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距離我們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說它近,是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說它遠,是因為陶瓷繪畫創作是那么的困難。我在陶瓷繪畫創作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發現自身在陶瓷繪畫創作方面還有很多該學習的地方,于是我翻閱了大量的書籍、雜志,希望對自己的陶瓷繪畫創作有所幫助,最后總結出幾點自己陶瓷繪畫創作有用的、有幫助的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陶瓷繪畫創作的選材
我認為陶瓷繪畫創作,首要的是選擇題材。在陶瓷繪畫創作的時候,最困難的是不知畫什么,很容易使陶瓷繪畫創作一般化、概念化。為此,首先要讓自己欣賞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要多選擇一些美的、動人的、積極向上的題材,這可以激發我們陶瓷繪畫創作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在生活中發掘創作素材,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陶瓷繪畫創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培養自己經常畫生活速寫以及多拍照片的習慣,不少陶瓷創作題材都是在速寫及照片中萌生的。因此,讓自己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畫速寫,多拍圖片以捕捉生動感人的形象資料是十分必要的。觀察能力是與創造能力同步發展起來的,沒有觀察也就難以更好地想象。觀察是學習與創作的基礎,使自己在觀察、感受、創作中得到樂趣和滿足。
二、創作具有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
陶瓷藝術作品要構圖清新、樸素、豐滿、有力、富于韻律感,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要具有自己個性的藝術語言,也就是把生活通過陶瓷繪畫創作變為具有自己風格的陶瓷藝術作品。
“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可能畫得好畫,也有可能畫不好畫,關鍵看你能不能認真對待自己手底下的作品。”這是著名油畫家靳尚宜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我非常熱愛自己的陶瓷繪畫創作生活,一坐在畫桌邊,心里就充滿了快樂,有很安靜的感覺。所以我畫出的陶瓷作品都是寓意吉祥、積極向上的,充分展現出材質和畫面結合的美。比如我所畫的“嬰戲圖”作品都是我所畫的一種以保留古代兒童生活游樂形象和社會風俗表現而傳承的陶瓷繪畫畫面,是以兒童手持及使用各種花卉、道具,或者群體嬉戲、游藝等玩耍活動為繪畫題材,兒童的衣飾、發髻等是和現代現實生活所不同的,兒童身體比例都比較準確合理,動作符合兒童特征,肢體肥圓而柔韌,重點突出了一個個嬉戲玩耍的大頭圓臉胖娃娃形象,達到了一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效果。由于兒童生性活潑好奇,在他們的眼里,每樣事物都新奇有趣,都想要探索、嘗試。而游戲、玩具,不僅能啟發心智,也是他們鍛煉體魄,探索世界的工具。所以我所畫“嬰戲圖”作品,筆精墨妙,憨態可掬的小頑童刻畫得淋漓盡致,或歡呼跳躍,或嬉鬧奔跑,不只是表現出生動活潑的姿態、專注喜悅的表情、稚拙可愛的模樣,還要讓人心生憐愛,為之動容,感受到童稚世界的無憂無慮。我通過賦予情感和生命力的藝術形象
孩童,來表露我對社會、自然、人生的體驗和認知,并通過線條、色彩、造型、構圖等繪畫因素及整體的神韻來展示我自己的內心世界。以自己的藝術載體象征性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渴求和審美需要,又以象征形式去實現對童年、對無憂無慮的時光的懷念與回歸。使欣賞者隨著這些可愛的孩子慢慢地進入記憶,猛然間回憶往事想到一個人、一件事、以及整個童年。又比如我畫表現牡丹題材的作品,是將中國水墨畫的表現技法與青花裝飾工藝相結合,構圖簡潔而富有特色,花葉勾勒工整挺拔,暈染層次豐富,著意筆墨的變化運用和生動自然的表現,構圖采用下靜上動、對比相襯的手法,實而不塞,空而不虛,章法有度,頗具詩意,設色濃艷而脫俗,很好地表現出牡丹的雍容華貴,而且在青花這一獨特顏料的表現下還賦予了牡丹溫婉素雅的一面,結合得是那樣自然與和諧。顛覆了以往人們畫牡丹只用色彩來表現它的雍容華貴,用這丹青的青花也能孕育出這樣美麗的花朵。這是我創作“牡丹富貴圖”作品的藝術風格。
三、色彩是陶瓷繪畫創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陶瓷繪畫中的色彩,是一件陶瓷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但色彩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經過歷代陶瓷藝術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一代代前輩藝術大師們耕耘不止,給后人們留下了無數的藝術財富。傳統的色彩理論對于畫面的色彩構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間關系去表達(物體離觀者近則色彩鮮明突出,離遠則變淡變冷)。但在現代的許多陶瓷繪畫大師的作品中,這種理論已被打破,陶瓷藝術家們根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應,重新組合、安排色彩來構成畫面。空間關系,應理解為色彩結構上的位置關系,色彩的強與弱應根椐畫面的需要來分配。我創作陶瓷作品繪畫畫面中的色彩,看似遵循傳統的色彩理論觀念,其實還是有所區別。在色彩上尋求一種變化,讓陶瓷畫面看起來能更加地與眾不同。
四、陶瓷繪畫中的筆觸
筆觸,是一種繪畫語言,屬“抽象詞匯”,在“物質材料”和“形象詞匯”間處于繪畫語言的第二層面。繪畫語言是藝術作品“形式”范疇內的外在層次,而藝術“形式”則是藝術表現的外在形態。通過這幾層關系我們就可看出,筆觸是整個陶瓷藝術作品形成之中鏈接藝術主體、客體和本體以及其它諸因素的一個小小的表面環節,在陶瓷繪畫作品組成和繪畫創作過程的諸多因素之中,筆觸并非關鍵環節。在我創作的陶瓷作品當中,筆觸也是我所追求的內容之一,我追求放松瀟灑的筆觸,力求讓畫面松散而不失精致,活潑而不失嚴謹,讓畫面給人的感覺放松,而又不缺乏細節;實而不塞,空而不虛。
五、畫面最后的處理
當陶瓷繪畫創作基本完成后,所剩工作就是要把最后的畫面統一起來,包括整體的顏色感覺,細部及邊緣線的處理,最后到畫面整體結構、布局滿意度、留白多少等,都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因陶瓷繪畫是“立體的”,因此調整陶瓷畫面也是一個極需要耐心的工作。
總之,陶瓷繪畫創作和其他繪畫創作是有很大區別的,陶瓷繪畫創作能更加自由地表現所觀察到的生活,人生態度等其他繪畫創作表現不出來的東西,更能激發出繪畫創作的熱情,使自己對陶瓷繪畫創作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徐國琴
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女陶藝家協會理事,是“青花大王”王步的第三代傳人。1990年開始隨著名陶瓷美術家、王步第二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恩懷學習陶瓷美術裝飾,在名師的影響和指點下,其繪畫技術有了顯著提高。成為景德鎮瓷壇近年來較為引人矚目的青年陶瓷藝術家之一。
電話:15079865251
1350798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