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杰
摘 要:從20世紀80年代實行的農村改革實踐中總結出農村產生的一系列農業發展滯后問題,歸結為“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民、農村問題,是各級政府加大力度著力解決的問題。縣級科技館如何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縣級科技館服務的重要課題。本文就縣級科技館的“三農”服務進行了嘗試與探討。
關鍵詞:縣級科技館“三農”服務農業科技農民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221-0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中有8億農民。農業的興衰關系到我國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關系到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問題,關系到我國和諧社會構建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是黨中央的基本國策。提高農民的政治、科技素質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創建和諧向上農村生活環境的基礎。為此,充分發揮縣級科技館在新時期“三農”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加快農業發展步伐,建設和諧向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
1加大改革力度,使科技館工作切合本地“三農”服務的實際需要
首先改革機構設置,明確服務方向。我們把科技館與科技進修學校的服務合二為一,兩套人馬一套班子,減少行政開支,達到資源共享。這樣也為教師提供了發揮才智的空間,在農業實踐中提高了師資水平。二是增加經費投入,引進高科技人才。“校館合一”為科技館提供了科研發展條件,加大經費的投入,為農業科技研究提供保障,也為引進高科技人才創造了條件。三是做好與農業局、畜牧局、文化局等的溝通與協作,做好農業科技,鄉村文化的調研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服務方案,拓寬服務口徑,加大輻射力度,心系農業,服務農業,振興農業,切實把為農村服務做到實處。結合本縣農村工作實際,組建縣內農業科技人員科技扶農的科技隊伍,如:政策宣傳,法律咨詢,農業技術,水產養殖業技術,畜牧業技術,農產品加工與市場營銷,第三產業的開發與管理等科技服務小組。打造科技館服務的新局面,全面提升“三農”服務質量。
2改變服務方式.,做好農業科技服務下鄉,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農業是農村工作的主線,農業生產的特點是分散,縣轄區之內的土地質量差異大,半丘陵、洼地、水田、旱田,導致種植品種多樣化。農業科技服務的前提是要做好調研工作,對不同鄉鎮的種植環境做出科學的評估論證,為農業發展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要為農業提供墑情,病蟲害的預防,田間管理的科學方法,秋季無霜期的預測信息,農作物的市場預測信息,自然災害的預測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務。要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現代農業科技理論與當地地理環境相結合。做到科技服務進入基層,走進農家院,走進田間、地頭,了解民情、體貼民意,把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科技難題作為指導、科普培訓的依據。如:玉米新品種、水稻新品種、蔬菜新品種的引進,漁業養殖、畜牧業的發展前景預測,技術創新,管理與銷售等等各方面技能的培訓與指導。認真總結各項典型的成功經驗,及時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信息,真正發揮科技館為農業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
3改變服務方式,做好科技服務下鄉,做好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民是農業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城市建設、企業生產的主要力量。農業的發展需要新型農民,城市的建設需要技術型農民。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依法制的觀念維權,以科學的手段發展農業,以科技服務走向人才市場,充分發揮農民在各條戰線上的重要作用。
3.1 做好農業生產信息反饋工作,培訓要有的放矢
科學的安排時間,把課堂理論培訓與田間指導相結合,提高他們的農業科技水平。首先建立縣,鄉、村三維一體的科技培訓網絡,掌握各鄉村的種植品種、產量、經濟效益。一個生產周期中出現的問題,如種子選定、春播墑情,幼苗耐旱能力,化肥、農藥的質量,植保的問題,收割時間的問題,通過分析得出切合實際的評價,為農民提出科學的參考意見和建議。農作物種植的選擇,選種,育種,科學用肥,科學田間管理,科學秋收,科學儲藏,達到保證質量,提高產量。
3.2 邀請專家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做好科普宣傳材料的編制、印刷、發放
“杜絕到會一陣風,回去兩手空”,達到受益人頭腦有思路,手里有資料,實踐有依據,咨詢有依靠,大膽地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如種子識別、保管、培育、植保等各方面的教育,為農民提供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拓寬農民的科技視野,提升他們的科學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引導他們正確獲取外地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思索探討的發展思路。做到論證充分、計劃周密、目標明確、形成適合本地特點的農業發展思路,建立新型的農民隊伍。
3.3 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大力開展農民的科學技能培訓工作
隨著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民減輕了勞動強度,縮短了農田耕作時間,勞動力剩余已經是農村的普遍問題。解決他們外出就業前的技能培訓,達到有一技之長,是科技館“三農”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補充我國建設勞動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科技館要認真調研勞動力市場對技術工作的需求走向,把握技術工種市場的信息,有的放矢做好各種技工工作的培訓。如:家政服務、企業保安、機械加工、電焊、農機維修、農業經濟營銷等各種技術業務的培訓工作。通過專業技能考試合格,使他們以技術工種的身份走入勞務市場。同時要加大與勞動力市場的溝通協調工作,開發各種渠道建立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供需鏈條,積極做好農民就業推薦工作。
4改變服務方式,以先進文化、先進科技占領農村文化陣地,打造和諧向上的農村生活環境
科技館要大力扶植農村文化室的建設,為農閑的留守農民及兒童提供良好的文化場所。通過宣傳資料,電影下鄉、專題報告、文藝演出,開展新形勢教育,使農民及時了解黨和政府對農村工作下達的政策和措施,了解享受的農補、醫保、社保優惠待遇,珍惜今天的大好形勢,了解自己在中國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聘請法律專家進行切合實際的法律報告會,爭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促進鄰里之間、社與社之間、村與村之間的和諧、法制的關系的建立。大力引導農民開展自編自演,以突出身邊模范事跡的宣傳為主題的文藝活動,引導他們正確的處理好家庭之間、鄰里之間、公私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積極向上,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格作風,形成和諧的鄉村生活氛圍。
新時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興農,科技強縣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科技館的服務要與時俱進,做好本地相關部門的聯手與外省市科技部門的溝通。做到走出去,請進來,在實踐中改革,在實踐中創新,著力拓寬服務途徑,真正做好“三農”服務工作,是新時期科技館工作的服務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梁曉林.淺談四川省科技館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15).
[2] 伊通滿族自治縣科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工作情況匯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