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嘯靈

在全球各個角落,華為一線人員在歷經艱辛安裝好無線基站后,不約而同的一個動作是拿起手機,給這個新基站拍張清晰的照片,然后一鍵傳到后方,表示工作已經完結。隨后華為的相關項目負責人會將這張照片發送給客戶驗收,客戶確認后,便很快給華為支付相關項目款項。這一方式大大加快了華為的回款速度。
而這個細節也揭示了2007年以來華為全球管控模式的轉變。“華為原來的管控模式是以集團總部為中心運作。2007年以后,我們開始采用‘前端一線推動后端總部的模式,這讓信息流的方向完全倒轉過來?!奔磳⒄{入企業業務BG的華為流程與IT管理部首席信息官周良軍表示,華為的IT部門不僅僅關注流程的效率,還關注全球的協同和全球員工的效率。
2011年,華為銷售總收入已經高達2039億元人民幣,超過70%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業務,海外業務已經拓展到140多個國家,全球員工也達到了14萬人。而2000年華為剛開始國際業務拓展時,當年海外市場銷售額只有區區1億美元,可謂今非昔比。全球業務的飛速發展,促使華為IT部門創新性地改變傳統的IT資源供給模式,提升流程效率和員工的工作效率。
1998年是華為IT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分水嶺。1998年以前,華為從建設零散的小系統開始走向集中化建設階段,逐步開始建立統一規劃、集中管控的模式,這一時期華為建立了統一的技術平臺和統一規范的IT流程,這為2000年以后華為在全球的業務擴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IT部門通過信息技術將華為內部的管理延伸到全球各地,真正做到業務發展到哪里,流程和溝通就延伸到哪里,有效支撐了業務高速發展。
全球化IT管控
2000年后,隨著華為在全球的業務擴展,華為IT部門便開始面臨現實而復雜的IT資源部署和分配問題——員工的多國籍多語言,地域分布廣泛,還要支持全球協同產品開發、銷售服務以及供應交付等。華為IT部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通過信息技術將華為內部的管理延伸到全球各地?如何高效支撐業務拓展?
“國內很多企業的IT部門往往關注基礎的技術工作,或者關注業務系統的一些工作,但是業務系統和人的效率往往不能很好地結合,致使公司的運作效率大打折扣?!敝芰架姳硎尽τ谌A為這樣一家立足全球、人員分散的企業而言,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因此,華為的IT部門的策略是:將關注點放在兩個方面上——如何提升流程的效率以及員工的工作效率。
在隨后進行的諸多的變革中,華為IT部門首先選擇進行主干流程的變革?!熬拖袢梭w大動脈,只有它打通了,其他的才會通?!敝芰架姳硎?,“主干流程需要時間完善,它可以跑得慢一點,但是一定要非常簡捷。”為了適應華為全球化的管控要求,華為采取集中控制分散資源的方式,建立全球垂直管理的IT組織,以統一的流程方式進行,在IT基礎設施和應用平臺上進行集中管理。在這種模式下,華為使用同一套研發協同的IT平臺,實現對全球23個研發中心的一體化協同產品開發;并且使用一套業務處理IT平臺,實現對全球140個國家業務的一體化業務運作。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的IT部門通過和外界顧問合作的方式,迅速吸取國際的先進做法;在主干流程的系統建設上,則采用成熟軟件包的方式,迅速完成主干系統的構建。
“主干簡捷、末端靈活”是當時華為確定的IT管理核心原則。主干系統基本構建完成后,華為的IT部門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在自主研發構建快速、靈活的末端應用上,這樣做的深層價值是:對于華為這樣一家全球化公司而言,全球的協同、前后方的溝通和協調工作繁多,盡量降低一線員工的學習成本,可以簡單方便地處理業務。
因此,華為致力于構建全球的工作協同平臺。目前它已經構建了基于桌面云技術的研發與辦公協同平臺。2011年,華為已經有3.5萬名用戶在這一平臺上工作,2012年,這一數字將計劃擴大到6.5萬。與此同時,華為傾力打造它的全球移動辦公平臺eSpace,現在這個平臺上已經有20萬用戶,其中移動用戶超過8萬,每天華為員工在這里召開的會議達到2萬個,人均效率提升19分鐘。
另一項典型應用是,華為內部的員工和管理者,包括銷售、交付、研發等不同部門的員工都有基于自我角色的門戶,在這里,他們可以使用基于統一通信服務、郵件服務等完成溝通和協作,可以獲取基于角色的行業信息發布及訂閱,也可以一目了然地處理個人待辦事項,以及使用個人收藏功能更快地找到工作相關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IT部門不斷接到來自業務部門和一線部門的多種IT需求。為了管理這些源源不斷產生的需求,華為在內部成立了一套嚴格的IT需求管理架構。為了對業務部門提出的IT需求進行評估,華為的一線部門、業務部門和IT部門每個月都會坐在一起,對這些需求進行討論,從整體架構的角度對這些項目進行評估。最終投票獲得通過的需求,會被提交到更高層級的變革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批?!癐T是一項投資,這項資源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最終達到全局優化,而非局部優化的效果?!敝芰架姳硎荆澳切﹥H僅著眼于局部優化的項目在華為內部不會被通過?!?/p>
一線驅動
2005年以后,隨著華為全球業務的發展,為了更迅速響應前端一線業務的需求,華為內部的管控模式開始逐步轉變,原來自上而下的管控模式,逐步轉向一線業務端推動管理總部、總部服務一線的方式。華為IT部門需要隨之做出的調整是:逐步建立前端一線推動后端的模式,幫助前端員工迅速獲取他們需要的信息。為了完成這一轉變,周良軍和團隊成員不斷深入一線,了解一線員工的需求。
周良軍印象很深的一個事情是,華為承接的一個海外訂單——印尼的全球網絡建設,需要建設成千上萬個站點。在這期間,華為總部不斷接到抱怨,原來一線人員發現他們70%的時間都耗費在打電話上:了解供應鏈上的到貨情況,以及其他信息協同的溝通事務,這讓他們非常郁悶。
這個問題在2008年以后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訂單信息的獲取方式完全以前端一線員工的需求為主導,現在一線員工希望看到訂單的所有狀態信息時,IT部門已經設置了20多個信息點(包括到貨情況、單點安裝情況等),后端會在第一時間將這些信息主動提供給前端。與此同時,當前端的一線員工安裝好站點之后,也會通過手機拍照將完成工作的信息傳回后端。(傳統的做法是,后端等待以及督促前端把這一信息上傳到后端。)
與此同時,華為的員工都安裝了具有統一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機,當他們希望與后端總部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時,隨時可以將這個人拉入電話會議中,沒有繁瑣的會議號沒有密碼,只要對方回復“y”(yes)便可一鍵入會。在當初在傳統的IT資源使用模式下,一線員工如果需要開會,需要和后端人員事先溝通,還需要提交線上申請或者溝通,之后才能通過電話設備或者視頻會議設備進行;通過手機開會還需要輸入會議號和密碼。
現在,前端的一線人員需要后端提供服務時,所有的流程也發生了倒置。按照傳統的做法,當一線提交一項申請時,后端的財務部門需要審批一次、供應鏈部門需要審批一次?,F在的方式是,華為的IT部門會事先了解一線需要什么服務,此后在流程上進行設置,令后端可以迅速響應前端的需求。在傳統的審批模式下,各級主管需要查看郵件進行審批,審批時間分散并且不及時,現在華為的IT部門將所有系統中需要審批的事項全部集中顯示在一個界面上,便可以進行集中審批。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的IT部門也在不斷面臨挑戰。周良軍介紹,在推動IT支持全球化戰略的過程中,華為也有過一些經驗教訓。2005年,當華為IT部門開始在全球推動全球ERP項目時,按照慣常的IT思維,首先選擇最難的巴西作為試點部署。然而,巴西的稅收政策與大多數國家不同,通用的ERP軟件需做大量的定制開發,影響了整體業務部署進展。最終他們決定改變策略,轉而選擇容易部署的國家和地區部署ERP,最后再推行到巴西等國家,同時IT部門在已有的通用系統版本上,再做本地化特殊處理也容易多了,這時候項目便很快得到推進。
現在回首過去10多年華為IT系統建設走過的路,周良軍認為,架構管理很重要,企業需要搭建相應的業務流程架構、信息架構、技術架構,而不是零敲碎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捌髽I經常會進入一個誤區——由于沒有將IT和業務結合在一起加以衡量,導致無法真正看到IT的價值,最終導致企業的IT建設不連貫、不均衡?!敝芰架姳硎荆@也是華為最初就極力避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