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著《鄭樵傳統語言文字學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此為本書序言。這篇序言寫于2011年9月1日。
關鍵詞:鄭樵傳統語言文字學研究民國語言學史
薄守生老師所著《鄭樵傳統語言文字學研究》一書即將問世,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中國古代學者之治學,往往并不嚴格地區分學科,更不刻意把眼光局限在今人所劃分的某一學術領域之內。拿鄭樵來說,作為宋代學者,他興趣廣泛,著述頗豐,所涉獵的領域包括史學、經學、音韻、文字、訓詁、考據乃至文學藝術、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等諸多方面。從他僅存的幾種著作來看,鄭樵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在史學方面,因此后人在研究總結中國學術歷史時,往往更多提到他在史學研究方面的貢獻,而對他在傳統語言文字學方面的成就關注相對不多,論述也比較零散。
然而,在鄭樵現存的著作《爾雅注》以及《通志》中的《七音略》《六書略》中,都有對文字音韻之學的研究成果和貢獻。鄭樵處在“疑古”“變古”之風大盛的宋代,其社會的、學術的背景和他個人的治學風格都有其獨特之處。以上這些,都值得今人仔細分析研究,系統地總結。對于整個宋代的語言文字研究來說,如果缺了對鄭樵成就的系統研究和總結,恐怕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鄭樵傳統語言文字學研究》一書的面世值得高興,這是原因之一。
薄守生老師對古代語言文字學很有興趣,近幾年對民國時期的傳統語言文字學研究下過不少功夫,有些心得在本書中有所體現,對此,讀者自可通過閱讀該書去了解、評判,此不贅述。除此之外,更可貴的是,該書作者思路活躍,能夠在當今學術發展的新的視野與背景下,對漢語言文字學這一古老而又新興的學科的性質進行反思。
中華民族是很早就注意訓釋研究自己語言的民族,是世界上語文學發展得很早、成就很輝煌的民族。雖然以往有古代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是“經學的附庸”的說法,但至晚在東漢時代,文字學、“雅學”、方言學、語源學、訓詁學都已經建立并具有相當的規模和系統性,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后經宋至清,除了原有的領域繼續發展,不斷有新成果出現之外,音韻學、古文字學等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應該說至晚到乾嘉以后,傳統語言文字學早已經獨立于經學之外,說它博大精深是絕不為過的。西學東漸之后,西方現代語言學隨著各種新的學術思想傳入我國,使我國的語言文字學研究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與現代自然科學面對客觀世界相比,語言這個研究對象畢竟具有更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西方語言學是以西方語言作為研究對象,以此為基礎在西方的學術背景下產生的,而不是以漢語為研究對象,也不是在中國傳統的學術土壤中產生的,所以它與古代乃至現代漢語的實際語言現象結合時,難免遇到種種困難。因此,今天的漢語言文字學研究就有如何洋為中用的問題,如何借鑒利用傳統語言文字學的研究成果的問題,或者說如何看待西方語言學以至現代科學與傳統語言學的關系的問題。薄守生老師在自己的這本書中談到了這些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多嶉詡鹘y語言文字學研究》一書的面世值得高興,這是原因之二。
當然,說這本書的出版值得高興,并不意味著該書對鄭樵傳統語言文字學的研究總結或這本書所提出的所有觀點都是完全正確、無可挑剔的,尤其是對現代語言學的性質的認識,還只是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初步想法,離解決問題還很遙遠。即使在將來,恐怕也沒有人能做到完全正確、無可挑剔,因為學術總要發展,學術研究上各抒己見、見仁見智的現象是很正常的,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可以說只有各抒己見、見仁見智才是正常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鄭樵傳統語言文字學研究》一書中的看法觀點當然不是不可以再商量討論的,如果此書可引起學界對某些問題的討論,這應當也是作者本人所十分希望和高興看到的。
(唐子恒濟南 山東大學文學院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