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清



2011年末的隆冬季節,悄然興起“以艷麗為主基調的時尚冬裝”,繽紛的色彩試圖一掃危機的陰霾。
“歷史總是極其的相似,但不會重復。”自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已步入第四個年頭,發生的一切都似曾相識,但現象背后仍是謎團重重。
曾有學者這樣講到:“經濟危機的出現是市場的必然規律,在這一特殊階段必將伴隨著股票的一落千丈、財富的瞬間蒸發、失業人數的劇增、大批企業的倒閉的現象的出現。這一切只是過程,而并非結果。”
目前,國內外很多機構都在猜想2012年的世界經濟走勢。12月15日,網易財經正式發布的2012網易經濟學家年會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0%參與調查的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已經步入衰退周期,另有40%的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只是短暫的調整,并未步入衰退周期。這一結果與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等機構12月4日聯合發布的《2011年世界經濟風險指數與主權國家評級》的報告預測極其相似,報告認為,2012年世界經濟將全面緊縮。
來自世界經濟學界的預測則更為悲觀,他們認為,2012年還會再出現一場全球衰退,“現在全球經濟的前景要比去年初秋的動蕩更為黑暗。”高盛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an?Hatzius也表示,發達國家經濟很可能被高額稅收和房貸、公司貸款的償還壓力所拖累。“這些因素加起來很可能導致發達經濟體持續兩年的低增長,一直到2013年。”
美國的“不快”
在去年的一年中,美國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處于滑坡之中,特別是失業問題一直困擾著奧巴馬政府。2012年,美國大選在即,出臺貨幣政策提振美國經濟是奧巴馬政府必做的一件頭等大事,作為世界經濟的風向標,2012年美國出臺的貨幣政策將對世界經濟起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2011年12月6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較前月微降0.2個百分點,降至8.5%。這一回落顯示美國失業人數在減少。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2011年12月29日,美國CNBC電視臺的“專家”高調預測“一個新美國十年的黎明”就要到來。美國將成為將世界拉出經濟泥潭的火車頭,華爾街的股價很快就會創紀錄地飆升。這么說的理由是美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降低和加工業的重生。因此,CNBC電視臺首席分析員羅恩?因薩納宣稱,一個自給自足的美國經濟將重新飛速升至世界的頂端。
對于這一預測,美國坊間并不認同,“雖然近幾個季度和近幾個月的美國經濟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積極的苗頭,但是這些數據的持續性值得懷疑。例如以圣誕節前需求猛增為基礎的普遍預測等。此外,數據常常被肆意解釋,失業率的下降也同樣如此。按照官方說法,失業率過去4個月來從9.8%下降到8.5%,達到2009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人士指出。
最近《經濟學家》撰文也提出質疑,美國當前的實際失業率是8.5%,尚若將正在尋找全職工作的臨時工也計入失業群體,那么失業率就高達14%。
美國官方——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11年12月3日的貨幣政策決策例會紀要中提出,美國經濟近期呈現緩慢擴張勢頭,2012年和2013年經濟活動步伐將加快,但失業率仍將維持高位。根據這一紀要,美聯儲決定從2012年開始每年公布4次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對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預期,并將預期整合進美聯儲每年1月、4月、6月和10月發布的經濟預測中,以增加政策透明度。美聯儲在12月13日例會后宣布,將延續此前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水平不變。
2011年是美國經濟“不愉快”的一年,美國因債務問題首次喪失了AAA評級,這對“信譽美元模式”是致命的打擊。
為此市場人士預測,2012年美聯儲可能通過發行鈔票來穩定市場信心和市場情緒。“美聯儲2012年將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QE3)。去年上半年美聯儲將通過購買房地產支持抵押債券(MBS)進一步實施量化寬松。此外,還有可能宣布購買長期國債。同時,美聯儲將在1月24和25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為聯邦基金設定利率預測和官方通脹目標。”高盛分析道。
目前,現在美國的債務已經達到100%了,但這對強勢美元來講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現在全世界的貿易交易86%使用美元,在這個的格局下,美元的強勢讓將持續下去,甚至是難以撼動。在此情況下,盡管美聯儲前兩次量化寬松政策遭到許多國家的批評,但第三輪量化寬松仍舊很可能會出爐。
高盛認為,2012年美國經濟不會加速回升,經濟增長可能低于對2010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為3.3%這一預期。而市場人士普遍預測,2012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可能為1.5%到2%。
此外,有兩個因素更不能忽視:全球石油供應緊缺將限制經濟增長速度;同時財政政策將拖累經濟,歐洲經濟衰退可能加大對美國經濟影響。
歐洲的“痛苦”
歐洲正在經歷歷史上最痛苦的時期,無論是債務國還是債權國,諸多不確定的因素都已令大歐洲停止不前。
最近,北京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賀力平,解析了歐債危機演進中的“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歐元會解體嗎?一些機構已經在做最壞的打算,摩根斯丹利、瑞銀、野村國際在2011年11月下旬向其客戶發出警告稱,由17個國家組成的歐元區可能面臨破裂的風險。一些經濟分析師則開始研究歐元終結的前景。
但是,歐元解體的可能性依然被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很小。賀力平指出,希臘之所以沒有退出歐元,根本原因在與希臘民眾普遍認為留在歐元區符合希臘人民的長遠利益。希臘如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也是如此。歐洲一體化進程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政治共識和民意共識基礎上的。
第二種可能,歐元區會徹底走出泥潭嗎?這要看能否對癥下藥,治愈歐元區的痼疾。
歐元區的治理有兩種方法:救急癥,除病根。對于急癥,有兩個藥方:第一個藥方是緊縮,結果是各國民眾抗議罷工,五位領導人先后下臺,經濟陷入衰退邊緣;第二個藥方是歐洲央行像美聯儲和英國央行那樣,大規模“無上限”地承諾購買歐元區政府債券。換句話說,就是讓歐洲央行開動印鈔機。法國支持這一舉動,但是德國反對。
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決反對讓歐洲央行成為最后貸款人,即不允許歐洲央行印錢。她反對發行歐元區債券,與受困國家共同承擔債務,除非這些國家進行改革。
德國想要解決的是歐元區最根本的問題,除了病根——有貨幣聯盟,而沒有財政聯盟。2011年12月9日的歐盟首腦會議就加強財經紀律達成了意見,但是,這只是向建立財政聯盟邁出了一步,并沒有出現市場所期待的歐盟財政整合的清晰路線圖。
而最根本的問題是,歐盟內部依然沒有形成完全的共識,這從近日英法圍繞評級問題大打“口水戰”可見一斑。解體的風險較小,根本解決問題則不會一蹴而就,回想一下《里斯本條約》溫長的談判過程,可以預見到修約,建立財政聯盟必將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前兩種可能被排除,那么歐債危機的發展前景,最有可能的,就是繼續保持在中間狀態——死不了,活不好。
賀力平指出:“歐元區經濟2012年不會有‘良好開局”。經濟減速會讓一些成員國倍感艱難。銀行風險、債務評級和經濟衰退等都可能成為新動蕩的導火索。歐債解決進程將在2012年繼續存在變數。
去年年末歐盟委員會出臺了一份報告,報告發布的經濟預測指出,歐洲經濟增長恐將陷于停頓,2012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0.5%。報告預測2012年歐盟失業率將維持在9.8%,2013年降到9.6%;而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10.1%與10.0%。
“我們試圖為大家帶來一些好消息,但經濟前景真的很嚴峻。”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和貨幣事務的委員奧利雷恩在發布會上指出。他認為不利因素包括: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內部需求因財政整固而受到影響;有利因素包括市場信心將很快恢復、世界經濟將逐漸擺脫陰影出現轉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導致通脹水平下降等。
“急劇惡化的信心正在影響到歐洲的投資與消費,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也影響到歐洲的出口,而財政整固計劃也對內部需求造成影響。”雷恩講到。
報告預計,歐盟2011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為4.7%,歐元區為4.1%;2012年這一比重分別降至3.9%與3.4%。而歐盟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將于2012年達到峰值,約為85%,預計2013年也將維持這一比率。歐元區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2012年將突破90%。雷恩強調這一數值并沒有考慮進歐盟未來將頒布的財政整固措施,因此未來赤字率與債務率可能有所變化。
新經濟體“傷心”
據統計,2010年,新興經濟體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超過50%,對世界總需求的貢獻也超過了50%。但這一態勢在2011年沒有得到延續,從新興經濟體的集體表現看,“疲勞綜合癥”已染身它們,新興經濟體國家正在為減速付出代價。
2011年9月以來,一些國家和國際機構紛紛下調2011年、2012年經濟增長率預期。巴西央行將2011年GDP增長率預期從3.84%下調到3.79%,2012年從4%下調到3.9%。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將2011年GDP增長率預期由原來的4.2%下調至4.1%,同時預計經濟恢復快速增長不會早于2014年。墨西哥銀行最新估計2011年經濟增長率將為3.8%-4.8%,比此前的預期分別下降了0.2個百分點。亞洲開發銀行在9月報告中,將印度本財年(2011年4月1日到2012年3月底)經濟增長預期從8.2%下調至7.9%,并把下一財年增長預期從8.8%下調至8.3%。
在新興經濟體總體增長放緩的情境下,印尼可謂是這一區域的亮點。據印尼中央統計局4日披露,2011年印尼通脹率為3.79%,成為亞太區域最低的通脹率。除通脹率之外,印尼2011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達6.5%,是東南亞區域最高的增長率;此外,印尼中央銀行預計,2012年印尼經濟增長率將在6.2%至6.7%之間。央行表示,將加大貨幣和債券市場干預力度,支持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以防范經濟增速下滑。
截止2011年底,亞洲開發銀行宣布將2012年東亞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由7.5%下調至7.2%。其中,中國內地增速預期由9.1%下調為8.8%,中國香港由4.7%下調為4.0%。報告說,下調經濟預期主要是由于歐洲債務問題及美國經濟復蘇乏力令全球經濟衰退的憂慮大增。報告說,東亞新興經濟體在2012年將保持溫和增長,但如果歐元區和美國經濟雙雙出現大幅萎縮,將打擊東亞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和金融行業,令該地區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美日歐經濟出現了嚴重的減速,那么中國和金磚國家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新興市場2012年的經濟也是會減速。”國家發展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指出。
連續三年的金融危機,特別是歐美的經濟衰退已經影響了2012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巴西、印度等的宏觀調控基調已出現轉向,從抑制通用逐漸轉向促進增長。巴西從8月底開始了降息周期,并在年內連續3次降息,同時,政府還在2011年底推出了一攬子刺激經濟的措施,以減稅和放松貸款為核心。印度貨幣政策也已告別加息周期,開始轉向寬松政策刺激經濟。對俄羅斯而言,資源依賴型經濟不可持續,2012后將繼續推行創新型現代化經濟戰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最為強勢的中國也將實施加快經濟結構,加大科技產業的投入,繼續拉動國內消費的戰略。
所有這些都已預示著2012年新興經濟體將面臨來自國內和國際的諸多不確定風險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