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分水刻劃花”,是傳統青花和釉下刻劃花的延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繼承”與“發揚”也成了當下陶瓷藝術裝飾的主流。本文試從綜合裝飾的形式表現傳統青花和釉下刻劃花的特點,以及兩者如何結合,運用到現代陶瓷創作中,進行具體分析。
一、關于綜合裝飾的形成和特點
綜合裝飾是兩種或以上的裝飾形成結合運用到同一件陶瓷作品上,產生新的藝術效果的一種陶瓷裝飾門類,是集合各種彩繪色釉、刀刻等多種裝飾方法的綜合運用。其形式多、極富變化、藝術特點明顯、感染力強,在陶瓷美術創作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
綜合裝飾列為陶瓷裝飾中的一個門類還是在近代才開始的。歷史上對“綜合裝飾”的稱謂,習慣將二個被結合的裝飾形式的各稱聯合在一起來命名。如青花和釉里紅、青花和玲瓏相結合的產品,分別命名為“青花釉里紅”和“青花玲瓏”有的也根據工藝形式和意義來命名如刻劃花與黃、綠、紫三色釉的綜合運用稱為“嬌黃三彩”或“素三彩”,青花與釉上彩的結合稱為“青花斗彩”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材質的運用增多,也由于藝術創作思路的拓寬。多種裝飾形式的結合,日趨廣泛,而且結合的形式也越來越復雜,再用歷史上那種習慣命名。方法已不能概括這種裝飾的全貌,故而才出現用“綜合裝飾”這個名稱來統稱。
綜合裝飾的結合方式沒有固定格式,無論是體裁形式,還是工藝材料,設計者都可根據自己的設計意圖來安排。然而由于各類裝飾形式都有其本身固有的工藝特性和工藝要求,燒成制度也有相當差距,在將多種不同工藝要求的材料,工藝方法集于一種產品的時候無疑受到工藝條件的制約,設計操作者只有具備了駕馭工藝材料的本領,才能創作出有一定水平的作品,綜合裝飾的特點是變化靈活、豐富多彩,各種裝飾形式相互襯托,互為補充,爭奇斗艷,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裝飾效果,豐富了陶瓷美術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內容,使陶瓷產品達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二、釉下刻劃花的起源和裝飾特點
我國的陶瓷釉下刻劃花,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己萌芽。到了唐宋時期已經成熟,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紅陶、灰陶、黑陶、白陶等,陶器的裝飾就有刻劃紋、印紋、壓印紋、拍印紋、附加堆塑、鏤空等。商代的原始陶中,主要裝飾是印紋。南北朝時期的白陶裝飾有,刻、印、堆、貼和刻劃蓮花紋,唐代越窯的青瓷以刻劃花為主,宋代的刻劃花裝飾已達到登峰造極。形象簡練,線條鋼鋒有力,創造了自然、質樸、獨特的民族風格,裝飾紋樣也多以各種形式的圖案結合造型,結構嚴謹,變化豐富,色調統一為發展今天的陶瓷裝飾藝術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瓷料。
釉下刻劃花是我國陶瓷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它是在坯體上,竹制的刀,釬等工具刻劃出紋樣,在施透明釉燒制而成,它的基本手法包括,刻、劃、剔、扒等幾種。
釉下刻劃花一般常見的釉影青刻花,龍泉釉刻花,豆青釉和嫩青釉等刻花,其釉面都具有晶瑩光潔、花紋清晰剔透、素肌玉骨、如冰似玉等特點,能充分體現刻劃花裝飾藝術及材質之美。
三、綜合裝飾一青花分水刻劃花在陶瓷裝飾中的運用
1、綜合裝飾在現代陶瓷設計中的設計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陶瓷綜合裝飾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現,它更注重審美價值和作用,它在不同的形式和內涵上顯示了現代人對傳統資源、藝術形式、審美意涵的當代轉化。現代綜合裝飾,具有繼承傳統、發揚傳統,吸取其氧份,豐富其裝飾語言,強調陶瓷的材質,語言在新工藝,新技術下的運用,把陶瓷造型裝飾的整體美與當代人的審美喜好結合起來,共同構筑起現代綜合裝飾,豐富多彩的思想內涵和設計理念,現代綜合裝飾,藝術中沒有為了一味追求技法上的精工細作,也未把任何一種技藝的表現方法上升為一種“標準”因而造成現代綜合裝飾千人一面的現象。在現代綜合裝飾的創作中,創作者結合多種創作元素,在陶瓷作品創作中恰到好處地體現不同材質的藝術語言并借助,水、火、土、釉、色料等工藝燒成特性,來完成陶瓷作品的設計創作。
現代綜合裝飾藝術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裝飾手法,例如在這種裝飾技法中,有對傳統青花和釉下刻劃花的裝飾技法的沿用和發展,借用傳統青花的分水和釉下刻劃花的刻、劃、剔、扒等技法,結合使用,將傳統的工藝美加以升華,并且運用當代人的審美和創作意識加以利用,在工藝操作方面,進一步的挖掘,發現和創造;研究具有陶瓷特性的各種肌理的表現效果,結合運用到綜合裝飾作品中,使“綜合裝飾”青花分水刻劃花這門綜合裝飾藝術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藝術面貌,從而不斷地豐富青花分水刻劃花的裝飾語言,
2、青花分水刻劃花裝飾紋樣在陶瓷載體中的體現。
青花分水刻劃花是綜合裝飾大家族中的一員,是現代綜合裝飾隊傳統裝飾技法的沿用,但并不是一味追求原形的復制,而是一種轉化。一種提煉,兩者的結合,孕運而出一種新的裝飾語言,在現代這類青花刻劃花的優秀作品就不乏少見,例如: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志輝先生創作的《蝦趣》它就運用了釉下刻劃花的方法,采用平口雕刻刀進行刻劃,嫻熟的刀工以刻刀代筆,深淺有序的刻劃出群蝦的形體,然后在雕刻部分涂影青釉,刻劃花的部分結束后,再用青花料勾出幾組錯落有致的水草,然后用分水法調出影淡色,用專用的“雞頭”分水筆走水暈染出水草的層次和水紋朦朧感,兩種工藝處理結束后器皿罩青花釉(一種青花專用的透明白釉)經過火的洗禮后,再觀此作品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傳統影青的晶瑩剔透,玉一般的質感在群蝦身上表現出高貴典雅的美感。歷史悠久的青花藝術在分水技法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清幽而莊重,淡雅且不失深度,這兩種工藝的裝飾語言以及駕輕就熟的操作技法,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整體作品無處不透露著靈氣,青花與影青的處理相得益彰,高雅而脫俗,使得這些傳統技法在現代裝飾中產生突變,從而進一步拓展了綜合裝飾的語言。
總之,青花分水和釉下刻劃花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陶瓷裝飾藝術,它們以其獨斷的清新典雅,和玉一般晶瑩剔透的質感為中國的陶瓷裝飾找到了自身的定位,如今她承載著中國歷史文化與陶瓷之美很好的結合,從而煥發出勃勃生機。
王勁松 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曾維開先生。擅長青花汾水、半刀泥斗彩。以及色釉綜合裝飾。作品深受國內外陶瓷愛好者青睞。
電話:1397988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