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寧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是讓中國式PE頗為迷茫的季度:一方面,各種排行榜與戰績顯示,中國本土PE強勢崛起,一方面,募資難、裁員甚至有大佬呼吁PE要像當年的萬通地產一樣提前從海南撤資。
從去年下半年大佬們發出行業面臨大洗牌的聲音到上述跡象的出現不過半年:裁員、缺錢與提前撤或已成為2012年上半年度PE行當的關鍵詞。
先說裁員。有媒體報道稱,有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九鼎投資裁員人數在30—40之間,包括投資經理、風險控制、公司內部合伙人等多個崗位。
從清科集團公布的過去五年的PE榜單來看,九鼎的發展可謂神速:過往5屆排名中,曾有4家機構憑借優異的募資、投資和退出成績奪得年度最佳PE投資機構殊榮,其中,鼎暉投資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兩度獲得該獎項,弘毅投資、建銀國際以及九鼎投資分別于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登頂奪冠。此外,上述4家機構均自首次上榜起就穩居排名前10位,持續表現穩定。
九鼎在國內率先開啟了PE工廠的模式,重視渠道、重視研究、打單迅猛。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本土PE的渠道觀念并不清晰,九鼎的快速崛起,讓很多本土機構不得不被動出擊,加快渠道布局。一時間,各個PE的分公司四面開花。全國PE、全民PE,可謂聲勢壯觀。
再說缺錢。去年8月開始,就有頗為大牌的機構發出募資難的感嘆。年后,從類機構反饋的信息來看,這一趨勢正在加劇。投中集團推出《2012年中國VC/PE投資人調研報告》,這份報告針對中國VC/PE市場活躍基金管理者(GP)進行調研,受訪者普遍認為今后募資難度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基金投資周期有延長趨勢。
最后說下“提前撤”。“我1993年在萬通待過,當時房地產熱的時候,海南的比別人早撤了兩個月,這兩個月爭取了很大的東西”。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章蘇陽在幾日前上海舉行的2012 ChinaVenture中國投資年會上談到目前VC/PE行業面臨的形勢時如是說。
話說回來,“提前撤”只是對行業發展的一個警覺,問題是怎么撤?這其實是當前眾多PE機構頗為關心的話題。同偉創業合伙人丁寶玉表示,數據顯示整個PE行業的回報率已經降低到2-3倍,這和去年低于5倍的回報又是更大程度的降低。
“回報不足5倍,意味著項目上市成功率需要達到40%-50%,才不至于賠本。因此,目前整個PE行業確實已進入生存困難階段”。丁寶玉說。
丁寶玉分析,前幾年VC轉成PE主要是外資,外資公司大部分是以做VC為多,人民幣里面做PE為多,前幾年是制度性的一種紅利,現在割麥子已經結束了。整體的趨勢一定是PEVC化是一個整體更強的、更大的趨勢。PEVC化不是說全做早期了,也可以配置一些中早期的項目,配置一些中早期的資金。
縱觀清科的排名,近些年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本土PE的強勢崛起:2009年之前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中占據強勢主導地位,分別以90.0%和80.0%的大比例占據PE前十強。此后,外資機構在金融危機中遭受重挫,而中國經濟快速走出陰霾,加之創業板開閘等政策利好,人民幣基金進入爆炸式發展階段,本土機構借勢崛起,在2009年和2010年的排名中占比擴大,與外資機構各占半壁江山;2011年,本土機構表現搶眼,首次超越外資,在前10強排名中占據7席。
很難簡單地去判斷說這是盛極而衰、水滿則溢的自然現象,但毫無疑問,PE的轉型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