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落下帷幕,文化創意產業重點項目簽約總金額約263億元,16個重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進行了簽約,再創此項活動簽約金額新高。
初冬的北京,燃燒著創意的激情,北京文博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創意展示T形秀臺。
究竟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如何?我們又應如何發展?《時尚北京》雜志特別專訪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請他談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昨天、今天、明天。
文博會是文化品牌活動
每年的文博會,競爭最激烈的展位便是國展2號館至4號館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展位。北京絕大多數區縣都想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展示各自集聚區的資源、優勢、企業和產品。梅松談道:“文博會是文化品牌活動,已經連續六屆,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實從實際來講,文博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展會,它更像一個展示平臺、一個交易平臺、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展覽只是交易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場外信息,譬如各種論壇和專題推介會等,是立體式全方位的。文博會最重要的不是交易額,而是提出的思想與觀點,每年推陳出新,這是別的展會所代替不了的。
本屆文博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我們請了北京市七家知名銀行,向企業介紹自己的優勢。以前是企業求銀行進行貸款等,現在是企業選銀行,七家銀行同臺競技,使企業變成主角,多家企業現場談項目。”
創意產業是個潛力股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發展的非常地迅速,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那么究竟北京的文化創意產也是個什么樣的現狀呢?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我們是這么總結的,應該是分兩個時期,一個我們叫十一五時期,已經過去了,第二個就是我們現在剛剛踏入十二五時期,在十一五時期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總結起來有以下這么幾個特點,第一個,北京在全國來講,它的產業主體規模和對GDP的支撐性在全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我們去年GDP的增加值達到1697.7億人民幣,占北京市GDP的12%。按照國家統一的口徑,我們在GDP占率里面超過5.6%。所以,不論是大口徑還是全國口徑來講,我們都在全國居于領先定位。所以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真正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柱性產業。”
梅松介紹,“第二個特點就是產業的門類比較齊全,產業的體系比較完整。說門類齊全,我們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為九大行業,包括文藝演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旅游、廣告會展、動漫游戲、設計服務等等。那么產業體系比較完整,這個是我們文化創意產業從它的原創,到制作、加工,再到它的貿易和銷售,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尤其是北京在兩個高端,一個是上游的研發、原創,附加值比較高的一端。還有一端我們叫下游,就是我們的銷售,我們的服務營銷端,這也是價值鏈比較高的環節。比如說動漫網游,我們優勢不在制作,是在于原創,在設計。比如像我們的出口,文化產品出口服務,在全國也是排的比較高。第三個特點就是北京的文化,我們叫文化走出去,或者文化國際影響力、國際合作這塊兒,另外還有文化請進來,引進來,這個現在這幾年也有起色。我們統計了一下,在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累計引進文化創意產業外資項目達到了860個,引進外資總額是86.7億美元,全國其他城市我沒有比,但跟北京市的十一五相比,這就很快了,而且比例很高,這是引進來。在我們的文化產品,文化企業,文化服務走出去方面,現在電影出口占全國一半,游戲的出口占全國的60%,體現一個文化的國際影響。”
文化金融跨界融合
眾所周知,文化一個非常強的產業,它與體育、會展、廣告等行業息息相關。而成為北京的支柱型產業,文化沒有金融的支持是萬萬不能的。
“文化、金融是這樣的,我們是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十一五”時期,我們當時叫打造投融資的服務體系,加強銀行和企業的聯系、對接。作為政府要打造它的橋梁和紐帶。那么到“十二五”時期我們更多的強調的是什么呢?更多強調金融文化的創新,就是在過去的這種信貸政策、資金支持的基礎之上,要強調銀行通過他的金融產品的創新,增加對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的支持力度,通過吸引社會資本,比如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再比如說,通過政府的管理手段的創新,來打造一種文化金融服務的平臺。但不管怎么說,有銀子才能發展。”梅松認為,“這幾年,北京的金融業對文化的支持是非常大的,現在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說現在北京市,我們和十家銀行有簽約,是戰略協議伙伴,北京銀行、工行、農行、交行在“十一五”時期累計給我們企業貸款了390多億人民幣,今年1到9月份新增了130多億,是所有的行業當中增幅最快的,在銀行銀根緊縮情況下,文化創意產業的貸款和銀行的支持力度沒有減,反而還在增加。這一方面說明銀行很有眼光。另一個方面,確實文創企業需要銀行的支持。所以,推動金融資本,包括銀行資本,包括社會資本,也包括融資,進一步的進入文化企業,進入文化產業,是我們的一個著力點。我們下一步的上市融資也會有更大的力度,推動更多的企業上市。我們現在已經上市文化創意企業是42家,準備上市的也有40家,有上市條件的將近120家。所以通過上市,我們把優質的文化資源企業推向社會,讓股民受益,同時也讓這些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找到自己的資金,讓企業自己做強做大。所以這也是文化、金融創新的一個重點。”
文化、人才聚集地
要說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梅松只說了兩點:文化與人才。
“北京文化資源比較豐富,它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比如說博物館的數量,我們在全球僅次于倫敦,排第二。文化遺產的數量,我們世界文化遺產的數量在全球排第一。北京的文化設施基本達到世界先進城市的水平。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人才集聚,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關鍵還是人才,沒有人才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我們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是120余萬人,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是82萬人。也就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解決了10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換句話說,也吸引了100多萬人才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所以說,十一五期間,北京創意產業,從經濟角度看,起到一個重要的支柱作用。從發展的角度看,它是北京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的引擎,也是個重要的手段。所以,推動了北京向綠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發展。所以說大家確實認識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以前我們老覺得文化是玩虛的,實際上文化并不虛,很實,它既是軟實力,也是影響力。”
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正期待著借助文博會的平臺,吸引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