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浥塵
摘要:從北京地鐵到東莞的寫字樓,從上海商廈到廣州塔,電梯事故頻發,隨著電梯的廣泛應用,電梯事故也逐漸增多,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本文分析和總結了目前常見的電梯事故,從人為原因及電梯自身結構本身等提出相關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電梯安全措施
中圖分類號:TU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058-01
1 引言
近年來,電梯事故頻發,尤其是2011年7月,北京地鐵奧的斯扶梯特大安全事故受到全社會關注。根據統計,電梯事故除了安裝、維修、保養、改造過程中發生之外,電梯自身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事故發生的誘因不僅僅是工作人員違規作業,而且也包含了電梯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按照電梯事故發生的系統位置,電梯事故可分為三種,即門系統事故、沖頂或蹲底事故和其他事故。
1.1 沖頂或蹲底事故
沖頂事故的后果十分嚴重,特別是當電梯運行在高層建筑上時。大多數情況下,電梯的制動器出現故障是這類事故發生的原因,制動器是電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制動器失效或者存在不安全因素時,電梯就會處于失控狀態,無安全保障,后果難以設想。
1.2 門系統事故
電梯系統的結構特點造成了門系統事故發生率較高。究其原因,電梯每運行一次,都要經過兩次開門和兩次關門動作,門鎖工作頻率快,老化速度快,長期以往,使門鎖機械或電氣保護設備的可靠性降低。如果工作人員不及時維修更換,就會使電梯的運行處于不安全的狀態之下,致使事故頻繁發生。
2 常見安全事故與措施
2.1 由開門走梯造成的事故
造成開門走梯的重要原因是在維修人員完成維修后,電梯被恢復為“正常”運行,但是門鎖回路仍然是短封狀態,如果電梯沒有檢測短封門鎖線功能,那就有可能發生開門走梯,然而電梯維修工作必須的一個步驟就是短封門鎖回路,缺少這個步驟,某些電梯的維修工作就不能正常進行,關鍵問題是,在維修人員完成工作后,沒有去除電梯的短封門鎖線又不是維修人員的主觀愿望,而是工作失誤或是遺忘引起,而這種失誤或遺忘又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實際上,不論造成開門走梯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特點是由于電梯層門沒有關閉,而轎廂位置發生了向上或是向下的移動,依據這點,可以把電梯門鎖鏈路是否被短封排除在外,一旦發現兩者處于不安全狀態,就將這種信號經處理后來控制電梯,使電梯處于不能運行的狀態,通知維修人員進行檢測,當且僅當層門和轎廂位置處于正常狀態以及在電梯控制中心進行“復位”操作之后,電梯才可以投入正常運行,這是有效控制開門走梯事故的一個有效措施。
2.2 墜落電梯井道事故
就在用電梯發生相關的安全事故而言,已經集中反映在誤入墜落井道事故,在用電梯發生墜落井道事故基本都是一個原因造成,那就是誤入。但在某些情況下,必須打開電梯外面的層門,進行相關操作,在這種狀況下,稍有不慎就會墜入井道,事實上,失誤、出錯、大意和疏忽是人們避免不了的,沒法完全克服,是人類的生理特點所致,眾多墜落電梯井道事故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近年來,發生誤入墜落井道事故很多,墜落井道事故的產生歸納起來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誤入所致,即通過專用的三角鑰匙開層門時,轎廂在別的層;另一方面是由于當事人不慎所致,當電梯離開這一層,層門沒有關閉,當事人不慎墜入井道;另外,電梯故障或停電也可導致墜落井道,乘員為了離開轎廂,在打開轎門及層門后,跳出轎廂時而又墜落井道。在上述的三種類型中,由于誤入導致墜落井道的事故發生的最多。
依據墜落井道事故發生的特點,當轎廂不處在這一層時,在打開門層不到10cm的時候就在該層發生報警聲響,與此同時,最切合實際的事故預防措施就是打開井道照明燈,在報警的情況下,當事人如果具有行為能力,就不可能繼續進入層門,往井道里面前進。這種利用聲音和燈光雙重報警的方法對于防止誤入井道事故的發生,可以說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措施。
2.3 由開門溜梯造成的事故
如果轎廂移動是由于機械失控所致,而這時電梯門又是敞開狀態,那么這種情況就是開門溜梯,其中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機械故障;另一方面是轎廂超載。由機械制動所導致的開門溜梯,一旦發生,當事人的身體就有可能被轎廂剪切。
開門溜梯狀況的出現并不是說馬上導致安全事故,只有與當事人的身體相關的時候,才能稱作事故,有些開門溜梯事故具有前兆,特征就是事故發生之前,平層超差問題頻現,和預防開門走梯事故類似,一旦出現在開門時轎廂移動與樓層地坎具有一定的偏差,及時讓電梯處于不能正常運行狀態,馬上報警,通知維修人員對電梯進行檢修,則是一個積極而效的預防措施。
3 電梯安全設備
電梯的構成復雜,在實際的運行中,由于各種原因的確會處于一些不安全的狀態,比如超速運行,不受控制,操作按鈕不起作用,電梯門夾到人等,但電梯本身具有較高的完善程度,設計人員在考慮到了多種安全因素,加入多種安全裝置來保證電梯的正常運行。只要正確使用和定期檢修電梯,就能夠避免發生事故。
3.1 電梯運行前起作用的安全保護
電梯運行前起作用的安全保護主要有接地,曳引繩,制動器,轎廂的超載裝置,直駛功能及滿載保護等保護裝置。
為了保證制動器的可靠工作,靜載試驗和運行試驗都必須在電梯交工前進行,也就是把額定載重的1.5倍放入轎廂內,經過10分鐘后,如果各種部件都沒有損壞,曳引繩沒有打滑現象,則制動時可靠的。
為了保證電梯在設計的載重量范圍內能夠正常運行,還在轎廂上加入了超載裝置。一般情況下,當載重量達到額定的110%時,超載裝置開始起作用,超載蜂鳴器鳴響,這時轎廂的門會關不上,控制電路被切斷,電梯就無法起動,只有轎廂內的重量減少到額定范圍時,電梯才能關門運行。
3.2 電梯運行中起作用的安全保護
電梯運行中的安全保護設施主要包括廳門和轎門,還應進行超載試驗。在電梯完成安裝之前,已經做過了超載試驗,也就是在把110%額定載荷斷開超載保護電路通電持續率40%加入轎廂的情況下,在全行程范圍內反復運行30次,如果電梯的各項操作都正常,這時才能進行交付使用。這一試驗為以后電梯的正常運行做了保證。
3.3 電梯運行中出現事故時起作用的安全保護
電梯運行中出現事故時起作用的安全保護主要包括照明線路和動力線路分開,限速器與安全鉗,轎頂安全窗及安全窗開關,上下終端超越層保證裝置,上下終端超越層保證裝置,緩沖器和通訊設備等設備裝置。
4 結語
電梯時常發生一些安全事故,逐漸成為社會的焦點,總的來說,電梯事故主要在于人為操作和電梯自身質量兩個大的方面的原因,因此,我們需要分析、研究這一問題,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予以防范,除了完善電梯的管理,還應該增加與之相關的安全設施。
本文對目前常見的電梯事故進行了分析與總結,這里對在用電梯所發生的一些安全事故的類型,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和相關建議,對于電梯安全運行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陳家盛.電梯結構原理及安裝維修[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6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