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極少數畢業生離校前夕會做出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主要表現為破壞公物、晚上大聲喧嘩吵鬧、宿舍拋物、聚眾鬧事、酗酒斗毆等。發生這些不文明行為既有畢業生情緒方面的原因,也與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不到位有關。針對以上不文明行為,高校應加強對畢業生的日常管理,營造文明離校氛圍,提高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便利,從而避免畢業生離校期間的不文明現象。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文明離校
畢業離校是高校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相對整個大學生活來說,處于精神狀態松弛期,在此期間大學生情緒復雜,加上學校管理不到位等主客觀原因相互作用,畢業生容易做出許多不文明行為。此舉不僅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整體形象,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與生活秩序,使學校公共財產受損,而且也給在校生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敗壞了校園風氣。預防和控制此類現象發生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對不文明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可行性策略。
一、畢業生離校前不文明行為表現及原因
(一)宿舍不文明行為表現及原因
畢業前畢業生大都積累了大量書本和其他物品,由于平時沒有很好整理,離校前宿舍里就會變得一片狼藉,到處堆滿不用的書、舊鞋子及其他生活用品,致使宿舍內部臟、亂、差。有些物品是可以用的,但是學生會覺得帶回家麻煩就隨便廢棄在宿舍。更有甚者將書、枕頭、盆、酒瓶等物品從宿舍窗戶拋下。晚上在宿舍內大聲喧嘩、唱歌,直到半夜,為宣泄情緒故意將宿舍桌椅等公共財物損毀等。究其原因,畢業離校意味著在校學習生涯的結束,許多學生思想松懈、情緒興奮,有如釋重負之感,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半個社會人了,抱著“反正馬上要畢業了,學校管不著了”的心態,再加上面臨畢業,班主任和輔導員也不想在這個時候給學生處分,使得學生有恃無恐,認為沒有人敢管他們,這樣的精神狀態極容易造成不文明行為的發生。再者,青年大學生正處于情感沖動的旺盛期,思維活躍,情緒外露,易沖動,做事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此外,大學生有很強的同質性,加上居住集中,極易引起從眾行為的發生,一棟宿舍里若有一人向窗外扔酒瓶或高聲喧嘩,極易引起其他人的附和。
(二)校園里不文明行為表現及原因
臨近畢業,與師長、同學、同鄉聚會增多,有“告別宴”,也有“鄉情宴”,“友情宴”,吃喝玩樂之風上升。有的畢業生受環境影響,有的因為就業不理想或沒找到工作,有的充滿即將踏入社會的不安等,因此容易借機發泄。宴席中,一些同學大量酗酒,情緒失控,借酒發“瘋”,出現因為大學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小矛盾而大打出手的現象。部分大學生談戀愛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對抱有這種戀愛觀的人畢業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分離、分手。校園內經常會有成對的男女情侶相擁相抱,坐或躺在校園里旁若無人,甚至做出越軌行為。有的不注意個人形象,穿著隨意,叼著煙、穿著拖鞋在校園里晃蕩。以上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僅危害學生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給在校學生樹立了壞榜樣。
這些現象使我們不得不思考畢業生離校前會發生種種不文明行為的深層原因。畢業生即將離開母校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未知生活心中既有對母校的留戀也與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也夾雜著焦慮不安的情緒體驗。有的同學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有的工作并不滿意,甚至沒有找到工作,他們把這份不滿和挫折感壓抑在心底,通過酗酒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一點小小的導火索便會演變為聚眾鬧事,打架斗毆等嚴重不文明行為。
二、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策略
(一)加強畢業生的日常管理
對于畢業生的日常管理,學校應該做到始終如一,規章制度對于所有在校生都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即將畢業而放松了對他們的管理,對于違反校紀校規的畢業生,要從嚴從快處理,決不能姑息縱容。否則學生會誤認為沒人敢管他們,容易做出放肆舉動。畢業前夕也應再次組織專門的校規校紀學習,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宿舍管理制度、作息制度等。此外,班主任、輔導員及學生處、保衛處等相關人員也應成立“畢業生離校督察組”,在校園里檢查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經常深入宿舍檢查宿舍衛生、排除安全隱患。此外,還需要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教育他們以自己的模范行為來帶動其他畢業生的文明行為,從而使文明離校落到實處。
(二)營造文明離校的氛圍
文明離校教育如同養成教育一樣,從入學開始就需要宣傳,使這種理念深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去。畢業前夕,學校要加大輿論宣傳,充分利用校園廣播臺、校園網、校報、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對文明離校進行宣傳。此外,也可以舉行系列活動如向全校畢業生發出“文明離校倡議書”,使他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開展各種形式的畢業生歡送活動,使廣大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校的深情厚誼,強化畢業生的母校情結,在畢業前夕每位同學至少為母校做一件好事;召開畢業生代表座談會,組織新老學生聯誼會;開展圖書捐贈活動,倡導畢業生將用過的專業書、英語書、各類考證考級用書等資料無償捐贈給學校圖書館,或者捐贈給貧困生或低年級學生;開展義賣活動,對于能用但不便帶走的物品號召畢業生將此類物通過義賣方式捐助給低年級的特困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學弟學妹的關心和支持。諸如此類有意義、充滿愛心的活動使畢業生覺得即使畢業了也和母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加深他們對母校的感情。
(三)提高服務意識,盡可能為畢業生提供便利
針對畢業生東西多去車站不便,學校可以像當年迎新生那樣,運用校車分批把學生送到車站,使學生免受擠車、等車之苦,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學校的關愛之心,比口頭說教的感恩教育效果要好得多。針對許多同學把可以使用的東西都丟棄浪費或者當作廢品買賣的現象,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跳蚤市場,使學生有處理個人物品的渠道,從而變廢為寶。再者,學校要簡化離校手續辦理,畢業生的離校手續往往包含院辦、教務處、圖書館、宿舍中心、學貸中心、財務處等數個部門的簽章認可。學校應當提前部署,科學安排流程,輔助畢業生高效辦理離校有關手續。各崗位的服務管理人員針對辦理手續過程中學生集中、工作量大的實際情況,要調整工作狀態,以良好的服務態度為畢業生辦理相關畢業手續。學生工作人員也應隨時對畢業生的咨詢予以回應,并對畢業生離校過程中的困難進行幫助和協調,幫助畢業生順利辦理就業手續、離校手續,確保畢業生離校工作進行得簡便、有序、高效。
參考文獻
[1]柯毅平,王毅華.畢業生文明離校的管理工作[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2]田良蘇,吳三美.高校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中的情感關懷策略[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4).
[3]覃吉春、戴志,高校畢業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作者簡介:朱倩(1983-),女,江蘇徐州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助教,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學、大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