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和釉里紅都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兩者在工藝制作,文飾圖案等方面極為相似。青花和釉里紅一樣同屬于釉下彩繪的一種,是以銅礦石煉燒的粉料參入其它的礦石成分在胚胎上繪制圖案。青花釉里紅就是兩種顏色相結合在同一個胚胎上繪制,而后施一層青釉以高溫一次燒成,所燒制成功的瓷器則是釉里紅嬌艷欲滴,釉面油潤晶瑩,猶如閨中少女,粉潤可愛。線條暈而不散,藍色雅致,紅色絢麗,兩者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有著獨特的韻味。釉里紅工藝要求高,品質難以控制,發展緩慢,產量遠遠少于元青花,故珍貴異常。目前發現的元代釉里紅完整器不過數十件,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不亞于明清官窯瓷,因而為之奔走尋覓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殘片標本也會被收藏家奉為全物而秘藏于室。元代釉里紅完整器被發現并見諸報端的不過數十件,其中大體可確定燒制年代的有兩次:一次是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上發現的釉里紅詩文碟,燒制時間不晚于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發現的帶元至元戊寅(1338年)款的青花釉里紅塔式四靈蓋罐和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此外,江西高安發現的青花釉里紅開光大罐、江蘇吳縣發現的元釉里紅云龍紋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近二十年來,景德鎮有元釉里紅殘片出土,為研究元代釉里紅提供了依據。
青花釉里紅的裝飾,明代后期釉里紅配方曾一度失傳,至康熙時期釉里紅得到恢復,取得僅次于青花瓷器的卓越成就,基本上能掌握高溫釉下銅紅顏料發色的效果,釉里紅發色比明代有所提高。清雍正時期的釉里紅呈鮮紅而且有層次,燒造極為成功,特別是青花釉里紅,能使青花釉里紅發色都達到鮮艷明麗,文飾精致,線條細勁清晰,與青花配合濃淡相宜,和諧悅目。而青花釉里紅這一時期文飾表現題材更為廣泛,有云龍,云鶴、桃實、樹木、石榴、三魚、三果、蓮池圖、纏枝蓮、纏枝花、竄枝花、朵花、蓮托八寶、靈芝、松竹梅、葡萄、八仙、山水人物、五蝠捧壽等等。
筆者以前做過仿古瓷,也知道釉里紅燒制過程,一般來說有幾種不同的裝飾手法。釉里紅和青花的繪制是一樣的,工藝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繪畫后罩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區別在于青花用鈷料為呈色劑,而釉里紅用銅料為呈色劑,即在胚體上描繪不同的圖案花飾,線條要起料有一定的厚度,這是釉里紅主要的裝飾手法,由于銅在高溫還原氣氛中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飛白現象甚至沒有線條,所以線條用料很關鍵。二是榻水,在線條描繪完成后,在花卉,圖案里面用料涂抹上去,它水法有深淺過渡有深效果。更主要可以控制下筆料水的流量。在下筆時料水下的少些,天、停筆處料水要多些,燒成后呈現的青色下筆處淺,停筆處顏色深,形成色調從淺到深漸變的效果。釉里紅瓷器的燒成與窯火溫度的掌握非常重要,銅紅原料在燒成過程中很不穩定,窯爐氣氛稍有變化其成色就會變得灰暗發黑,或呈現鐵銹色,在高溫還原的銅分子容易飛發,看不清清晰的線條圖案。所以釉里紅瓷器流傳到今天的非常稀少。
現代人在藝術觀念,創作思維和審美意識上,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和角度去審視、挖掘和利用這一獨特的材質美,充分發揮材料的特色性、工藝性,融合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使陶瓷藝術更具有新的生命活力和時代風貌。如大師彭競強的青花釉里紅的作品《鳥鳴松間》畫面構圖奇正有韻,以釉里紅繪蒼松兩株,以輕重適度的釉料表現出松干毛而不光,蒼勁斑駁的質感。針葉稀疏,簡練的筆法把蒼松挺拔,歷盡風雪而傲然挺立的特征表現的極為充分。兩塊巨石及松鶴用青花來表現,驟看不覺得醒目,但細品頗有韻味,畫家通過釉色肌體的處理,既有傳統中國畫斧劈皴的筆觸,又有現代裝飾藝術的形式美感。鳥鳴石間,鶴群松舞,詩情畫意,美妙絕倫。還有筆者創作的((松鶴同春》就是青花釉里紅的組合,畫面上松樹我用釉里紅來表現,絢麗紅潤,云鶴的頭、頸部、尾巴我用青花去表現,清淡雅致,而云鶴身上的羽毛我用了高溫的特白釉,明快亮潔。這樣使作品的色彩協調,動靜結合,繁簡得當。
青花釉里紅雖然是傳統的釉色,但是現代陶瓷藝術裝飾瓷上都在用它,她所窯變產生的藝術效果,是其他材料所不能代替的?,F在隨著梭子窯爐的產生,人們對窯爐溫度的控制非常熟練,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使釉里紅發色更絢麗,而青花釉里紅的組合更加嬌媚。
許允湖男,1951年9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79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景德鎮美術協會會員,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許允湖老師從事陶瓷藝術創作30余年,主攻青花釉里紅、顏色釉藝術陶瓷的設計和創作,并以雕塑類陶瓷創作見長。其作品貼近生活,自然氣息濃郁,意境深邃。他的眾多作品,特別是青花釉里紅寫意花鳥系列作品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和港澳臺收藏家的喜愛并珍藏。
電話:1317098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