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勇能
摘 要:在最近幾年中分,城市現代化的進程越來越快,高層建筑的出現已經成為必然,但是火災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大,現在消防部門就需要對高層建筑火災的防范能力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調查。本文就針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現狀進行分析和闡述,并且指出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火災防控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243-01
1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
1.1 火災蔓延途徑多,煙霧火勢擴散快
在高層建筑內部,樓梯間、電梯井、管道進、電纜井、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橫井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建筑,一旦火災發生,造成煙霧蔓延的主要途徑就是其強有力的撥氣作用,建筑越高,蔓延的速度就會越快。另外,因為固定窗護著無窗玻璃幕墻是高層建筑中比較常用的建筑,局部空間有較好的封閉,這樣的話,當發生火災帶來的高溫,就會使其變得相當易燃,火勢也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如果燃燒的時間過長,建筑結構倒塌的現象也會發生。
1.2 功能復雜,可燃裝修多,容易形成立體燃燒
高層建筑大部分都是綜合性的對功能建筑,為了達到很好的裝飾效果,很多高層建筑對于防火安全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使用可燃材料進行裝修的地方是比較多的,尤其是最近幾年以來,新型合成材料在建筑中被更為廣泛地應用著,這樣的話,火災發生的幾率就會更大,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形成立體燃燒,同時,有毒物質的產生也是必然的,使人體的健康遭受到很嚴重的損害。
1.3 火災疏散困難,容易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為了使建筑的功能性和藝術效果更為強烈,高層建筑通常都會將平面設計成比較傲復雜的結構,而且高層建筑本身就是多層的,垂直距離較遠,在內部容納較多的人數,但是疏散通道在其中卻是僅有的,當發生火災的時候,人們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疏散通道撤離,這樣的話,傷亡事故的產生就是必然的。
1.4 火災荷載大,消防裝備條件有限,火災撲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平面布局和立體結構都比較復雜,可燃物在內部存在很多,這樣的話,大面積立體火災就會產生,時間較長的燃燒,可以會導致爆燃和建筑倒塌,這樣的話,人員的疏散和火災撲救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另外,消防裝備和遠射能力會帶來一定的限制,若是超出這個限制范圍,在室外撲救就不可能實現的,這樣的話,火災的撲救難度就會上升一個層次。
2高層建筑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問題
2.1 消防設施缺乏有效管理
根據一些火災的調查和研究,高層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職責落實到位,消防設施設備基本能夠保證正常運行使用,但是在高層建筑中會出現很大的差別,在最近幾年中,新建的物業公司管理的高層住宅通常的消防設施設備是比較完善的,并且正常的運行是可以有所保障的。
2.2 違規使用可燃裝修材料
我國《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對于高層和超高層吊頂、墻壁、地板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做了嚴格要求。但是仍有一些單位在裝修改造過程中不按規范要求,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一旦發生火災,這些材料會迅速燃燒,造成大面積火災,同時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對人員疏散和火災撲救造成巨大困難。
2.3 新型建筑材料不具備防火功能
在全社會廣泛倡導節能環保形勢下,大量新型綠色節能環保建筑材料應運而生并被廣泛使用,但是其中一些建筑材料沒有考慮到防火要求,在現實使用中具有極大火災危險性。比如央視火災就是因為建筑外墻立面使用了新型可燃材料,導致火勢迅速擴大。
2.4 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
很多高層建筑的居民住戶并沒有很強烈的消防安全意識,自防自救常識也較為匱乏,為了可以更加方便,就將疏散通道長期處于開放狀態,將疏散通道堵塞,占用消防車通道,將消防栓埋壓或者圈占,只有有火災發生,就會對人員安全疏散和火災撲救造成嚴重的危害。
3高層建筑火災防控措施
3.1 合理設計和規劃建筑布局,提高建筑本身火災抗御能力
國家的相關技術規范是設計和建設單位必須要遵循的,在建筑內部防火分區的劃分過程中一定要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將防火分隔設置出來,使火勢蔓延得到解決。在高層建筑周邊設置停車場和回車場,要將一定的空間保留出來,這樣的話,撲救火災和開展救援就會更為方便。將避難層設置在超高層建筑中,這樣的話,在發生火災的時候,人員就會找到臨時的避難所,人員的疏散壓力也會得到減少。
3.2 使用符合規范標準要求的建筑材料,從源頭消除火災隱患
通過吸取近年高層火災事故教訓,消防部門正醞釀提出高于國家規范的消防安全標準,探索推出硬性規定或臨時性管控措施,推動高層建筑使用具備防火功能的建筑材料。同時推動在法律層面明確工程監理公司的消防監督職責,從源頭消除高層建筑本身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
3.3 采取技術防范手段,利用固有消防設施自防自救
建設和管理單位應建設完善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建立消防設施和消防安全管理遠程監控系統,推廣應用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經濟實用、滅火成功率高的固定滅火系統,采用先進的技術防范手段提高高層建筑安全等級。
3.4 建立健全消防設施檢測和維護保養機制,確保消防設施完整好用
通過立法或出臺規范性文件,建立消防設施定期檢測和維護保養機制,明確和落實相關單位工作職責,及時發現隱患并整改,確保設施設備正常運行,同時加強對檢測和維護保養服務機構的管理和規范。
參考文獻
[1] 高云.高層建筑火災逃生第三通道[J].天津建設科技,2004(4).
[2] 王元蓀.高層建筑火災智能監測預警預報裝置[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9(6).
[3] 王曄.高層建筑滅火的危險[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9(12).
[4] 李忠東.美國如何預防高層建筑火災[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