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水泥地面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發展也逐漸加快,然而其的工程質量卻不如人意,存在較多的問題,進而造成了地面養護的經費不斷增加。因此,為有效控制水泥地面的質量,以及確保水泥地面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簡單分析了影響水泥地面的因素,并對此采取相應的養護措施。
關鍵詞:水泥地面養護措施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095-01
1 引言
在公路工程中,由于水泥路面的表層厚度過薄,人員活動較多頻繁,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材料及施工程序的不規范等,這些問題均會導致水泥地面出現開裂、空鼓或者起砂等現象[1]。因此,如何預防及處理以上這些質量問題,依據筆者多年實踐經驗,認為影響水泥地面出現質量問題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施工程序以及地面養護等方面,現對這些因素進行詳細分析。
2 造成水泥地面出現質量問題的因素
2.1 施工材料的不合格
在水泥地面的養護中,所選的材質過期,造成水泥路面的耐磨性、強度降低。所選的水泥種類不合理,應選擇早期強度較高、收縮性良好的硅酸水泥。此外,若砂子的粒度太細,水泥路面產生孔隙的幾率較大。而砂子的含泥量較大,也會影響水泥的粘結性,進而影響其的質量。其次,由于水灰的比率較大,導致砂漿的分層較為明顯,從而使砂漿的強度降低。與此同時,水灰比大,也會促使砂漿內部的剩余水分不斷蒸發,進而引發水泥體積的收縮嚴重,這也是造成水泥地面產生裂縫的主要因素之一[2]。最后,過早噴撒干灰,基于砂漿流動較大的原因,向地面撒下水泥,僅會增加其的含泥量。而若過完噴撒干灰,砂漿已經處于塑性的狀態,此時,將導致水泥地面難以壓出泥漿。與此同時,撒干水泥時,其分布是否均勻,也是關鍵的因素。
2.2 水泥施工的程序不規范
由于氣候的不斷變化,砂石材質的含水量也隨之變化。施工階段,設計人員通常未結合這一要素,造成水泥地面的水灰比無法控制。此外,未嚴格控制地面的標高,造成水泥混凝土的板塊厚度不均勻,進而導致水泥混凝土的強度不均。在厚度不均勻的混凝土界面上,基于外力作用以及混凝土收縮時形成的拉應力,致使水泥地面易于形成裂縫,從而導致水泥混凝土的使用不久。從施工現場選取的芯樣上看,通常發現其的氣孔過多,這是導致水泥混凝土振搗不結實的主要表現。另外,不節制的添加水量,將使水泥混凝土的天然水分逐漸增加。而隨著混凝土中水分的不斷蒸發,將促使其內部空隙的逐漸增大。
2.3 養護方面的因素影響
水泥地面的不及時養護,也會影響水泥混凝土強度。在水泥地面的施工中,通常會將剩余的混凝土放置于地面的表層,尤其是對于一般公路的混凝土施工中,此種情況較常出現。除此之外,過早養護水泥地面,將會淡化其的膠質,從而降低其的膠結能力[3]。而過晚養護,也會加快其的水分蒸發,致使其的表層砂漿嚴重脫水、分化,從而降低其的強度。因此,在水泥地面的養護工程中,應注意各環節的施工要點,確保水泥地面的質量。以下簡單介紹水泥養護的若干措施。
3 水泥地面的養護措施
3.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在水泥地面的施工前期,應清洗干凈以及濕潤其的基層,以確保水泥表層和基層之間的密切結合,從而預防及減少地面裂縫的產生。關于水泥基層上的部分雜物浮灰,若不徹底清楚,將在其的表層和基層間產生一道隔離層,造成地面的上下面層不結實,進而引發表層的開裂、空鼓等。因此,施工前,應利用鋼絲刷子以及鏟子徹底清除表層的雜物。至于表層光亮、順滑的水泥地面,必須給予鑿毛處理,以有效增強其的粘結力。在清理的同時,也應清洗干凈,防止其的再次污染。此外,由于水泥基層的水分濕潤度,也直接影響著水泥混凝土上下間隙的粘結力,對此,在施工前,應做好地面基層的澆水濕潤工作。
3.2 加強水泥混凝土的養生工作
待水泥混凝土的完全凝固后,應定期灑水降溫,連續幾天,做好水泥地面的養生工作。建筑施工單位的相關質量檢查人員,應做好水泥地面的養護記錄,加大濕熱季節水泥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力度,加強控制和水泥混凝土相關的溫度,加強水泥地面的養護管理,保證其的施工質量[4]。總而言之,要想確保水泥混凝土地面的質量,不僅要保證其的路基質量,還要加強控制其的施工材質,做好施工前的檢測計量工作,制定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從而有效控制其的水灰比。與此同時,嚴格規范水泥地面的施工程序,努力做好水泥地面的養護工作。除此之外,積極研究及改善其的施工工藝,以全面提高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施工質量。
3.3 選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材料及技術
高度重視及支持新工藝與新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選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材料及技術,以滿足當代交通道路事業的發展需求。加強施工質量的檢查管理,選取低堿性的水泥材料,以預防及減少由于水泥粘結性不佳而造成的裂縫。與此同時,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混合物的溫度,以避免水泥混凝土出現假凝的情況。我國各科研機構應努力探討并研發適用水泥地面的水泥材料、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的外加劑等,并且加以改革創新,研發新型的施工技術。
3.4 加強注意水泥路面的使用細節
水泥路面施工結束后,不易過早使用。原因在于:水泥路面并非施工結束后就會存在相應的強度,而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步增多。通過養護一段時間后,水泥路面的強度才能真正達到設計的要求。若在水泥路面強度較低時,便開始使用,將會損壞剛凝結的水泥表層。而尚未到水泥地面的養生期,便開始使用,必將對水泥路面的耐磨性及強度造成影響,進而造成水泥地面出現裂縫的現象。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水泥地面的施工中,起砂、空鼓以及開裂等質量問題的出現,與施工材質、施工程序以及地面養護等原因存在密切聯系[5]。因此,唯有認真分析導致水泥地面出現質量問題的因素,并采取以上選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材料及技術、加強水泥混凝土的養生工作、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等措施,精心挑選所用材料,嚴格控制水泥地面的養護流程,才能徹底消除水泥地面的質量通病,從而確保水泥地面的養護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陳有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其防治對策[J].大眾科技.2009(06).
[2] 陳世界.探析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有效途徑[J].科技風.2010(23).
[3] 羅湘,鄒穎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成因及處理方法[J].廣東科技.2009(04).
[4] 吳祖林,尚群英.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成因及處理方法[J].廣東科技.2009(06).
[5] 宋微.淺論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以及預防的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