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曦
【摘要】電影產業是創意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眾文化消費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電影制作投入巨大,風險高,往往使得投資者望而卻步,融資難問題嚴重桎梏了電影產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電影產業鏈的解剖,以及對供應鏈融資模式的探討,對該模式在電影產業中的應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電影產業
一、我國電影產業的整體情況
電影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一部電影的投資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億元,其健康發展有賴于電影行業資本有效運營,有賴于來自金融行業的支持。為了解決電影產業融資難的問題,2011年我國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金融支持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鼓勵各類資金支持創意文化產業發展,這為推動電影產業跨域式發展提供了契機。各商業銀行也積極參與其中,推出各種針對電影產業的信貸產品,尋求與電影行業的密切合作。
(一)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情況
自2003年中國電影步入全面產業化改革以來,改革成果卓越,在電影產量、票房、觀影人次和影院、銀幕數量等各項指標上,我國電影都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新景象。
2011年中國電影業產業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在數量指標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1年全國電影總產量達到791部,比2010年526部增長50%。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31.15億元,2010年101.72億元,較2010年增長28.93%。全年國產影片票房70.31億元。占全年票房總額的53.66%,其中20部過億國產影片貢獻了大部分票房。2011年我國城市影院建設如火如荼。2011年新增3030塊銀幕,新建803家影院,全國城市影院數量突破2800家,銀幕總數已經超過9200塊。
在電影公益發展上取得了新突破,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全國共有農村246條數字電影院線,47000多支數字放映隊,形成了遍布全國的數字農村電影放映網絡。截止到2011年底,全國農村放映影片達到了812.3萬場,觀眾達到17.53億人次。
(二)我國電影供應鏈情況
電影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制作、發行、放映。電影制作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融資。融資和電影策劃完成后,就進入真正的電影制作階段,緊接著是發行、放映。發行主要包括各類版權銷售,如DVD版權或海外版權等。在我國,票房收入占據了影片收入的絕大部分,影片上映票房是電影制作項目回籠資金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后電影產品開發的資金來源。因此,電影產業價值鏈實際上包含了五個模塊:融資—制作—發行—放映—后產品開發。整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參與者是制片人、發行商、放映商、后電影產品開發商以及消費者。前期融資、影片拍攝等一般由制片人負責;發行商通過各種渠道將影片的放映權、電視版權、音像版權、海外版權和網絡媒體版權等銷售出去;放映商一般是各大院線,通過旗下影院上映影片來回籠票房資金。后電影產品開放商負責電影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工作。在美國好萊塢,后電影產品開發商一般就是制片公司,擁有影片的產品開發權。產品開發商可以通過建立電影主題公園、或者將影片版權賣給游戲開發公司,還可以制作電影紀念品,以此取得非票房收入。電影產業價值鏈的這五個核心參與者將與電影產業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鏈接起來,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組成了一個以影片為紐帶的網絡結構。
二、供應鏈融資對電影產業的意義
(一)解決該行業中小電影企業融資瓶頸
目前中國電影產業主流融資模式有:政府投資、銀行貸款、廣告融資、上市融資、私募股權等方式。為電影產業注入了強大的資金流。但這幾股資金流卻主要流入了少數幾個影視巨頭公司中的少數幾部大片之中。若一部影片片花出現某家銀行的名字,那么這部影片很有可能就是宣傳力度強大,由業內資深電影投資公司籌拍的大片。得到銀行貸款的影片《夜宴》、《集結號》、《梅蘭芳》等均是大導演、大明星、大制作的年內票房號召力極強的影片。電影行業貸款對于銀行來說還處于不成熟的新業務,該行業無可以抵押的固定資產,是銀行貸款審批的重要障礙。2006年《集結號》獲得招商銀行5000萬貸款是我國第一單版權質押貸款案例,創下了電影產業和金融市場結合的先河,解決了電影行業無固定資產抵押的難題。但中小企業的小制作小成本電影缺乏市場號召力,
(二)提升電影產業供應鏈的整體質量,穩固電影產業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融資主要是針對供應鏈中規模小、自身實力弱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電影企業存在抗風險能力差,管理混亂等問題。通過與大型電影企業合作進行供應鏈融資,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規范其經營管理,從而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得到充裕的資金支持。規范的財務管理與經營管理提高了中小企業的電影產品質量,從而改善整個產業的電影產品質量。另外,電影制作企業與電影發行行業通過供應鏈融資,制作方可以利用對發行方的應收賬款單據憑證作為質押標的取得銀行貸款,使電影的制作、發行、放映聯系更加密切,有助于穩固電影產業的供應鏈體系。
三、電影產業供應鏈融資模式
電影產業供應鏈融資的參與主體由供應鏈條中的電影企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第三方服務機構組成。其中供應鏈中的企業包括實力強大信用度高的大型電影企業以及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中小電影企業。
(一)供應鏈的中小電影企業與核心電影企業
中小電影企業由于自身實力原因很難得到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若該企業長期處于資金緊缺的情況,生產活動不能正常進行,與其有合作關系的大型電影企業亦必將遭受經濟損失。大型電影企業在供應鏈中充當核心企業的角色,為其上下游企業做擔保,使其信用增級,從而活動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
在供應鏈融資中,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不會只是針對某個企業進行審查,而是對整個供應鏈的風險進行評估,將整個供應鏈中的構成企業的交易關系綜合起來考慮,并評定供應鏈中的成員企業的整體資信情況,為合適的交易鏈條提供特定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三)第三方服務機構
信息的不對稱會使得投資方與融資方之間存在監管問題,第三方服務機構是這個矛盾的潤滑劑。第三方服務機構包括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美國好萊塢經典的“完片擔保”制度是投資人的定心丸。完片擔保制度要求第三方服務機構對影片從開拍到殺青這段時期中扮演監管者的角色,監督影片的拍攝進度、各項經費預算等等,使電影制作順利完成。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將會大大降低供應鏈的整體風險,使該融資模式得以持續發展。
2011年,北京億商傳媒投資公司就通過供應鏈融資渠道獲得了工商銀行發放的1000萬貸款。億商傳媒投資公司是一家以媒體經營為主的小企業,其電影制作項目《熊貓總動員》繼續獲得銀行融資以確保企業的資金周轉順暢。億商傳媒與其他小電影企業一樣,財務實力不強,缺乏可以用于抵押的資產,因此難以通過傳統途徑從銀行獲得貸款。中國工商銀行推出了“影視通”融資服務產品,以《熊貓總動員》的應收票房賬款作為質押,向億商傳媒提供貸款解決了該企業的融資困境。
億商傳媒屬于中小型電影企業,中國工行屬于金融服務機構,中國電影集團屬于大型電影企業。制作方與發行方簽訂發行合同,該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來自于信用等級較高的中影集團,因此工行可以通過對該應收賬款的保理實現降低違約風險的目的,避免了直接向億商傳媒貸款的較高違約風險。(實際融資操作應更為復雜,本文為說明供應鏈融資模式將其簡化)。這實質上就是將傳統貸款質押中的“物權控制”向“未來現金流控制”的轉變。
該案例中,第三方服務機構并未參與其中。在我國,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發展依舊非常緩慢。除了推進融資產品的創新,還應該加強電影制作的風險意識,引入“完片保證”機制,才能夠讓供應鏈融資模式在電影產業中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