實踐,堅持做下去。曹操只知其道,而莫能行,因此只活了65歲,沒有達到高壽。因此,對于美容來說,也是一個道理: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