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云
摘要:準確而智慧的理答,就像一盞航標燈,指引著孩子們在小學語文學習的海洋中前進的方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施實“智慧理答”呢?本文詳細闡述了這個問題,請大家分享。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施實“智慧理答”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68-01
理答,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概念,它主要指在學生回答后,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它其實就是一種評價行為。應該說,理答作為一種課堂教學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自己學習結果的認識以及對這門課的興趣。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更要會理答。一個恰當而智慧的理答,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如沐春風,收獲更多,還可以使整節課如行云流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激勵型理答
眾所周知,激勵對于學生的學習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還可以提高其學習興趣。但如何激勵才是準確有效的呢?
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就靈活地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激勵性的理答。
師:自由讀課文一到四自然段,要把它讀好了。好的標準是把湯姆釣魚的情景讀出來,讓人一聽就感覺到湯姆在釣魚。請放聲讀課文。
(指名一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他讀得正確流利??匆幌?湯姆和爸爸在什么時候釣魚?
生:晚上。
師:我們中國人喜歡什么時候釣魚?
生:早上
師:外國人喜歡釣魚,但卻是在晚上,這叫浪漫!
要把夜幕初垂,明月東升,湯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種浪漫的情調讀出來。請你再來讀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這兩個詞要特別注意。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大有進步)
師:你讀得真好!老師要獎勵你,獎勵你什么呢?獎勵你再讀一自然段。
(學生笑逐顏開地讀第二自然段)
師:看得出你是釣魚的新手,誰再來讀這一節?
(又一學生讀,有明顯的進步)
師:現在你是釣魚能手!什么是“漣漪”?
生:魚餌拋下水面時,蕩出的一圈圈波紋。(眾驚嘆)
師:有一句話叫醉翁之意不酒,漁翁之意不在魚。這叫情趣,重在欣賞美景。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聽得出你是釣魚高手?
(又一學生讀,讀得更好了)
師:他是釣魚高手,但還不是釣魚專家。不僅要看到銀色的漣漪,而且要讀出心里有漣漪。
(又一學生讀,讀得更好)
師:你讀的時候心里一定有漣漪,所以才會讀得這么好!
在這個片段中,薛老師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朗讀,進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理答,準確評價了學生的朗讀。第一個學生讀得基本符合朗讀要求,所以薛老師的評價是“他讀得正確流利”,非常準確。當學生讀得很有感情時,老師不吝表揚:“你讀得真好,老師要獎勵你。”這不是普通的物質獎勵,而是把學習要求和獎勵聯系起來,讓學生再讀一段。學生得到這份“獎勵”,非常驚喜,但讀得還不夠熟練,薛老師就幽默地說:“看得出你是釣魚的新手”、“釣魚高手”等稱號,一步步激發了學生的朗讀熱情,并準確地點評了學生的朗讀。
2 引導型理答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可能每次都像老師期待的那樣正確、精彩。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及時引導,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或偏差,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撥正思維。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在讀完全文之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真實感受,要求:把自己的感受歸結成一句話。如果能寫成格言、警句,那就更棒。在全班交流時,一個學生說:“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一定要信任他。”這篇課文確實談到了父子間的信任,但籠統地概括成這么一句話,顯然說明學生的回答是偏差的。支老師是這么理答的——
師:請你再讀一遍剛才的話。
生:(響亮的)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一定要信任他。
師:孩子,要是壞人對說話,你也信任他嗎?
(生沉默)
師:不要緊,我知道你并沒有這個意思。你想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有起碼的信任,是嗎?
生:(點頭)是的。
師:能不能修改一下你的話,讓它更能表達你心中的感受?
生: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能產生愛的力量。
師:我沒看錯你,因為我充分信任你!
先請學生再讀一遍答案,是希望學生能通過再一次朗讀發現錯誤。在學生不能自己發現、糾正時,教師用學生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其言說。這一問,學生明白了,之后主動替學生解圍,引導學生把埋得很深的意圖說出來。
3重復型理答
雖然我們一般不贊同重復學生的回答,因為這種單調、機械的重復是教學低效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教師能把學生回答中關鍵詞通過重復點出來,加上語調的凸顯、動作的表現,給學生以肯定和啟發,這就不是一般的重復,而是有意義的重復型理答。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在執教《慈母情深》一文時,就大量使用這種有意義的重復型理答。在他帶領學生用“慢鏡頭”體會母親的背這一形象時——
師:孩子們,睜開眼睛,你看到了母親一個怎樣的背(對一生)你請。
生:極其瘦弱的背。
師:(低沉地)極其瘦弱的背。(對另一生)你呢?
生:彎曲的背。
師:(頷首)彎曲的背佝僂的背。(結另一生)你呢?
生:脊柱突出的背。
師:(微微皺眉)因為瘦骨嶙峋,你看到了突出的脊柱,看到了一根根的肋骨。但是,不對呀!這是我母親的背嗎?在我的記憶中,我母親的背可不是這樣的啊!我母親的背是——
生:筆直的。
師:(激昂地)是筆直的呀!我母親的背是——
生:挺拔的。
師:對啊,是挺拔的呀!我母親的背是——
生:胖胖的。
師:(急促地)確切地說,是結實的、豐滿的、健壯的,這才是我記憶中母親的背呀!
王老師通過不斷地重復學生的回答,加上豐富的語調和表情,強調了學生回答中的關鍵詞語,強化了學生對母親的背這一形象的感受,為感悟課文和感情朗讀做了很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