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利 吉曉梅
摘要:測繪零部件是工程制圖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踏入學校之門學習有關專業課之前,就接觸到有關的實踐活動、實踐訓練,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專業素質,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測繪零部件 工程意識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02-01
工程制圖是一門以圖形為研究對象,用圖形來表達設計思想的既有系統理論又有較強實踐性的技術基礎課。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具有空間三維形體的形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分析的能力,并掌握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系統地講授繪圖的基本知識、基本投影原理和方法外,還應讓學生做較全面的繪圖技能訓練,即零部件測繪。而在工程制圖的教學中加強測繪環節,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理論聯系實際和加強學生工程意識和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可以使學生了解生產實際,鞏固所學工程制圖知識,培養、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零部件測繪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測繪零部件是通過讓學生將一個由若干個零件組成的簡單機器(部件)進行拆卸、對其結構繪制和尺寸的測量、并畫出零件草圖,標注尺寸和技術要求,再把機器(部件)裝好,最后完成該零部件的零件圖、裝配圖、并了解該零件在機器中的位置,與其它零件的相互關系或部件的裝配關系和其工作原理。所以在測繪過程中要注意:
(1)在測繪零部件時首先要了解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裝配關系。各零件的用途、材料、工藝結構,與其他零件的關系、作用。以齒輪油泵為例,該部件中有螺柱連接、螺釘連接、銷連接;有齒輪傳動;兩零件件之間的配關系有間隙配合、過渡配合、過盈配合;典型零件有盤、蓋、軸、殼體;常用件有滑動軸承、齒輪等。
(2)按照完整、清晰地表達零件結構形狀的原則,綜合考慮零件的結構形狀特征、工作位置、加工位置,選擇最佳表達方案。要求學生運用典型零件知識選擇零件表達方案,要允許有不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合理制定零件的技術要求,對于零件圖中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零件間的配合關系、零件的材料、熱處理等要求,總的原則是在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取較低的要求,以力求技術經濟為原則。在這一環節要從零件各部分結構的作用以及相鄰零件之間的關系出發進行分析,使學生對技術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手冊,給出數據。
(4)在零件測繪時,應對零件上的因制造、裝配的需要而形成的工藝結構,如鑄造圓角、倒角、退刀槽、凸臺、凹坑等必須畫出。(并進一步講解其結構、特性、原理,使學生加深印象)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通過測繪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
(5)要有標準化意識,對于已實現標準化的結構,在測得主要尺寸后,應查表選擇標準結構尺寸,培養運用標準手冊和查閱有關技術資料的基本技能
(6)了解所測繪零件承擔的各種功能要求如零件的裝配關系如何?為何種配合?為什么?某零件在部件中起的什么作用?引導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7)測量的準確性,要想合理、清晰地標注零件的尺寸,一定要保證測量的正確性和準確性,零件上全部尺寸的測量盡量集中進行,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測量效率,還可以避免錯誤和遺漏。
2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制工程圖樣的綜合表達能力
工程制圖課中所講授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都是為繪圖和看圖打基礎的。而通過測繪零部件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個由若干個零件組成的部件或機器的拆卸、測量、繪制圖樣、安裝的過程,來完成對該部件的全面了解并繪制出裝配圖、零件圖。使學生對零件的用途和工藝結構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找出傳動件、密封件、連接件的裝配關系,同時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能準確地測量數據和對數據進行處理。在測繪中面對實際物體,還應引導學生將教材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測繪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應穿插介紹一些課外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查閱相關標準、教材及手冊等資料,并參考有關資料,及時發現錯誤和提出修改意見。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也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在工程實際應用中,徒手繪制工程圖樣在現場中對記錄零部件的形狀結構,表達設計人員的設計思路等方面有著繪圖儀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徒手繪制零件草圖的能力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一種基本技能,它是計算機繪圖的依據,也是創造性設計的基礎。在測繪過程中用草圖來來表達零件的形狀結構有著快速、便捷的特點,特別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極大的提高。因此,在整個測繪零部件過程中,更應重視對學生徒手會制草圖的培養和訓練,要求學生對所測量到的零件全部徒手繪制出零件草圖,并要符合制圖的基本要求和國家標準,這樣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了實踐中去,并進一步掌握了繪圖的技能和技巧,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徒手繪制零件圖對訓練學生的圖示觀察思維能力極有好處,還可提高學生繪制工程圖樣的能力。
由于測繪零部件與工程制圖課程的理論知識緊密結合,不但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形體的空間想象能力、空間構思能力,也使學生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使學生得到一次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專門訓練。
3 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測繪零件的重點是零件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要求學生通過零件測繪的實踐,基本上能正確合理地解決一般機械零部件的形狀結構表達問題,零部件的表達方案盡可能接近工程實際。教師在輔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零件的功用出發,進行形體分析和結構分析,以便學生全面地認識零件。
通過零部件的測繪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圖示表達能力、讀圖能力、徒手繪圖能力、測繪能力和查閱技術文獻的能力,而且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從草圖到工作圖的過程,要強調不是簡單地重復過程或照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根據工作圖樣的規范要求,對草圖的視圖、尺寸和技術要求等內容更加完善、表達更加合理、更符合實際要求。要讓學生認識到圖紙上的每一條線、某一個數字的錯誤都會在生產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需要以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完成測量尺寸、查閱資料、確定數據、繪制圖樣等工作,最終繪制出基本符合生產要求的的圖紙。可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在測繪零件過程中最困難的過程是合理制定零件的技術要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零件間的配合關系、零件的材料、熱處理等。這時教師需要從零件各部分結構的作用以及相鄰零件之間的關系出發進行分析,并穿插一些課外的與實踐相聯系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對工作圖樣中的技術要求有更深的了解,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的機械設計標準,在對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選擇上強調結合實際,即從滿足工程需要,又不造成材質和加工工時浪費的原則加以考慮。要強調零件圖中所標注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熱處理等技術要求是加工和檢驗零件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據,要求學生盡可能的按生產用圖紙繪制零件圖,其目的是要強化一種設計意識、工程意識,要理論聯系實際。即無論是測繪實踐還是機械設計,在選擇視圖方案時要強調從生產實際出發考慮視圖表達方案,合理標注尺寸和工藝要求。經過測繪實踐,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學生拓寬了視野,增強了工程意識。特別是對課堂上講過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概念及其應用,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測繪零部件,可使學生得到一次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專門訓練,它可以在鞏固、消化工程圖學知識的同時,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制圖的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還可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專業素質,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為學生學好后續課程及以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小年,楊月英.機械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3-238.
[2] 馬巧英,明太.工程制圖[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168-170.
[3] 王建華等.工程制圖實驗教學研究與建設[J].工程圖學學報,2010:138-141.
[4] 陳偉志.機械制圖不可忽視零部件測繪[J].科技教育創新,2010:265-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