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
5月1日創業板退市制度開始實行,6月1日起降低A股交易的相關收費標準(25%),被說成“利好”股市。但就股市這池水而言,真正有實質影響的是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因為進入股市池的新股遠比即將退市的股票要多得多。如果不把之中的來龍去脈搞清楚,那么受“暴富神話”影響而斂財的力量仍會蓋過退市的影響和力量,理由是:靠編造神話故事而拼湊上市的公司,在未退市前就搞辭職變現走人了,倒霉的是中小股民。而至今也沒有追究此種變現的機制和暴富者增稅機制。如果沒有這些機制,“神賜財富”的腐蝕和損害還會繼續放大發酵。在這方面,國家相關部門的責任是不容否認的。
相關責任還不止于此。例如:在揭露“毒明膠”制作和危害的過程中,竟然暴出用皮革廢料提取食用明膠(“鉻鞣皮廢料酶法制備食用明膠的工藝方法”和“一種制備高鉻明膠的方法”)曾獲2件專利批準的丑聞。在國人震驚和憤怒之余,國家專利局難道不應該向社會公眾道謙嗎?難道不應該撤銷當時(1991年和1998年)的該兩項批準嗎?難道對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損害,專利局沒有任何責任嗎?《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5條明文規定: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然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主管審查業務的部門負責人,在最近的記者采訪中,不但不承認該局的失職、瀆職行為,反而以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2005年才出臺為由,推卸自己的責任。一方面說“國家知識產權局嚴格按照專利法的上述規定,對專利申請進行審查”,一方面卻說“即使某些有害技術申請并獲得了專利,也不會就此搖身一變,衍生出合法產品”,明明“毒明膠”“合法”流行了多年,卻又否認事實!這種互相矛盾、不合普通邏輯的解釋能說得通嗎?“嚴格……審查”,怎么又會讓“某些有害技術……獲得了專利”呢?已經鑄成錯誤,又拒不認帳,難道這是一個國家部門負責人應有的態度嗎?再者,一個國家部門怎能做出有違國家的統一憲法和法律、法規的舉動呢?又怎能以另一法規出臺的時間為自己明顯的違法(見上述所引專利法第5條)行為作出如此拙劣的辯護呢?按知錯必改原則,專利局05年就應撤該兩項錯誤批準的專利,但卻未能這樣做。很明顯,專利局應對“毒明膠”的專利獲得承擔法律責任。
同樣是對過去的作為,特別是已被實踐證明錯了的,中國證監會就采取了不同的態度。對制度分紅、退市制度等都有和過去不同的舉措,其中,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就是最重要的一項。過去,很多情況下誠信缺失,公司上市講故事,借包裝闖上市關圈錢,把未來業績做到(算到)上市前,財務報表欺騙造假。上市后,由于業績提前超支,結果每況愈下(如海普瑞)。更極端的勝景山河,實際狀況和發行價格與生產、銷售點完全不符,公司本身子虛烏有。最后總算在募集資金到帳,還未及轉走時被證監會追回。故而本次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作出修改完善,重在信息披露很有必要。如進一步細化并明確會計師事務所的職責要求,對發行人公司治理結構提出進一步要求,進一步明確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措施,從嚴監管。而“行業市盈率25%規則”是觸發進一步披露信息的機制,發行人由此要增加信息披露內容,增強風險提示,重新審視新股發行定價之合理性??傊?,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更加市場化,更加使信息披露透明、公正、誠信,而不是相反。
改革開放持續至今30年,已到了瓶頸地帶。過去的很多做法需要重新審視和檢討,才能繼續前進。改變“暴富神話”和“一夜暴富”的心理,有助于人們理性地正確地看待財富和財富帶來的“幸福感”。但是,人除了物質的財富,還必須有精神的文化財富,這才能享受到完整的幸福和和諧。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