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超等
[摘要]目的:探索一種效果持久地矯治重度乳頭內陷的方法,以降低重度乳頭內陷的復發率,減少因手術造成的乳頭乳暈變形。方法:通過直視下充分松解乳頭下周圍的纖維,采用真皮乳腺組織瓣支撐以使乳頭豐滿,埋沒導引技術的雙重作用達到矯治重度乳頭內陷的效果。結果:2009年12月~2011年11月采用此方法共治療 83例各型乳頭內陷的患者,效果滿意,術后切口Ⅰ期愈合,無乳頭血運障礙發生。遠期隨訪乳頭的感覺及勃起功能正常,乳頭乳暈外形滿意,無明顯瘢痕。結論:該手術方法矯正重度乳頭內陷效果確切,簡單易行,大大降低了重度乳頭內陷的復發率。
[關鍵詞]乳頭內陷;真皮組織瓣;血運;埋沒導引技術
[中圖分類號]R65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8-1293-02
對于乳頭內,陷手術治療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但對一些程度較重的乳頭內陷,一些術式的復發率仍然較高。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選擇雙側真皮組織瓣結合埋沒導引技術無痕修復禿頭凹陷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筆者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治療乳頭凹陷患者83例,均為女性患者,16~33歲之間,所有患者為先天性乳頭凹陷。18例乳頭為I型,49例乳頭II型,16例乳頭III型。有11例為漿細胞乳腺炎術后,同時行乳房懸吊或瘢痕切除等手術。
2手術方法
乳頭乳暈局部浸潤麻醉,利用圓針1號牽引縫線在6點和12點將凹陷乳頭提起,按預先設計的切口切開皮膚,見圖1。潛行鈍性分離,注意皮膚的保留厚度。兩個長邊達真皮下,形成蒂在乳頭的菱形真皮組織瓣。提起乳頭, 從一側菱形切口,在乳頭基底部向對側菱形切口做鈍性分離,將兩個真皮瓣交叉穿過乳頭基底部隧道,以填充乳頭基底空虛,盡可能保留乳腺導管的完整性,使內陷的乳頭得以完全松解[2]。縫合兩側切口皮下組織縮小乳頭基底部, 在1、5、8、11四點采用埋沒導引技術做“U”形縫合,維持乳頭正常形態,間斷縫合真皮層及皮膚切口。術后7天拆線,如圖2~4。
3結果
4討論
乳頭凹陷主要是先天性的,但也可由外傷或手術、乳腺腫瘤以及乳腺炎后的纖維增生引起。據Schwager[3]研究:先天性乳頭內陷發病機率在2%左右,它是因乳頭和乳暈的平滑肌發育不良,這些肌纖維向內牽拉,再加上乳頭下缺乏支撐組織的撐托,就形成了乳頭內陷。一般雙側同時發生,也可有單側發病。乳頭凹陷(乳頭內陷)的程度有所差別,臨床上可將乳頭內陷分為3型:Ⅰ型:乳頭部分內陷,乳頭頸存在,能輕易用手使內陷乳頭擠出,擠出后乳頭大小與凡人相似;Ⅱ型:乳頭全部凹陷在乳暈之中,但可用手擠出乳頭,乳頭較正常為小,多半沒有乳頭頸部;Ⅲ型:乳頭完全埋在乳暈下方,無法使內陷乳頭擠出。乳頭先天性內陷,多見于無哺乳史的婦女。
手術方法也很多,乳頭凹陷手術方法:①荷包縫合乳頭成形術;②梭形切口乳頭成形;③多V乳頭成形術;④乳暈四角星切口乳頭內陷矯正術;⑤乳暈中心填塞隆起乳頭再造術;⑥乳暈雙葉瓣法。等等。無論什么方法,盡量保證術后正常哺乳是整形醫生要在外觀基礎上首先考慮的。
單純的一種方法對于乳頭凹陷有不同的適應癥和局限性。筆者的思維如下:外形美觀,瘢痕隱蔽,乳暈不變形,效果要確切,盡量保證哺乳。
筆者采用雙側三角真皮組織瓣[4]加埋沒導引技術修復乳頭凹陷在設計上的特點是:①在切口設計時,選擇在乳頭根部切口,用注射器法確定乳頭根部牽引,在預設術區潛行剝離,既可保證真皮瓣蒂部血運,又可縮小乳頭基底的周徑,使乳頭外形美觀,同時消除因手術導致的乳暈變形,縫合位置隱蔽,由于乳暈顏色的掩飾傷口不會明顯;②在制備乳暈真皮瓣時,切開邊緣真皮層后,應在皮下向兩側及深層適當擴大分離,多保留皮下組織,以充填乳頭基底部,單純的真皮瓣不足以填補3度乳頭凹陷造成的缺陷,這種情況筆者一般選擇較厚的真皮乳腺復合瓣,而這種復合組織瓣的制備可以根據乳頭凹陷的程度做出較好的設計,以便于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要;③真皮瓣是矯正乳頭內陷防止復發的關鍵因素,因此,縫合固定應牢靠,并保持兩側張力一致,否則會造成乳頭偏向一側;術后應懸吊乳頭1周,以固定乳頭形態、防止復發;對于重度乳頭內陷,一般不切斷牽拉索帶乳頭無法復位,這時乳管損傷不可避免。分離時應提起乳頭,在乳頭基底的深層鈍性分離,以保證乳頭有足夠的軟組織,形成良好的乳頭凸度,但是筆者為了減少乳腺導管的損傷筆者采用埋沒導引技術對稱“U”形或者荷包縫合乳頭基底部,外置乳頭矯正器大約2~3周,均能達到良好的效果[5,8];④在分離乳頭基底部時,應輕巧、仔細、鈍性分離,盡量避免損傷乳管,正常情況下,不會損傷乳頭的感覺神經,故術后,不會妨礙乳頭的正常感覺。纖維條索或者瘢痕粘連可以松解,但是一般不破壞乳腺導管,所以也不會造成哺乳障礙。當然瘢痕粘連嚴重的患者如果乳頭功能已經破壞,筆者也只能向其交代病情或者擬采用顯微外科技術修補乳腺導管,這項技術正在研究當中。
[參考文獻]
[1]王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166-1169.
[2]王肅生,梁剛,張志華,等.改良乳暈去表皮雙三角瓣填充支撐法治療乳頭凹陷[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7,18(1):30-32.
[3]Schwager RG,Smith JW,Gray GF,et al.Inversion of the human female nipple with a simple method of treatment [J].Plast Reconstr Surg,1974,54(5):564-569.
[4]Huang WC(2003)A new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inverted nipple with three periductal dermofibrous flaps[J].Aesthetic Plast Surg,37:301-304.
[5]咼連勝,谷琪,唐紅梅,等.乳腺三角瓣交叉支撐法矯治乳頭內陷[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07,18(3):193-194.
[6]袁繼龍,石杰,王天舒.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及荷包縫合矯正乳頭內陷[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9,20(3):156-158.
[7]畢宏達,邢新,戴海英,等.“U+8”形埋線持續牽引法矯正乳頭內陷[J].中國美容醫學,2009,18(1):32-34.
[8]張群,楊川.雙菱形去表皮皮下蒂推進轉移治療先天性乳頭內陷[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4,20(1):21-23.
[9]欒杰,譯.乳房再次整形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5-414.
[收稿日期]2012-03-21 [修回日期]2012-06-09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