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在歐美等國家的社區里,常常有這樣的一個場所:看上去不大的空間里,擺放著各種商品,而笑容可掬的營業員往往是退休的鄰家老人。在這樣的地方,社區里的居民可以售賣自家的閑置物品,而售賣得到的錢款可以用于社區公益活動,營業員多為來做義工的社區居民。這樣的地方叫做慈善商店,在美國的Goodwill慈善商店,共有2145家門店,有超過6200萬人次的捐贈,義賣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為93萬殘障和弱勢群體提供了職業培訓;在韓國的美麗小鋪114家分店,每年的營業額超過2600萬元人民幣,擁有5000人的志愿者隊伍;英國的樂施會擁有超過8000家的分店,每年交易總量約合46億元人民幣……
但在社區發展相對遲緩的中國,缺乏社區基礎的慈善商店又要從何談起?撇開由政府部門開設的需憑低保證購買糧油的以扶貧為主的愛心超市不談,習慣了網絡生活的中國網民,盡管在微博等多種互聯網途徑上可以選擇參加多種捐贈活動,但由于這些活動大多缺乏規范和常規,人們的愛心于是很難持續發揮效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順應高度互聯和電子商務大潮而來的慈善商店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創新的捐贈渠道。
慈善商店的中國式嘗試
打開善淘網的網頁,注冊成功之后,填寫自己想要捐贈的物品,在江浙滬地區的會員可以享受物流公司工作人員上門收取物品的免費服務,之后就可以在網站上看到自己所捐贈物品的動向——是否已經上線、競拍結果如何、售賣的金額是如何分配的,等等。人們售賣的愛心商品資金,一部分作為網站運營費用,另一部分作為公益基金投入合作的公益項目中。而所有的資金流向將在透明報告中詳細說明,每半年發布一次。
而在這一網站流程運轉背后,衍生了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就業機會。由于愛心捐贈的物品多為孤品,因此每件商品都要設計相應的網頁進行展示。而捐贈的物品本身需要進行消毒和整理,這些工作也能由殘障人士來做。
同時在整理衣服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產品創新的機會。由于有些捐贈的衣服有破損而無法進行售賣,但是又不好作為垃圾丟棄掉,善淘網創始人兼CEO周賢邀請了她的日本設計師朋友,設計了“包袱皮”產品。舊衣服在設計師的手中,變身為清新又實用的布包。此舉可以最大化地、環保地實現舊衣服再利用。但目前善淘網的業務結構仍以售賣捐贈商品為主,這部分業務要占到80%,其他業務則包括“包袱皮”、公平貿易茶葉、婦女扶貧、環保大米、殘障燈籠等公益產品的寄賣等。
當然,想要發揮自己愛心的人也可以直接選擇捐款的方式,比如你可以捐款1110元援助善淘1個月的服務器費用,也可以以10元為單位捐助上海陽光心園殘障基地或者安徽阜陽殘障基地更新顯示器和主機等。
以商業理念進行的流程化操作過程,避免了網絡上發起的愛心物品捐贈的無序性,而全過程的信息透明讓人們增加了信任感,捐贈物品的會員可以即時查詢自己所捐贈物品所處的狀態。捐贈者和買家一旦交易成功,增加的資助款項就會顯示在該公益項目欄目下,而買家和捐贈者也能獲得相應的“公益股票”,看到自己在這些公益項目中所獲得的“愛心估值”。對于資金和物資的真正流向,網站和每個公益項目會定期公布明確的財務說明:什么用途、多少錢、何時到位、何時入賬。如果不放心,還可以打電話去查詢和監督。
比如一件T恤定價30元,賣出后,其中50%投入公益援助基金,直接為善淘網平臺上的眾多公益項目籌資。另外50%投入慈善商店發展基金,用來支持慈善商店行業的發展,譬如支持培訓各類公益機構開設自己的慈善商店,開放慈善商店在線管理系統等。
“在這樣一個缺乏社會誠信的現實狀況中,網上慈善商店可以有效降低溝通和管理成本”,周賢說。從2009年周賢從英國回國開始籌建善淘網開始,公司員工也從她自己一個人發展到今天的14人。善淘網在“本土化”設計時,增加了一項“助殘就業”。目前擔任線下營運中心執行經理的孫夏燕12歲遭遇車禍,失去右腿,從此靠假肢行走。她學電腦出身,有過幾年在企業做財務的經驗,曾到福利企業工作,因為“感覺像在養老”,于是作罷,后來加入了善淘網。從找尋技術開發人員開始,到和殘聯等國內公益組織機構陸續開展合作活動。從2011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善淘網目前擁有了11842位公益股東,核心用戶有200~300人,公益援助超過70萬元。
善淘網瞄準的是25~40歲的白領階層,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普遍熟悉互聯網,也樂于從事愛心公益活動。當然,閑置衣飾多也是這個年齡層中女性的普遍特點。一項統計顯示,在上海每個都市女性衣櫥里的閑置衣飾都多于20件,而一個城市的閑置衣飾價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善淘網選擇閑置衣飾開展業務的重要原因,這個對衣飾既有著“喜新厭舊”又追求性價比的群體也在事實上證明了善淘網定位的準確。目前善淘網1萬多注冊用戶中90%都是女性。而在網站運作的背后,善淘網連接的是8000萬殘障人士,他們也渴望通過尋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活得更有尊嚴。針對他們的工作特點,由于善淘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殘障人士,不少人有聽力和語言障礙,所以善淘網采用的是沉默服務,不提供任何售前咨詢,不過消費者可以享受七天無理由退貨等服務。
社會型企業的模式選擇
不過,對于善淘網來說,他們需要做的一項功課是讓人們理解這種線上慈善商店的運作模式。以商業運作的方式開展慈善活動,被稱為社會型企業,是社會創新活動中的一種形式。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是以公共利益為目標的營利事業,是普通企業形態中的一種。但其營利不全是為了出資股東,而是為了提升競爭力、可持續經營和擴大服務。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所創立的孟加拉鄉村銀行是最著名的社會型企業之一,在歐美亞非各洲都有成功復制的經驗。再比如國內目前比較成功的社會型企業代表案例宜信,主要提供小額貸款行業投資、小微貸款咨詢服務與交易促成、公益助農小額信貸平臺服務等業務。不過在線慈善商店的模式也在中國互聯網環境下有了跟隨者,比如2011年8月成立的樂力幫公益網。
實際上,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善淘網的設計符合“雙邊市場”的平臺模式理論,該理論指的是兩組參與者需要通過中間平臺進行交易,而且一組參與者加入平臺的收益取決于加入該平臺另一組參與者的數量,這樣的市場稱作雙邊市場。雙邊市場涉及兩種類型截然不同的用戶,每一類用戶通過共有平臺與另一類用戶相互作用而獲得價值。借助善淘網的平臺,愛心人士和殘障人士得以連接起來,找到合適的雙邊人群,對于這類企業的發展而言顯得非常重要。
對于發展剛剛一年多的善淘網來說,還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比如雖然企業也可以來捐贈優良閑置物品,但參與程度依然不夠,善淘網的捐贈來源現在還是以個人為主。另外還有志愿者的參與方式,未來有望采用模塊化的方式在網站上提供更為詳盡的說明,這樣志愿者可以用提供義賣現場、活動助興等多種方式靈活參與。當然,周賢也承認,對于善淘網來說,最大的現實問題便是希望在明年實現盈利,解決自身的運營成本問題。不過正如戴維·伯恩斯坦在《如何改變世界:社會企業家與新思想的威力》一書中寫的那樣:“社會企業家是那些為理想驅動、有創造力的個體,他們質疑現狀、開拓新機遇、拒絕放棄,最后要重建一個更好的世界”。2004年出版的這本書里有一張《社會企業家及組織全球分布圖》,上面標注著當時全球34個社會企業的位置,那時的中國尚是一片空白。也許,今天的互聯網等科技會是加速改變現狀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