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嵐
摘要:和諧校園構建是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高校在構建和諧校園方面應該關注校園人際關系和諧,通過倡導和諧校園人際交往,切實推進和諧校園構建。
關鍵詞:校園人際交往和諧校園構建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249-01
1 和諧校園的界定
和諧校園是學校結構、教學質量、辦學效益、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等要素的和諧發展,是學校教育各子系統及各要素間的協調運轉,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諧發展的教育合力,是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的妥善協調和融洽狀態。就教育系統來說,它體現為一種教育生態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園內外兩大系統要素。就內部環境來說,體現為校園內的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之間的和諧相處。就外部環境來說,學校應與家庭、社區和諧相處。就教育本質來看,和諧教育是一種提供適合學生天性的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
2 校園人際交往及其特點
人際交往是指除親屬關系以外的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包括朋友交往、同學交往、師生交往、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交往等。學校是由一個教育目標趨同和個性差異的一群個體所構成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以領導、教師、學生、管理者四種主體為紐帶分別組成不同的人際交往。
在構建和諧校園中,和諧的人際交往是核心。構建和諧校園歸根到底要依靠人,最終是為了人。如果沒有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就談不上和諧校園,更談不上和諧社會;如果沒有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就談不上人的全面發展,更談不上事業的發展。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學校通達和諧校園愿景的重要樞紐。要構建和諧校園,必須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交往。
校園人際交往與社會人際交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身的特點。
2.1 人際交往主體的相對確定性
校園的人際交往主體較社會而言相對簡單,領導、教師、學生、管理者幾乎構成全部關系的主要素,校園內的人際交往主要建立這四個主體之上。雖然學生家長、某些社會成員在某一階段或某一事件中也會成為校園關系的一方,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事件的處理,他們的地位也會喪失或者退居其次。比如新生報到期間,學校會給前來的各位家長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讓他們對學校滿意,對孩子放心,但隨著學生逐步進入正常的學習階段,家長作為一方主體的地位也就退居其次。
2.2 人際交往的競爭性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占到校園總人數的絕對多數,是校園內的絕對主角。在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中,除師生關系外,學生之間的同學或朋友關系,教師之間的同事關系,都屬于既是是朋友又是對手的復雜關系。學生之間有學習成績的競爭、評先評優的競爭、各種活動中的競賽等各種榮譽的競爭,還有升學這種更為直接、殘酷的競爭,誰也不愿意在競爭中被淘汰。在更多的時候,這一競爭態勢被同學間的友情、學校的管理制度所隱藏或化解,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存在。教師之間的競爭要明朗許多,如教學成果的競爭、職稱的競爭,甚至提拔、升遷等也會成為競爭的內容。
2.3 校園人際交往與社會人際交往的交叉性
校園雖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但在一個信息開放的多元社會中,純粹的“象牙塔”,是很難生存和發展的。現代教育是一個開放體系,教育要服務社會,就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根據時代的要求調整教育手段和方式。校園內的每一個主體都要將自己的關系觸角伸向社會,構建各種不同的關系網絡,隨時捕捉社會發展的信息動態,及時掌握專業學科發展的前沿水平,及時進行調整或者補充,并利用社會發展最先進的理論成果指導校園內各種人際交往,從而構建和諧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的校園。
3 倡導和諧校園人際交往,切實推進和諧校園構建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和諧的校園人際交往,而和諧的校園人際交往是個系統工作,需要每一個人際關系中的主體積極參與,和諧共建。
3.1 校園環境建設:和諧校園人際交往的物質條件
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和諧的基礎,和諧的人文環境有賴于校園建設。徜徉在美麗的紅花綠樹之間,相信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美并為之陶醉。如果學校的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那么學生必然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美麗的校園會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建立愛美意識,學會贊賞周圍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主動發現美,從而以一種良好的心態看待社會,看待周圍的一切。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建設,力爭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環境,注重美化校園,植樹造林,注重校園的建筑設計,錯落有致,典雅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
3.2 不同層次的校園人際交往:和諧校園人際交往的核心內容
(1)以領導為核心的校園人際交往。以領導為核心的校園人際交往包括領導成員之間的交往,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交往以及領導和學生之間的交往。領導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是所有人際關系中的核心,它不僅決定和影響著其它人際交往的構建,而且還影響著學校教育事業的興旺發展。學校領導和教師之間的交往,其特征是上級與下級、領導和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從管理的角度看,領導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相對較遠,但從教育者、師長的角度看,領導和普通教師一樣,都是學生成長的領路人。因此,構建和諧校園人際交往,領導要通過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營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的校園氛圍。
(2)以教師為核心的校園人際交往。以教師為核心的校園人際交往主要包括同事交往和師生交往。教師之間的同事交往是校園內比較特殊的交往,他們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既有分工又相互統一,朋友和對手相互交織的關系使他們之間相互依賴又彼此獨立。因此,廣大教師一定要增強自身修養,學會自覺地調節,做到彼此適應、互相幫助;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尊重他人;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換,對自己要嚴格,待人要寬容、諒解,正確地處理好人際矛盾的沖突,防止矛盾激化。師生交往是校園內重要的人際交往。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光榮和艱巨,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僅傳道、授業,更重要的要解惑,以扎實、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嫻熟的實踐技能以及鮮明的個性魅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和成長的引路人。
(3)以學生為核心的校園人際交往。以學生為核心的校園人際交往主要是同學或朋友之間的交往,當然也包括上面所說的師生交往。同學交往是學生之間最基本的交往;同師曰朋,同志曰友,朋友泛指相交好的人,在校園內,是指比普通同學關系要更好的關系,是同學交往的升華。朋友交往本身就是人與人相互協調、互相信任的結果。同學交往則較為復雜,相處好完全可能成為朋友,相處不好,就可能產生矛盾,走向另一面。很多調查表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傾訴的對象既不是老師,更不是家長,而是朋友或者同學。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激勵、相互學習、平等互助;學校要為構建和諧的同學交往創造體制、制度上的支持,領導和教師都要要嚴格自律,做學生的表率。
參考文獻
[1] 鄭建偉.五大人際關系 構建和諧校園[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22).
[2] 孫建華,玉萍.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系的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