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明
摘要:當前高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存在諸多問題,不能適應醫患關系和諧發展的需要。本文從醫患關系現狀入手,探討培養高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意義及有效措施,為他們將來成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打下思想基礎。
關鍵詞:高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226-02
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協調醫患關系的重要途徑,也是二十一世紀高職醫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執業技能。作為未來的護理、康復、營養等醫務工作重要主體的高職醫學生,學會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處理好醫患關系是他們將來執業生涯中的永恒主題。因此重視培養高職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加強人文素質修養,幫助其樹立做人文醫師觀念,已經成為現階段高職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
1 當前醫患關系狀況
醫療工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關系就是醫患關系。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是醫患的相互尊重和信任,而今醫患關系卻遭遇相互不信任的危機,甚至出現個別患者傷害醫務人員的極端事件。2012年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惡性傷害事件,一名患者用水果刀追殺醫護人員,致使一死三傷。事件發生后,在騰訊網轉載事件新聞報道的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網站設置的“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選擇了“高興”,而選擇“憤怒”、 “難過”和“同情”的,分別只有879、410和258人次。記者統計發現,4018人次占到了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這條微博的數千條評論中,很多人都在表示震驚和心痛,有網友評論道:“這是比悲劇還要悲劇的悲劇”?!搬t患關系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階段!”在今年召開的“做人文醫師,促醫患和諧”論壇上,鐘南山院士針對近日發生的醫患糾紛,做出如是評價。他認為,當前已到了“醫學人文淪落”的境地,提高醫生的人文修養顯得急為迫切。
2 當前高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高職醫學院校重視醫學專業教育,輕視人文素質培養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舊生物醫學模式向新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颊叩臋嗬头梢庾R逐漸提高,他們日益重視自己的隱私權、知情權、治療方案同意權等就醫權利。這就要求醫生除了關注疾病情況,還要同時關注患者的社會背景和心理特征,拋棄以前“看病不看人”的習慣。然而,現今我國的高職醫學教育大部分仍停留在對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授,在培養高職醫學生與患者交流能力方面尚無相關的系統課程,溝通能力的培養是教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高職醫學生自身也忽視人文素質的修養,導致書生氣?很濃,社會化程度較低,對患者缺乏理解和同情心。
2.2 高職醫學生專業知識功底不扎實,在患者面前缺乏自信
高職醫學院校的生源是高考分數比較低的那一部分考生,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經過幾年的醫學教育,雖然具備了一些疾病診斷和護理技能等相關知識,但這些知識的獲得都是分散的,相對獨立的。進入臨床后,面對各種不同的患者?,一部分學生就會暴露出專業知識薄弱,技能不熟的缺點,在醫患交流中不能滿意地回答問題,就會表現出緊張、缺乏自信等現象,這極大地妨礙了與患者的溝通,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滿。
2.3 高職醫學生對醫患溝通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人際溝通技巧
許多高職醫學生缺乏對“健康”新定義的深刻理解,缺乏對醫患溝通重要性的認識,低估了社會、環境、心理等因素在醫療中的作用,目光只停留在病情上,忽視了患者情感的需要。很少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使患者缺少被關愛的感覺,這樣容易引起患者的誤解,導致醫患關系緊張。另外,由于在校學習期間缺乏醫患溝通的專業培訓,高職醫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懂得溝通技巧,在醫患關系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
3 培養高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意義及有效措施
國外醫學教育界早已重視醫學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的培養。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著名的《福崗宣言》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高職醫學生只有掌握良好的溝通能力,提高人性化醫療服務水平,才能成為現代醫學模式所要求的合格醫務人員。在將來的醫療實踐中有效溝通可使醫患雙方獲益,提高患者滿意率,促進醫患間良好和諧的合作氛圍,減少醫療工作中的差錯和糾紛。特別是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險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生存與生活質量,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患者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因此,醫患關系的大環境已成為當前高職醫學院校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時代背景。
3.1 高職醫學院校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幫助醫學生樹立人性化服務理念
英國著名教育家弗列克斯所說:“把醫學作為一種技術來掌握是非人道的”。在教育中應加強高職醫學生人文教育,把醫學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會貫通,提高“人性化服務”理念,提高人文素養,引導他們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最終使他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養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多維知識視野。在教學中必須至始至終滲透人文理念:從對醫學事業的正確理解認識、對解剖尸體的尊重愛護、對患者的呵護關心,讓他們學會經常換位思考,鐘南山院士認為:醫患溝通并不是很難,醫生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來思考,要同病人一起,戰勝疾病。一個醫生很真心很誠懇地對待一個病人,病人是看得出來的,會相信的!
3.2 高職醫學院校要積極進行教育改革,開設醫患溝通系列課程
在國內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下,高職醫學院應推進教學改革,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和優勢,來培養高職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首先開設醫患溝通系列課程。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醫學院校只是在講授“問診技巧”時才涉及到醫患溝通的內容,講授的內容非常有限,授課內容簡單,重點不突出,可操作性不強,對醫學生實踐工作的指導性不大。所以,必須把醫患溝通教育融入高職醫學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增設醫患溝通教育課程比如《醫患溝通學》、《醫患溝通的藝術》等。其次有針對性地對護理、康復、檢驗、營養專業的學生開展溝通技能的培訓。讓他們懂得醫患溝通作為一項技能絕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學習和實踐才可能不斷提高。這項技能的培訓需要醫學生充分掌握如下內容:何為醫患關系,患者就醫的心理特點,溝通的背景,溝通方面的技巧,包括怎樣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和諧的關系、怎樣病史采集、怎樣病情告知(壞消息),還要特別強調學會聆聽,而且全身心投入的傾聽,并恰當的給予反饋信息,使醫患溝通更富有成效。換位思考的溝通會使醫患關系發生良性調整和改變,相互的理解與包容大大增強。再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有計劃地組織高職各個專業學生到導醫臺、急診科、醫務科室進行現場實踐,尤其是與患者打交道比較頻繁的病房、門診等部門,使醫學生在與患者的接觸中真正體驗到醫生、護士的工作環境,并且還可以通過與醫生、護士的交流指導下,學習總結醫患溝通的基本技巧,早日完成角色的轉變。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到敬老院、街頭進行健康宣教等,讓醫學生多方位接觸患者,在實踐中鍛煉溝通交流能力,深化他們對醫患溝通重要性的認識。最后,加強臨床實地帶教?。臨床帶教老師應將醫患溝通技巧培養滲透到每一天的教學中,充分發揮老師的示范作用。教給他們與患者溝通的切入點,讓各專業高職醫學生學習如何面對不同患者進行不同形式的溝通,并有意識、循序漸進地安排學生在實踐中與患者溝通,建立一個平等的、良好的、互動的醫患關系。
3.3 高職醫學院校應重視帶教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奧斯勒在《行醫的金科玉律》中有這么一句話,“在我的記憶里,每一位老師的言教與身教,無不真誠而鮮活,在黑暗中為我們點亮一盞明燈”。由此可見,老師的人格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絕對影響著他的學生。高職醫學院校以“教書育人”為主要職責,醫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教導下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能,教師的言行舉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并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特別在日常工作中,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和患者的交往中處處滲透人文關懷的理念,讓高職醫學生和患者同樣沐浴在人文精神的陽光雨露下,不斷進步和成長。因此,帶教教師要以高度的帶教責任心,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加強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只有這樣,帶教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培養高職醫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和規范的操作技能,更能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技巧。
參考文獻
[1] 王世彤,楚恒群,支曉.醫患溝通是化解醫療糾紛的鑰匙.中國病案,2007.8(12).
[2] 許雙虹,陳治珍,胡小英等.醫患溝通問題的調查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5).
[3] 李義軍.加強對醫學生的醫患關系溝通教育[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3(2).
[4] 盧仲毅.從醫患關系現狀看醫患溝通在醫學繼續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慶醫學,2003(4).
[5] 王勁,戴肖黎.美國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及啟迪[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