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博士
如果你想生育一個孩子,像姚明一樣高大,像劉翔一樣迅猛,像楊振寧一樣聰明,那么,本文就是專門為你而寫的。
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把姚明、劉翔和楊振寧的基因做一個最佳組合,制造出一個超人。但在目前,這顯然只是一種奢望。不過,不要灰心,你還可以通過各種“優化組合”來生一個自己想要的“如意寶寶”。
秘訣一:找對人
如果你是女人,你應該找一個健康、高大、聰明、壯年的男人結婚生孩子;如果你是男人,你應該找一個健康、性感、年輕、未育的女人結婚生孩子,至少體態豐滿,骨盆寬大,有32顆正常牙齒,且排列整齊;無論男女,最好本人如此,其父母三代也如此。要知道,天生豐乳寬臀的女人不僅性感,而且生孩子容易,生的孩子更加健康,但整形的女性不在此列。
流行的審美觀是美女要骨感,瓜子臉,身材修長。然而,這樣的美女可能生育率偏低,難產,生的孩子體質欠佳。如今,孩子越長越高,但頜骨、胸骨和髖骨卻越來越窄,造成智齒、平胸和難產。這實際上是由加工食品造成的退化現象,例如,由于頜骨變窄,第三恒磨牙沒有空間正常生長,形成所謂的“智齒”。此外,流行的節食加素食減肥使許多女孩子過度消瘦,生育能力下降,奶水不足。
考古發現,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的原始人高大健壯,頜骨寬,有32到36顆牙齒,且排列整齊,沒有智齒,也沒有蛀牙;髖骨寬大,不會難產。而我們現代人通常只有28~32顆牙齒,大多數人有智齒或蛀牙,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好消息是,動物實驗表明,通過營養強化和改善,體質差的貓可以生出較為健康的小貓,四代以后有希望全面恢復健康狀態。
因此,優生的第一個原則是:找對人。
秘訣二:算好時間
那么,多大年齡生育最佳呢?
西方有人研究發現,父親在20歲以下或者40歲以上生的孩子體質欠佳,母親在40歲以上生的孩子體質較差;弱智孩子通常由40歲以上的母親所生,并且多數是最后一胎。原因很簡單,高齡生育的父母體質下降,而多胎生育會使母體營養枯竭,正如重復耕種導致土壤貧瘠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國家的一胎政策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如果你要優生,應當盡量避免無效流產,如同避免水土流失;兩胎之間要空出一段時間,就像土壤“歇耕”一樣。
因此,優生的第二個原則是:在20~40歲之間生育,避免流產,要第一胎;如果要第二胎,隔2~4年后再生。
秘訣三:9月懷孕
接下來的問題是,在幾月份授精懷孕最好呢?
日本的人口統計表明,7~10月份出生的人口最多,7月份創全年生育率最高峰。原來,我們生活在北半球,夏天開始有新鮮蔬菜和水果,秋天各種動植物食品供應最為豐富。其中,9月份的食物供應可能最為新鮮而豐富,堪稱“最佳營養月”,特別是各種維生素,包括生育不可或缺的維生素A、D、E。所以,9月份應該最容易懷孕,并且懷的孩子最為健康,因為懷孕前后三個月(6~12月)食物相對豐富。我們知道,9月份懷的孩子會在第二年7月出生。
因此,優生的第三個原則是:選擇在秋天結婚懷孕。例如8~10月,特別是9月。
秘訣四:不吃保健品
為了避免難產(特別是男孩,因為男孩的頭較大),女人在成長過程、生育年齡以及懷孕期間要堅持戶外活動,吃動物性食品,避免補充人工合成的保健品,特別是鈣和合成的維生素D。跨國統計數字顯示,缺乏戶外活動的女人通常會出現難產。美國俄亥俄州的一項臨床實驗表明,孕婦補充鈣和合成的維生素D會使胎兒的頭骨鈣化,不易改變形狀以順利通過陰道出生。一項觀察發現,吃普通加工食品的產婦第一胎的分娩時間為53小時,而改吃海鮮、內臟、鮮奶、奶油、魚肝油和蔬菜后,第二胎分娩只用了3個小時。
因此,優生的第四個原則是:堅持戶外活動,吃動物性食品,避免補充人工合成的保健品,特別是鈣和合成的維生素D,尤其在懷孕前后。
秘訣五:多吃動物內臟
美國科學家韋斯頓·普瑞思被稱為“營養學的達爾文”。經過10年對全球14個原始部落的考察研究,他發現,在懷孕前后3到6個月,當地的人們會多吃魚子、肝、甲狀腺或奶油,而且是食青草牛的生奶油。原來,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A、D、E、鋅、碘以及歐米伽3脂肪等關鍵生命營養,他們生的孩子身體健康,沒有蛀牙,不哭不鬧。
因此,優生的第五個原則是:懷孕前后3到6個月,吃新鮮的動物內臟和高脂肪的食物,特別是魚子、肝、奶油、牛羊油、豬油。
秘訣六:避免接觸合成化學品
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服用塑化劑的老鼠生的小老鼠發育不正常,陰莖只有正常大小的1/3,成年后精子的數量也比正常的少20%到30%。如今,人類已經成為實驗中的小白鼠。例如,臺灣在食品和飲品中添加塑化劑長達30年,使臺灣出生率降低到全球倒數第一。據報道,臺灣一名婦女生的小男孩的陰莖只有正常的1/3長,而另外一名婦女最近生的小男孩,其陰莖大小只有正常的1/10。原來,這兩名婦女經常喝含有塑化劑的飲料,包括在懷孕期間。
有研究認為,塑化劑、合成洗滌劑、DDT和二惡英等有害物質都屬于環境荷爾蒙,會使女孩早熟,男孩女性化,精子減少。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男孩子越長越高,但喉結越來越小;化驗發現,他們的精子數量只有祖父輩的一半左右。
因此,優生的第六個原則是:避免塑化劑、洗滌劑和農藥,遠離塑料制品、洗護用品,尤其不要用塑料容器裝熱的、酸的、油脂的食物或飲料,選擇陶瓷、玻璃、不銹鋼餐具,用肥皂、皂粉、茶籽粉代替合成洗滌劑。
秘訣七:出生兩周后再洗澡
美國俄勒岡州的兒科專家發現,小孩出生以后,如果馬上洗澡和擦干,常常會使孩子出現皮疹;相反,如果只是用濕布擦干,保留小孩身上的胎脂兩個星期,小孩的皮膚通常會安然無恙。事實上,胎脂應該起到了保護皮膚的作用。我甚至認為,可能沒有必要人為剪斷臍帶,因為哺乳動物和原始人都沒有剪刀。
孩子出生以后,醫學界曾經主張24~48小時以后開始喂奶,結果往往造成新生兒黃疸、低血糖和體重下降。但哺乳動物和原始人出生后馬上就吃奶,可以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
因此,優生(育)的第七個原則是:小孩出生后,用濕布擦干,馬上喂奶,兩個星期以后再給孩子洗澡。
秘訣八:母乳喂養到3歲
原始人只用母乳喂養嬰兒,并且至少喂養到2~3歲,直到小孩的乳牙全部長齊,可以自己嚼碎食物;甚至喂奶到5~6歲,孩子開始長恒牙。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后6個月全母乳喂養,可以顯著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身體素質和免疫抵抗力。
牙齒發育是孩子整體成長的里程碑。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在6~9
個月后出牙,可以開始吃輔食。2~3歲時長出全部乳牙,總共20顆,上下左右4排,每排5顆,包括兩顆切牙、一顆尖牙和兩顆磨牙,可以和大人一起吃固體食物,進入幼兒(園)階段。
在5~6歲時,開始長出恒牙,包括第一恒磨牙,大腦發育90%以上,成為學齡兒童。此后逐漸替換乳牙,至13歲左右全部替換完畢,并且長出第二恒磨牙,總共有28顆牙齒,第二性特征明顯起來,女孩初潮來臨,轉入少年時期。
在18歲以后,原始人會長出第三恒磨牙,并且排列整齊,總共有32顆牙齒,大腦完全發育,進入成(青)年時期。到25歲時,有的原始人長出36顆牙齒,進入一生的生理頂峰時期,此后牙齒和身體都停止生長。在這個階段,現代人有的長不出第三恒磨牙,只有28顆牙齒,有的雖然長出第三恒磨牙(32顆牙齒),但由于頜骨太窄,沒有空間讓它正常發育,結果形成所謂的“智齒”。
牙齒的好壞是孩子整體素質的晴雨表。原始人牙齒整齊鋒利,沒有蛀牙或智齒;與此同時,他們體魄健壯,一生很少生病。現代人大部分有蛀牙或智齒,幾乎人人每年得病;牙齒差的人通常身體素質也差,容易得病。頗有趣味的是,原始人從來不刷牙,而現代人天天刷牙。事實上,長期刷牙會損傷牙齦和牙釉質,牙膏里的泡沫屬于合成洗滌劑,牙膏里加的氟的毒性比鉛大,有機會產生氟中毒,導致氟斑牙甚至骨癌。
因此,優生(育)的第八個原則是:母乳喂養到2~3歲,至少6個月。
此外,讓孩子不刷牙或少刷牙,用無氟牙膏,最好用有機牙膏。
秘訣九:不接種疫苗
中國純母乳喂養到6個月的不到85%,到2歲的不到20%,這使得許多兒童貧血和頻繁感染,盡管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接種疫苗。人們相信愛德華,詹納發現的牛痘疫苗可以預防天花,但自英格蘭政府1853年頒布強制接種牛痘疫苗以后,天花的發病率一直上升,并于1872年大規模流行,喪生的人當中多數已經接種牛痘疫苗。有史學家甚至認為,天花的大規模流行是廣泛接種牛痘疫苗的直接結果。
那么,天花、白喉和小兒麻痹癥等傳染病為什么最終在全球范圍內大幅度下降呢?原來,隨著戰爭和饑荒的減少,以及飲用水的改善和肉類供應的增加,所有傳染病都大幅度減少,包括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國家和地區。事實上,當1956年小兒麻痹癥疫苗被引入接種的時候,小兒麻痹癥就已經下降了80%以上,因為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十年以上。
所以,最強大的免疫力可能不是來自疫苗,而是來自包括清潔水源和動物食品在內的營養供應。簡言之,最好的免疫或許不是疫苗而是營養。
接種疫苗實際上是把病毒或動物蛋白質注入人體血液,并且可能含有重金屬(如汞和鉛)、防凍劑(如乙二醇)和防腐劑(如甲醛)等有害物質,會產生免疫抵抗,可能造成過敏、發炎甚至死亡。西方有醫生發現,那些接種疫苗后發燒的孩子中,有一半可能正經受著腦炎的傷害,導致學習能力下降或者行為異常。
所以,在給孩子接種疫苗之前,你要權衡利弊。而優生(育)的第九個原則是:給孩子不接種疫苗或少接種疫苗,選擇不含重金屬或防腐劑的疫苗。
秘訣十:讓孩子吃動物性食品
免疫營養的最佳來源是動物性食品,包括魚類、海鮮、肉類、內臟、蛋類以及奶類等。沒錯,這些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甚至高膽固醇食物。然而,正是動物蛋白提供了與人體最接近的黃金比例氨基酸,包括免疫蛋白;正是動物脂肪提供了所有人體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活性物質;正是膽固醇提供了構建人體細胞膜、性激素和維生素D的原料。沒有膽固醇,就沒有性,這也是為什么和尚和尼姑選擇吃素。天然的膽固醇沒有問題,只有加工后氧化了的膽固醇才可能破壞心血管,例如炸雞,或高溫處理過的蛋粉或奶粉。
每個單位植物性食品的蛋白質含量不到動物性食品的1/3,并且其氨基酸的比例不適合人體,嚴重缺乏賴氨酸和蛋氨酸。植物油完全不含維生素A、維生素D和膽固醇,也不含有其他一些動物脂肪里所含的活性物質。換句話說,植物油營養不全,無法取代動物油;不僅動物蛋白優于植物蛋白,動物脂肪也優于植物油。
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給小牛喂脫脂牛奶和各種動物油和植物油,結果吃奶油的小牛長得最好,緊隨其后的是吃豬油和牛羊油的小牛,然后是吃各種植物油的小牛。吃大豆油、玉米油和棉籽油的小牛長得最差,它們變得貪婪不安、無精打采、瘦弱憔悴。一部分小牛死掉了,另外一部分在改喂全脂牛奶后才得救。
中國人祖祖輩輩拿著筷子吃米面,歐美人世世代代拿著刀叉吃帶血絲的牛排。結果,歐美人長得人高馬大,胸挺臀翹,而我們長得比別人小一個號,許多女孩胸部平得像飛機場。歐美人不僅高大、性感,而且威猛,他們的毛發顏色與獅子、老虎和豹子等貓科頂級食肉動物極其相似。
為了改善民族素質,我提倡我們這個民族多吃肉食,少吃糧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能如此,我們的子孫將一代比一代高大,四代后(每代25年)可欲與西人試比高。我甚至希望從生育開始準備一支足球隊:讓身體健壯的父母吃帶血絲的牛排,按照本文的十大法則生育,生出的小孩從小吃帶血絲的牛肉,個個從小進行足球訓練,25年后有希望成為無敵于天下的中國足球夢之隊。
因此,優生(育)的第十個原則是:給孩子喂動物性食品,包括新鮮魚類、海鮮、肉類、內臟、蛋類以及奶制品類等,在孩子兩歲以前可以喝魚湯、海鮮湯、肉湯、骨頭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