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在浪潮洶涌的教育改革中,本人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大膽嘗試運用“和諧互助”策略,點燃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落實和實現新課標下的三維目標,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達到高效學習,培育學生和諧相處、互助友愛的良好社會風尚,實現學習上的互助共贏、人格上的相互影響及生活中的和諧相處。
關鍵詞:“和諧互助”策略數學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84-01
教育改革的浪潮洶涌向前,課堂模式的探索此起彼伏。縱觀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以及山東即墨二十八中學的課堂模式,“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共同的目標追求。然而,山東即墨二十八中學的“和諧互助”模式,不但解決了在“不加班”情況下的減負增效,同時也對培養學生和諧價值觀起到了很好地教育功效。在借鑒外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對這一模式進行了有益地嘗試,也真切地感悟到“和諧互助”教學模式的精髓所在。
1 “和諧互助”課堂模式有助于培育學生和諧相處、互助友愛地良好社會風尚
我們所說的和諧社會,不是一種社會形態,而是一種社會狀態。和諧的社會狀態,有其內在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豐富的科學內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所謂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和諧互助地高效課堂策略蘊含著深刻的雷鋒精神,這恰是我們所要培養的一種互助友愛的民族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和諧是一種狀態,互助是一種品質,“和諧互助”是一種至高的課堂學習境界,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的課堂價值追求。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良好品德行為等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真正實現了智育和德育并舉的理想“高效課堂”。學生互助的范圍往往會超出課堂而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想道德發展。同時,學生互助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別人,熱心互助,真誠待人等良好品德,而這些恰恰是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地具體體現形式。
2 “以教人者教已”,真正點燃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讓課堂生機勃發,學生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體地位地落實。在課堂上,學生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直接決定學生的未來發展。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動”起來,甚至“互助”起來,是我們每位教師思考和探討的課題。“和諧互助”教學模式下的課堂,學生不但是學的主體,也是教的主體,教師主要起點撥作用。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教師不講;教師所講,只是那些學生費盡心思而學不會的內容,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自主探索精神,學生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和諧互助”教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學習好的學生教會學習弱的學生。“和諧互助”模式下地課堂顯得生機勃發—— 學生往往在一起傾心地邊講邊練,相互交流自學情況,同時幫助解決疑惑問題。整堂課在學生自學、互助地氛圍下有序進行。學生不再“被遺忘”,由學習的“郊區”變成“核心區”。教師由前臺走到幕后,完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 “和諧互助”課堂模式可以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達到高效學習,從而在課外實現為學生減負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要真正實現在課外為學生減負,必須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和諧互助”教學策略實現了點對面與點對點的結合,極大的拓展了課堂學習時間和空間。由一位老師變成“多個老師”在關注“自己的”學生,效果顯然十分顯著。同時,師友間地互助可以發散延伸,往往由知識傳授擴展到學法指導,由習慣規范擴展到興趣培養。俗話說“興趣是效率的催化劑”。教育理論認為,興趣與學習的關系并非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即是說,不一定要先有興趣,才去進行學習,在學生對某種科目沒什么興趣時,也可組織學生先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對該科目的興趣,以趣促學。增強魅力,激發興趣是教學永恒地追求。“和諧互助”的高效課堂實現了“時間+興趣=高效”的目標,使課堂真正達到了高效,而課堂的高效就騰出了課外的時間。這就切實實現了為學生減負,達到“把健康還給孩子,把時間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的目的。
4 “和諧互助”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新課標下三維目標的落實和實現,有利于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極高品質的教育,它直達人的內心深處,變成人的內在素質,而這種內在素質又將不斷凝聚和激發人的潛能,最終變成無窮的創造力。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是充滿情感的課堂,也應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課堂,還應該是交流互動的課堂。教育實踐表明,教師與每個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共同琢磨討論,學生的發現能力、質疑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口語交流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讓學生“生疑”、“質疑”、“辨疑”的情境,營造探究問題的氣氛,讓學生有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珍視合作交流中產生的新知識的價值,提升思維品質。“和諧互助”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地互助學習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交流等方式來自主獲取知識。這一模式的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求學生寫出解題思路,將隱性思維凸顯為顯性過程,這有利于學生思維習慣、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潤物無聲播和諧,互助共贏顯高效”。新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在于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諧互助”的意義不僅是學習上的互助共贏,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相互影響及生活中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