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


朝鮮的國情
2400萬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總人口約2400萬,居民為單一的朝鮮族。
12.28萬
朝鮮位于亞洲大陸東部黃海和日本海之間的朝鮮半島上。北和中國為鄰,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相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面積12.28萬平方公里。
14%
朝鮮可耕地僅占國土面積的14%,2750萬畝。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3,按其人口最高峰時算,人均耕地僅為1.2畝。如果遇上自然災害,很容易造成糧食緊缺。
80%
朝鮮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占整個半島儲量的80%~90%。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礦產蘊藏區約占國土面積的80%,已探明礦物有300多種,其中有經濟開發價值的礦物達200多種。
147.4億噸
朝鮮擁有足夠的燃料煤,探明儲量為147.4億噸,其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可開采儲量約為79億噸。
1000萬千瓦
朝鮮河流發電能量估計約在1000萬千瓦以上。由于人口總量少,所以朝鮮的人均水力資源非常豐富。
930萬公頃
朝鮮的森林面積在2005年有930萬公頃。
朝鮮與世界
1945年以前,朝鮮是典型的農業生產國。1945年8月15日光復后,朝鮮的經濟發展逐漸向工業生產轉移。1950-1953年爆發的戰爭, 使朝鮮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金日成在1956年12月的黨中央全會上提出“以跨上千里馬的氣勢奔馳”的口號,并親自到降仙煉鋼廠給鋼鐵工人點燃了“千里馬運動”的烽火。1957年,朝鮮開始執行五年計劃。
1994年,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突然去世,朝鮮的經濟政策進度被迫中斷。此后,又連續3年遭受嚴重的水澇、旱災、臺風等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人民生活陷入困境。1998年,政府調整經濟政策,連續4年保持增長勢頭。2002年7月,政府出臺一系列大膽的經濟調整措施,改變過去的經濟運行模式,促進了市場的活躍,激發了國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民經濟在近幾年始終保持恢復性增長。
朝鮮與鄰國
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末,朝鮮在南北競爭中一直處于上風。政治穩定,礦產資源占優,經濟發展創造了“千里馬”速度。而韓國政治動蕩,經濟停滯不前,國民怨聲載道。20世紀60年代,朝鮮的工業基礎僅次于日本,在亞洲排名第二。但之后,韓國集中推進外向型出口經濟,通過創造“漢江奇跡”迅速趕超朝鮮。
20世紀80年代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中國等國家經濟飛速發展,朝鮮的經濟增長開始相對放慢。
朝鮮的福利
朝鮮實行免費住房、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制度。
1953年,也就是朝鮮戰爭剛剛停戰的那一年,朝鮮就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在朝鮮,無論走到哪里,孩子們都能在當地最好的建筑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朝鮮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差不多15年一個流程的教育周期里,朝鮮做到了完全免費。它用不到50年的時間,把1/10的國民培養成為大學生。朝鮮有260多所大學,最著名的是金日成綜合大學。金日成綜合大學于1946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初創時總共只有7個系、60名教師和1500名學生,60多年后的今天,金大已擁有3個學院和13個系,5000多名教職工和12000多名在校生。
朝鮮的軍備
目前,朝鮮采取了“先軍政治”的方針。朝鮮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對與軍事工業直接相關的重工業的高投入,結果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而軍工生產卻發展迅速,不僅直接排擠了農業和輕工業,也排擠了民用生產資料的生產。
朝鮮人口總數為2400萬,擁有現役正規軍105.5萬,準軍事部隊18.9萬,預備役470萬。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其自上世紀70年代起著手研究發展核、生化武器、中遠程導彈等威懾性戰略武器。1994年朝鮮武器的出口規模占世界第11位,達4300萬美元,武器進口規模占世界第42位,達13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