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文
摘要:針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內容自身的特點,提出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并探討了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和組織實施問題,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程序設計思維,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C語言程序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75-01
1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C語言教學的現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中心,師生間的語言交流是單向的,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收益,使課堂淪為“作秀”,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傳統教學模式功能單一,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的目標,不是以能力發展為主要目標和著眼點,對學生智力的培養的目標落腳于掌握知識上。這種知識型教學對社會品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養效果甚微。傳統的教學方法的主要弊端就在于一味灌輸式教學,教學設計側重于“教”的設計,盲目趕教學進度,壓縮知識形成過程,而壓縮這一部分,正好是學生寫作思維方法的形成過程。而素質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著力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鑒于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對于C語言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基本語法規似懂非懂,實際應用中不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些學生則覺得教學方法枯燥死板,程序代碼復雜難學,以致產生厭學情緒,使知識難點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后甚至“不知所云”。筆者認為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C語言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及參與意識,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潛能,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給出精度較高的算法、編寫程序的能力。
2 案例教學法的由來及特點
19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首先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它主要是將問題作為個案形式讓學習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對我國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有著重要啟示和推動作用。
案例教學法具有如下特點:(1)在案例教學法中,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2)布置任務,創造場景。教師在課堂上不要演“獨角戲”,一味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和學生一起進行思考討論,共同探討問題,這樣使學生容易開闊思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通過主動參與,提高學生能力,提高基本技能。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思想方法、啟迪智慧、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膽量、快速反應的能力等。(4)重在討論過程,寓原理于討論之中。在案例教學法的課堂上,不要僅僅單純地去追求一種正確答案模式,而是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每個教學案例所涉及的問題都必須由同學們自己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這種教學法的成功取決于學生參與的程度。(5)所學知識可操作性強。這種教學法能夠密切聯系社會實踐,有利于學以致用,有利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實用性可操作性非常突出,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實用型人才。
3 案例教學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
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程序設計語言教學中,一般都是先講語法形式,然后用過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語句的作用,這種方法有兩個缺點:其一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教學內容增多,學時壓縮,造成“填鴨式”“壓縮餅干式”的灌輸,教師累,學生煩。其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意識,只是被動地去理解,機械地記憶,一旦自己動手編程,頓時感到無從下手,無法從能力培養和提高上得到鍛煉。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的運行結果,通過案例求解思路和實現方法,進而引出知識點,舉一反三,啟發學生對案例的進一步討論,歸納總結后再拓展,最后達到知識的快速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我們可用這樣的圖示來說明案例教學的過程:(圖1)
例如:在講解循環結構中的多重循環時,設計如下案例;我國古代數學家在《算經》中“百錢買百雞”問題:“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百錢買百雞,問:雞翁、雞母、雞雛各幾何?”,此類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要引導學生分析案例,討論案例,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決該案例提出的問題需要哪些操作并試著編程,不要怕在編程時出現錯誤,教師要在此時提示學生錯誤出現在哪里?引導學生進行修改。該案例引出的知識點有幾種循環結構的格式,循環結構的嵌套,進一步分析,使用這幾種循環結構有什么區別?他們之間是否可以互相嵌套?如何改程序?通過上述案例分析、拓展,學生對幾種循環結構有了認識,再通過歸納總結學生知道了循環結構有哪幾種嵌套方法,重要的是舉一反三,提高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案例旨在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算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能夠相互交流。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教師作為案例討論的組織者,要能夠駕馭課堂討論的進度和氛圍。教師作為案例討論的引導者,要創造寬松的氛圍。對同一案例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結果和實現方法,如本案例可以用老師的給出方法來實現,也可以用學生自己的方法來實現,老師幫助學生分析算法的優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4 結語
教學實踐表明,通過案例教學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以講授語法知識為主體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學習C語言不再感覺枯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長了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實例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學,容易使教學過程充滿挑戰性、趣味性,很好地解決傳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新平.案例教學的內涵[J].云南教育,2002(32):6.
[2] 張繼學.案例教學及其在國內的發展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4.
[3] 李寧.C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
[4] 陳麗娜.案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課程中的應用.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