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造型設計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體現美感,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使畫面和造型在構圖、造型、色彩等整體之間相互配合,適宜得當。對于陶瓷造型的欣賞,我們的視覺是在形體的各種因素變化中,尋求情趣和韻味,并且在這當中感受感官和視覺的刺激,達到空間和平面的美感。因此陶瓷造型設計中要注意造型各個方面的統一。
一、陶瓷造型形體的構成要素之間的和諧統一
陶瓷造型形體的構成要素之間本身都存在著差別和對比,如果不存在差別和對比也就無美感可言。差別和對比是陶瓷造型各種因素矛盾對立統一的結果,也是陶瓷造型中的重要條件之一。在陶瓷造型設計中,應盡量避免那種功能效用與造型不統一的現象。例如那種把不同功能效用的兩種造型,生硬地結合成為一種造型,把作為陳設性的花瓶設計成罐蓋式的就會給人以不倫不類之感,這樣設計的造型既不能很好地發揮特點,反而相互抵消減弱了造型的美感。我們知道自然界中葫蘆也是由近似的兩個球體組成的,但在體量上主從分明,有明顯的大小變化,還有形態的變化,因此,整個形態是比較美觀的,整體關系也十分統一,中國傳統瓷器的葫蘆瓶造型就是因為比較好地吸收了自然界的創造,造型形體之間的大小變化產生了相互對照和襯托關系,達到了整體的統一效果,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二、陶瓷工藝材料和造型形式之間的和諧統一
就陶瓷材料而言,種類是極其豐富的。不同的陶瓷工藝材料,外觀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有的堅實、細膩,有的疏松、粗糙,有的光潤、挺括,有的毛澀、不平。這些不同外觀效果的工藝材料,不僅在理化性能方面有所差別,而且給人的直覺感受也不相同,所以不同的工藝材料應該有與各自材料特點相協調的造型形式和風格。進行陶瓷造型設計時,在應用工藝材料方面應該明確地認識到每種材料都有相適應的造型特點。同是瓷器,工藝瓷和普通瓷的造型也有所不同。陶瓷造型設計就是要充分發揮不同工藝材料的特點,尋求與材料特點相適應的造型形式和風格,最后才能達到材料和形式的統一。
三、陶瓷造型的輪廓線之間的線形變化的統一
單純利用陶瓷造型的輪廓線之間的線型變化和聯系,我們也能夠獲得協調統一關系。最常用的處理手法就是采用性質相似的線型,如果同是曲線,則在曲度方面,線段的長度方面,強調占優勢的部分,形成一定的對比變化的統一效果。利用性質相似的線型設計的陶瓷造型,還可以采用正曲線與反曲線之間的結合,構成既有對比變化,又有協調統一的效果。雖然從造型立面形的輪廓線上來看,同屬于曲線性質的線段,但在形體上表現出來的形態,卻有著極大的差別。曲線的表現形式不同,正曲線表現為向外鼓起,反曲線表現為向里收進,整體形體呈現起伏變化。這樣的兩部分形體構成的陶瓷造型,也要有主從關系,不然也不會形成統一的關系,沒有美感。性質完全不同的線型,結合在一起構成陶瓷造型時,也可以運用不同的手法處理。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兩種線之間逐步過渡連接,要求流暢光潔,沒有任何轉折和起伏出現,成為貫通一氣的線,令其產生相互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一種很直觀的和諧統一。
四、陶瓷造型結構改變的統一
各類陶瓷造型的形式結構并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如果新的造型設計要改變原來造型結構,應考慮到使用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產生的有效的變化,造型形式與功能效用之間還應該保持著統一的關系。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陶瓷器具,造型形式結構不宜太繁復,過于復雜的形式變化和結構關系,都容易和功能效用產生矛盾,造成一種不和諧。另外在一些技藝方面的追求,如不切合日用陶瓷的實際情況,片面地追求瓷胎的薄巧,不能保持瓷器的堅固程度,在日常應用時,心理上會產生不安全感。各類藝術陶瓷造型的設計雖然可以求新求變,但也不可以隨心所欲,要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還要考慮工藝美術師的要求。如果一味的追求新、奇、特也是不和諧的。美國認知科學與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雖然率先提出產品的可用性,但同時也提出不能因為追求產品的易用性而犧牲產品的藝術形式美感。這樣人們對產品產生的情感就與審美對象融為一體。形式美的基礎不僅培養知性美,也培養形式的愉悅感。日用陶瓷造型的形式美感本著給人愉悅感的態度緊隨時代穩健的步伐而前進。
總之,就以上幾個方面來談陶瓷造型的設計,諸如利用工藝材料的質地、色彩、空間等,一定要注意具有各個方面的統一關系。優秀的陶瓷造型設計總是把復雜的多種因素協調起來達到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效果,使造型形體具有豐富內涵的美感。
王慧麗 藝名卉子。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系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自幼隨青花大王“王步”第二代傳人著名陶瓷美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恩懷(祖父)、青花大王“王步”第三代傳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徐國琴(母親)學習陶瓷藝術,有著深厚的陶瓷繪畫功底和藝術修養;由于受家學淵源的影響和陶瓷學院繪畫理論的洗禮,其作品繼承了家傳風格又具有陶院派新理念特征。
電話:15079865251
1350798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