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廣播綜合節目是廣播宣傳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綜合了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各個節目的優勢,宣傳效果更加顯著。由于綜合節目擺脫了單個節目給人帶來的單一、凝重、呆板等感覺,形式靈活多樣,張弛有度,亦莊亦諧,熔新聞性、教育性、欣賞性、知識性為一爐,主題突出,形式優美,因此受到聽眾朋友的由衷喜愛。廣播綜合節目的形式美表現在多方面,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精心選題、策劃,尋找最佳題材;認真編排、主持,尋求最好效果;巧妙組合、串聯,尋求最美形式。
【關鍵詞】廣播綜合節目;選題策劃;編排主持;組合串聯
廣播新聞,顧名思義,是利用電臺廣播這一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新聞作品。因此,廣播新聞的寫作必然要受到兩個規律的制約,其一是新聞寫作的普遍規律,其二是廣播媒介的傳播規律。[1]從廣播產生、發展的歷史角度來說,廣播節目起初是單一的,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各種形式相對獨立,產生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只是廣播宣傳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各種廣播節目形式才開始嘗試著進行組合,這才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綜合節目。
由于廣播綜合節目綜合了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各個節目的優勢,所以宣傳效果更加顯著。在廣播新聞宣傳的戰場上,如果把新聞比作輕武器、專題和評論比作重武器、文藝比作特種武器的話,綜合節目則是多兵種武器合成作戰,其威力比任何一種武器都要強大。還由于綜合節目擺脫了單個節目給人帶來的單一、凝重、呆板等感覺,形式靈活多樣,張弛有度,亦莊亦諧,熔新聞性、教育性、欣賞性、知識性為一爐,主題突出,形式優美,因此受到聽眾朋友的由衷喜愛。
廣播綜合節目也叫板塊節目,時間一般由30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內容由若干個不同的板塊組成,這些板塊一般由“新聞信息板塊”、“專訪專稿板塊”、“評論言論板塊”、“文藝節目板塊”等組成,中間還可以穿插一些內容相對單一的小板塊。板塊的多與少、長與短是根據節目具體內容而設置的,既可以多也可以少,既可以長也可以短。雖然每個板塊自身的內容、形式比較單一,但通過有機地組合后,就會給人一種賞心悅“耳”的感覺,它不僅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思想上的教育,還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
廣播綜合節目所說的“有機組合”,“機”就是指節目的主題。主題是貫穿節目各個板塊的一根紅線。沒有這根紅線的貫穿,不管節目的表面多么熱鬧,也只是一堆散沙,形不成節目的綜合優勢,就注定不會成功。廣播綜合節目的形式美表現在多方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
精心選題、策劃,尋找最佳題材
一般的廣播新聞或廣播專稿選題比較單純,篇幅也比較簡短。但綜合節目的選題就不同了,因為它要調動廣播宣傳的多種手段去表達、去發掘,所以節目的主題一定要厚重,要和廣大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近年來各地廣播電臺宣傳工作的實踐證明,廣播綜合節目的主題大多是根據輿論宣傳工作的需要,緊緊抓住社會某個階段、某個方面的熱點、難點、焦點、廣大人民群眾都比較關注的問題,通過大量相關的新聞信息,充分發揮自身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彰顯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涌現的新人新事新風尚;針砭與和諧社會不相適應的各種不良現象;消除廣大群眾心中的各種疑慮,從而較好地化解各種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凝聚人心,聚精會神搞好現代化建設。具體到怎樣確定一期廣播綜合節目的主題,還要根據多方面的因素來決定。
認真編排、主持,尋求最好效果
在廣播綜合節目中,怎樣設置板塊,設置哪些板塊,板塊的內容、形式怎樣安排,是編輯、記者著力研究的問題。在板塊的設置上,有些人不顧主題的需要,一味追求“大而全”,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板塊的設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期廣播綜合節目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前期準備工作的好壞。我們的編輯、記者、主持人要在確定了節目的主題以后,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素材,搞好采訪,熟悉相關的政策法規、專業知識等。過去經常出現準備工作不充分,在人物訪談、政策法規講解等環節出錯等問題,教訓是深刻的。在節目的播出過程中,過去,各個板塊的內容都是事先采寫好的,只需要認真加以編排就可以了。現在由于廣播的播出融進了許多高科技手段,在板塊的內容、形式安排上,編輯和主持人能夠打破常規,不斷地進行創新。比如綜合節目中新聞信息的播出,人物專訪、事件專訪的播出,都可以現場連線前方記者、采訪對象等,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給人以強烈的現場感、親切感。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必須充分。因為在實際操作中,采訪情況有很多不確定性,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也會隨時發生。我們要盡量詳細地擬定好采訪提綱、背景資料等,要對采訪情況的不確定性、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有充分的準備。只有做到對各種情況都能夠應對自如,才能保證節目的成功。
巧妙組合、串聯,尋求最美形式
廣播綜合節目的各個板塊看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需要我們巧妙地加以貫穿,有機地組合。貫穿的形式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貫穿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緊扣節目主題,追求最美的表達形式、昂揚向上的節目基調,給聽眾以美的感受,給聽眾深入的思考,給聽眾以進取的力量。許昌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綜合節目《生活舞臺》,有一期表現的是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內容,在節目開始后,我們首先播報了一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短消息,然后主持人特邀市勞動就業局局長就全市再就業情況進行了深入訪談。主持人還連線前方記者,采訪了在大山深處艱苦創業的一群下崗職工,節目中間播放了以再就業為題材的小品、戲曲選段等。雖然使用了這么多種廣播節目的形式,但主題非常鮮明,表達了全社會對再就業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現了下崗失業人員克服困難、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為了做到多種形式有機組合、銜接自然,我們選用了劉歡演唱的歌曲《從頭再來》作為貫穿整個節目的背景音樂,使節目整體上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格調,聽起來很是激勵人心。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貴在創新,廣播綜合節目也不例外。廣播綜合節目各個板塊貫穿的技巧,表現在許多方面的不斷創新,如主持形式的創新、串聯語言的創新、背景音樂的創新等。要想制作出一期主題突出、格調向上、形式新穎的廣播綜合節目,編輯、記者要反復研究節目的具體內容,揣摩不同節目內容的思想內涵,克服簡單省事、怕吃苦、怕麻煩等思想,我們還要善于學習,善于從電影、電視、戲曲、曲藝等其他多種文體樣式中借鑒有用的東西,積極探索出最新最美、能夠和節目內容相匹配的表達形式。
還要處理好廣播綜合節目在內容表達上與單純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節目內容表達之間的關系。廣播綜合節目在內容表達上,與純粹的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節目內容表達之間有一定的差別和不同。綜合節目雖然融合了不同的表達形式,但總的來說,它的新聞性還是第一位的。與純粹的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節目相比,由于每一期綜合節目不同主題的不同要求,播發的新聞信息性內容可能會在某個方面顯得更集中、更專業、更深入、更細致,因此它與純粹的新聞、專題、評論、文藝等節目內容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也是不可能相互替代的。還有文藝節目,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緩和節目的緊張節奏和聽眾的心理,廣播綜合節目里常常穿插一些歌曲、小品、戲曲等文藝形式,有時還會采用文藝節目作板塊。但在整個綜合節目里,這些都是第二位的,大多是文藝節目的片段或壓縮。它不可能像純粹的文藝節目那樣,過分追求表演藝術的專業性、表演形式的完美性和節目內容的完整性。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說一篇文章如果過分平淡,沒有曲折起伏是不好看的。就廣播綜合節目來說,也要特別講究起伏。一期優秀的綜合節目,猶如一場跌宕起伏、情節引人的大戲,如何開頭,讓人進入情節;如何鋪墊,讓人有所感悟;如何掀起高潮,讓人情不能已;如何結束,讓人深入思考,都需要編輯、主持人根據內容安排,恰當掌握火候。還要講究“有張有弛,張弛有度”,即板塊與板塊之間在有機銜接的同時,給聽眾心理上的感覺不能一直“緊”,要巧妙地利用板塊內容表達方式的不同,讓聽眾相對“緊張”的心理適度“放松”。這樣,聽眾在欣賞節目的時候,既能在思想上受到洗禮和教育,又能在形式上得到愉悅和享受。倘若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的節目就離成功不遠了。
參考文獻:
[1]孟建,祁林.廣播電視新聞寫作[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19.
(作者單位:許昌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