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文

2011年11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隆重舉行了新華社直屬9大媒體及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綠色發展2011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地級城市”頒獎典禮,密云成為北京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區縣,這為密云的綠色發展又添新譽。
縱觀密云近五年的發展,可謂成績斐然、榮譽紛沓而至: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縣,成為全國首批六個生態文明試點地區之一;被國際休閑產業協會評為國際休閑宜居名縣,綠色發展受到國際關注;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文化先進縣、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等多項殊榮,在社會事業領域創出了一個個佳績。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首都遠郊山區縣,既保住了綠水青山,又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屢創佳績?解碼密云綠色發展成功之路,或許我們能夠從中找到部分答案。
堅持生態保護不動搖
密云有山有水有靈氣。每個走進密云的人都會對這里秀美的山川、整潔的城市、清新的空氣、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水流連忘返,生態成為了密云的第一資源。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是密云幾代人為保護首都生命之水無私奉獻結出的碩果,也是密云人民包容與厚德的最好體現。
綠化造林,筑造首都生態屏障。早在1959年10月,毛澤東主席視察密云水庫時,就對密云綠化荒山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要把周圍的山頭綠化起來。”隨后,密云開展了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程,飛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撒播等多措并舉,針闊喬灌混交,以彩葉點綴,形成了四季有綠、色彩紛呈的林木景觀。近五年,又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全方位綠化美化環境。特別是2011年投入資金7億元,啟動“六路一口一園”綠化工程,對縣級以上主要道路兩側綠化帶加寬加厚,由過去薄薄“兩行樹”拓寬至50米,上層是喬木,中層是花灌木,樹下遍種二月蘭,打造四季有綠的立體景觀,全縣因此增綠三萬畝。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64.8%,比2006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是市區的50-100倍,密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森林之城”、“天然氧吧”。
保水防控,成就首都第一給養。“保水是第一責任”。為修建密云水庫,密云人民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全縣人口1/4共5.7萬人遷出家園,24萬畝良田變成滄海;為保護首都生命之水,果斷關閉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密云水庫旅游項目和200多家可能對水源有污染的工業企業,禁止發展一切對水源保護有影響的產業項目。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創新建立了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的“六護”長效機制,形成了“橫到邊、豎到底、全覆蓋”的保水防控體系,確保密云水庫水體質量長期保持在國家二級以上標準。
綠色北京,理念踐行成效好。在密云,晴日天藍氣凈,雨后泥土芬芳,即使陰沉來襲,也有清風徐徐,讓來這里休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人心曠神怡。如此清新潔凈的環境,與密云政府與人民切實踐行綠色北京的發展理念密不可分。在城市,積極推進天然氣管網進密云、縣垃圾綜合處理中心、新城集中供熱等設施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在鄉村,高標準完成道路、供水、污水、戶廁改造和垃圾處理等“五項基礎設施”工程,實現了“農村亮起來、農民暖起來、農業資源循環起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在企業,嚴格推行節能減排降耗工作,涌現出銅牛制衣、仁創沙基等一批低碳節能降耗綠色企業典型。節能降耗綜合考評連續五年位居生態涵養發展區之首。目前,密云已經成為了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區縣。
走低碳生態產業發展之路
密云是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面對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又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之路,是密云縣委縣政府考慮的“第一要務”。
低碳生態產業發展目標明確。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目標明確尤為關鍵。2010年12月,縣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了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堅持走綠色高端高效高就業的產業發展之路;在產業結構上,以環境友好型工業為主要支撐,以休閑旅游產業為戰略支柱,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重要基礎,以總部經濟為后發優勢;在產業布局上,突出“兩區”(縣經濟開發區和非水源保護區中的產業園區)、“兩帶”(潮河產業帶和白河產業帶)、“一基地”(密云總部基地),進一步明確了全縣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招大引強、做大做強成效顯著。好的構思,更需要好的內容作為支撐。近五年,是大型知名企業落戶密云最多的時期,全縣經濟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進入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時期,共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67個,實際到位資金43.6億元。通過招大引強,做大做強,三次產業關聯度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轉變,競爭力顯著增強。中青旅古北水鎮、港中旅房車營地等重大項目的引進,標志著密云休閑旅游業開始向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挺進;北汽福田多功能汽車廠、北新建材住宅產業等重大項目的引進,使密云環境友好型工業實現了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新跨越;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天福號農莊等重大項目的引進,加快了密云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的步伐;聘請國際知名設計專家參與密云生態商務區(密云總部基地)規劃設計,著力引進綠色環保、健康醫療、休閑旅游、創意設計、金融保險等世界500強和具有成長性的創新型國內知名企業總部、商務會所,將會形成與城市核心區功能互補的國際高端生態商務產業。2011年1月,密云被國際休閑產業協會評為“國際最佳休閑宜居名縣”,綠色休閑產業發展受到國際關注。
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密云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中央精神,按照北京市共同致富行動計劃要求,將包容性增長融入區域社會建設之中,實現了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富裕安康,這之中浸透了密云人民的創新與包容。
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對低收入戶實行動態跟蹤服務,形成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政策幫扶、黨員幫扶的長效機制,增收速度連續兩年全市最高,全縣1.2萬戶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全部達到市定4500元標準以上,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
人人享有社會保障。包容性增長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社會保障是否公平,為此密云縣以確保各項基金安全運行為前提,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為重點,完善社會保險征管體系,促進各類社會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轉變,進一步縮小了城鄉低保救助標準,實現了 “無社會救助盲點”。
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在全市率先成立縣級志愿者聯合會,建立了“全社會、多領域、多層次、長效化”的密云特色志愿服務模式,在全社會掀起了志愿服務熱潮。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全面推行了村級財務逐筆公開制度。創新將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納入責任制考核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在全市率先將新農合延伸到村衛生室,新農合參合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等指標居全市前列。為全縣農民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100%。“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中小學生陽光體育先進縣”、“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兵建設先進單位”……五年來,密云社會事業取得了喜人成績,為如何實現包容性增長遞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密云數十年堅持生態發展之路,終于顯現出強大的后發優勢。一個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產業綠色高端化發展的密云呈現在世人面前;密云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開始結出了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