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報》發(fā)表成都市委黨校教授劉益飛的文章說,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特別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問題在于,在新世紀全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改善和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
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非常需要切實總結和吸取黨在文化工作上的歷史經驗教訓。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看,黨在文化領域中的教訓是很深刻的。從20世紀五十年代初黨領導批判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中的資產階級傾向,到以后在黨的領導和推動下批判著名文化學者胡風、丁玲,批判電影《武訓傳》,批判京劇《海瑞罷官》,批判古典小說名著《水滸》,批判孔子……實踐證明,這些批判都是站不住腳的。不僅沒有推動文化的發(fā)展,還給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進行的撥亂反正中,黨在領導文化工作中的嚴重錯誤被歸結為受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支配和影響,這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忽視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鄧小平同志1980年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的“文化領域中的專制主義作風”。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對鄧小平的這個重要觀點和警示重視不夠,因而對這方面的嚴重教訓吸取不夠,文化領域中的某些專制主義作風還會不時地表現(xiàn)出來。即使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也很難避免。有些領導干部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理解的“政治正確”為理由、為標準,居高臨下地對某些文化產品橫加指責,這其中就有忽隱忽現(xiàn)的專制主義作風在作怪。
文化領域中的專制主義作風是一種封建主義殘余性質的頑癥,是妨礙黨對文化工作正確領導的攔路虎。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不僅需要注重鄧小平所明確指出的:“我們在思想文化的指導工作中還存在著‘左的傾向,這也必須堅決糾正和防止”,而且要高度重視對文化領域中的專制主義作風的警惕和糾正。為此,迫切需要辨析和清理文化領域中的專制主義作風的種種表現(xiàn),為文化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掃除障礙。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chuàng)新的領域”,而其中最需要的是黨的領導方式創(chuàng)新。要改變那種久已習慣的“我說你聽”、居高臨下的權力領導方式,實施創(chuàng)作自由,努力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充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尤其是充分尊重知識分子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