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
從前,有個年輕人,為了早日成為百萬富翁,于是前往奧馬哈,去參加每年一度在股神家鄉召開的股東大會。在大會上,年輕人給股神提了一個大家經常會問到的問題,如何才能變得富有。股神的回答是,去看看《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里面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年輕人找到了那本書,把書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答案,書中只是記錄了格雷厄姆談論投資理念的幾句話,哪里有成為百萬富翁的賺錢秘訣呢?可笑的是,多數人都看不到的賺錢秘訣,卻被一些價值投資者奉若神靈。
格雷厄姆說,“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p>
他認為,“對于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他談到,“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后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并非投資者。”
最重要的是,他強調,“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于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并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p>
很失望的是,格雷厄姆并沒有在書中告訴大家如何賺錢,如何生財有道,更多的都是講大道理,講投資理念。
我非常認同這種先講理念后講技巧的做法。如果沒有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那么,當很多客戶問我們股票的時候,即使告訴他一只有投資價值物美價廉的股票,也并非是好事。因為,他可能會中途,甚至是下跌的時候就會嚇得把股票賣了。
看看市場不同階段人性的表現及投資者的主流預期,往往會覺得可笑亦可悲。在2007年6000點附近的時候,大家對中國經濟是如此的樂觀,且笑談黃金十年的到來,當時筆者置身其中,也無法自拔。
然而,今天,當我們看著絕大多數的經濟數據下滑,也無法從悲觀預期中自拔之時,政策卻成為了股市的救心丸。
市場先生的行為和主流觀念的前后不一致,讓人覺得可笑。在市場瘋狂上漲的時候,人們看到的都是好消息,他們非常樂觀;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他們看到的都是壞消息,而且經濟學家會從各種數據中幫你分析并印證經濟的不景氣,包括出口增速放緩,投資增速下降,經濟增速下跌。
多數人喜歡預測市場,包括筆者在內,但預測市場不是投資。投資的關鍵是找到合適的投資品種,買下之后,就等他重新回到價值區域。預測市場,然后再下賭注,其實就是投機的方式。所以,沒有人敢保證每次對市場底部和頂部的判斷都萬無一失,尤其是對市場先生的情緒能夠有切身體會。但如果你顯而易見看到一些股票價格已經很便宜,但是卻不敢出手,那就說明,你還是個投機者,不是投資者。
投資者判斷的標準不是市場會不會上漲,也不是市場何時會上漲,而是要判斷,手里買的東西是否物有所值。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藍籌股已經跌到合理的估值區間,2007年賣48元曾經受人瘋狂追捧的東西,現在已經打了2折,只剩10塊錢了,但卻沒有人要。
如果你徹底對中國失望了,那就不如移民吧。如果你沒有辦法離開中國,那就深愛你的國家并關注低估值藍籌吧。我們相信,在未來的10年,中國股市不可能永遠停留在2500點以下。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我們就沒有理由在2500點太悲觀。
對普通投資者是如此,對企業也是如此。企業家們現在如果對宏觀經濟缺乏信心,那么,就可以把錢更多的投資在藍籌股上,而不要在現在考慮去IPO或者融資。因為目前的市場要想獲得超額的募集資金是有難度的,更何況還要冒著圈錢的惡名來進行實在是得不償失。不如等待市場充分樂觀的時候,大把人等著新股發行上市的時候再發行,那時是沒有人會嚷嚷你在圈錢的。
那些具有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不會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出現大幅虧損的企業,在經濟低迷階段仍然能夠保持充分現金流的企業,就是值得投資的對象。就算現在的賣價不是最低(因為只有上帝知道最低價格),也可以確信的是,現在的藍籌股已經回到了合理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