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海
摘要:作為國家管理廣播電視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的安全與保障人民群眾的收聽收看權益以及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但在我國,與廣播電視的相關的立法較晚,與時代的發展相脫節,加之監管廣播電視節目所涉及到的部門較多,使得監管較難,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一些非法破壞廣播電視網絡的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得廣播電視的播出安全受到了較大影響。本文就在研究了廣播電視發射監控的功能、系統網絡結構的設計及主要技術等,進一步探討了如何實現系統穩定、可靠的運行。
關鍵詞:廣播電視節目計算機技術廣播電視發射監控
中圖分類號:G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075-01
1 安全播出的意義
廣播電視作為一種向人民大眾傳遞消息的重要媒介,從政治的角度看,保證它的播出安全對維持國家的安定有重大意義。因此,保證它的安全播出不僅能夠保護人民群眾的收聽收看權益,而且與保持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而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進入,它的播出及傳輸發射的安全越來越需要需要依靠專業的網絡技術。因此,從它的重要性及技術性出發,我國廣電系統應當將確保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的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
廣播電視發射設備計算機監控系統目前我國采用的模式是包含有采集數據層、應用層、前置處理層、集成通信層等4層分層式結構模式。在監控系統上的設計我國在優先考慮能夠實現系統本身的功能的基礎上設計了它的總體監控系統。而在監控系統中建立計算機監控系統設備的具體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微波設備、電視、調頻的遙控、遙信和遙測等,因此,基于此系統的設置分布式便能夠被采用也應該被采用,而該分布式是基于PLC、局域網結構建立起來。出于遠程訪問與控制山上的監控系統的目的,山下基地的遠程計算機應當實現遠程管理局域網。
(1)采集數據層:該層的設備主要包括了呈分散狀態的現場設備和現場控制機,而現場控制機的任務主要是完成對現場設備的實時數據的采集。除此以外,數據采集層還能夠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控制本地發射機的開關以及進行倒機作業。同時數據采集層還會留有一個通信接口來對接下一層,即前置處理層。
(2)應用層:這一層級主要的組成單位是包括了管理與打印工作站、服務器(即數據庫)、值班員工作站等的系統應用功能模塊。應用層內部借助于局域網絡化來實現各功能模塊聯結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方便各個層模塊的功能的擴展應用。
(3)前置處理層:該系統層的設備主要包括了菜單、系統對時、上下通信、數據處理等等前置機的諸多模塊,這一系統層級的作用主要包括實現各個控制機的巡檢現場,確保數據收集的正常進行,進行匯集、預處理實時數據,之后輸送至應用層實現對各功能模塊的聯結。
(4)集成通信層:集成通信層主要由遠程管理局域網和服務器組成。遠地計算機借助于數字微波(或電話網)和服務器等來實現對計算機監控系統的遠程訪問,該層級所采用的主要的訪問方式包括瀏覽器和WEB服務器等方式。除此以外,為了保護計算機監控系統免受外部的干擾及傷害,集成通信層還可以借助于防火墻的相關功能來實現這種保護。
2 計算機監控系統所采用的抗干擾技術
目前影響計算機系統的信號主要來自高頻干擾,而其對計算機系統產生的干擾信號主要包括三種:干擾前端機和主控機的來自空間的電磁波輻射;經由接地線進入計算機系統內部的干擾信號;竄入計算機系統并經由信號傳輸線傳播的干擾信號。
基于干擾信號各自的特點,可以建立針對主控機的計算機屏蔽室來防止電磁波輻射的干擾,但由于后兩種干擾信號干擾作用較強,這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以下措施來防護:
(1)準確掌握接地原則
處于不同兩點間地線的干擾電壓一般只能夠達到數十伏,甚至只有數伏,但是不能也不該忽視源自電磁波的干擾,因為地線由于電感的存在,工作在高頻層面的時候,發射機的阻抗會變得很高。而且取樣信號的電壓常常只有幾伏,同時每部發射機的高頻接地都采用了寬紫銅帶的連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監控系統受到劇烈的干擾,其正常工作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想要避免因接地而引發高頻干擾只有準確掌握接地原則。在低頻電路中的元件間和布線的寄生電磁感應的影響作用較弱,因此接地多采用一點式,這樣地環路出現便可最大程度地減少。而在高頻電路中的元件間和分布線采用多點接地,因為其分布電容及寄生電感會使得不同接地線點之間出現禍合現象,這會對監控系統產生較大影響。
(2)實現平衡方式信號的傳送
為了實現了干擾信號差模值的最小化,前端機信號的輸入與傳感器信息的輸出利用了平衡雙絞線傳輸方式,這一方式的采用實現了輸入電路將初始的平衡信號向計算機所需的不平衡信號的轉變,平衡雙絞線對于干擾后的信號而言起到了同相位抵消的作用。并且雙絞線上每一點實現將發射機房高頻接地系統與屏蔽層之間的連接采用的是一對二芯屏蔽,這種各取樣點一方面避免了互相感應竄擾的出現,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屏蔽高頻電磁波輻射干擾的作用,同時在排除故障和查找問題上也顯得非常地方便。
參考文獻
[1] 李西亮.淺談縣級電臺安全播出[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281-282.
[2] 武成梅.試論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103-104.
[3] 徐孟俠.關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傳輸標準的學習筆記[J].電視技術,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