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要:山西省交城—-文水一帶鉛礦體賦存于界河口群地層中,礦體一般呈透鏡狀或似層狀產出,大部分隱藏伏于地下,為地下開采。礦區內與鉛礦共伴生有益元素為銅、鋅、銀,在開采加工中應綜合開采、綜合利用。礦床開采可能引起的地質災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有可能造成大氣污染,應及時預防和治理。
關鍵詞:鉛礦開發利用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X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15-01
1 礦區概述
礦區位于交城縣西270°方向,直距約17km,隸屬交城縣西社鎮管轄。該區東有祁縣-方山公路通過,交通較為方便。
礦區位于呂梁山中段,區內地勢較高,地形陡峻,河流向下切割較深。區內氣候屬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400~420mm,無霜期為160天。礦區內有西榆皮河流過,水量為0.4m3/s,在雨季時有洪水流過,流量約7.26m3/s,洪水過后,水量很快減小,洪水向北流入文峪河。
區內原有山西省紅旗鉛礦開采,為多年老國有企業,于1972年正式投產,多年開采后于1992年閉坑轉產,一直至2003年均未開采,從2003年開始在原礦井內開采剩余可利用的鉛礦石。
2 鉛礦資源需求分析
鉛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中國和美國,其中澳大利亞是鉛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鉛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內蒙古、云南和廣東等地,從鉛礦產量來看,增長的絕大部分主要來自中國,從鉛需求的地區分布來看,中國占全球鉛總需求的42%,從鉛下游需求來看,電池占總需求的80%。
山西省鉛礦資源較少,該礦是屬老礦新用,但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該區鉛礦產出層位穩定,質量較佳,開采技術條件簡單,適合小規模地下開采。同時鉛礦山的建設、開采、運輸及后期加工,將為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提供崗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 礦床地質
礦區位于呂梁山中段東部,區域地層為太古界界河口群、滹沱系一套古老而又變質較深的巖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二疊系及新生界地層。區域內火成巖活動頻繁,種類較多,有變質偉晶花崗巖、酸性偉晶巖脈、花崗巖、堿性火成巖。
礦區巖層為一近于東西走向、傾向北北西和北北東的傾斜地層,屬太古界界河口群地層。片麻巖層主要由黑云母花崗巖、片麻巖構成。礦體賦存于界河口群地層中,成礦作用與似層狀產出的混合偉晶巖與地層中碳酸鹽巖接觸雙交代及其相位隨的熱液作用有關。礦體的直接圍巖為矽卡巖,組成礦物以透輝石、石英為主,其次為石榴子石,并含有長石、角閃石、方解石、黑云母、石墨、綠簾石、綠泥石等。礦區內與鉛礦共伴生有益元素為銅、鋅、銀,在礦床開采加工中綜合開采、綜合利用。
4 開采技術條件
本區含水層簡單,均為裂隙含水類型,根據地質及水文地質現象,含水巖層分為兩類:一類為黑云母花崗片麻巖弱含水層;另一類為矽卡巖、變質偉晶花崗巖、角閃斜長巖組合微弱含水層。
本礦區各種巖層雖均很堅硬,地表附近必須支護外,坑道內部也應做一定的支護。在開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坍塌,防止舊巷道內的積水涌入新井巷道內,造成事故。
隨著礦山不斷開采,礦區內將會有采空引起地面變形,這些變形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開裂、采空區塌陷等。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疏排地下水引起的,隨著礦山資源的開采,地下水的大量疏排,將引起地面的沉降,其結果將造成地面建筑物的破壞、公路交通的中斷,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
隨著剩余鉛礦的持續開采,采動區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地表可能會出現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災害及伴隨出現地下水位超常下降,因此在今后的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采礦規程進行,以防止或減少各類災害發生。并做好礦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
5 礦床開采方式及采礦方法的選擇
從區內的資源儲量來看,適合小規模開采,產品方案為銷售鉛礦石原礦給本礦選礦廠加工。根據該礦體的賦存狀態及地形條件,礦體厚度較薄,不宜露天開發,為地下開采。礦體平均厚度為1~6m,傾角30°~70°屬緩傾斜-傾斜礦體,根據礦體形態、規模、賦存地質條件以及產狀等數據,并考慮工人的熟練程度,采用“留礦全面采礦法”供礦山試驗運用,并逐步完善。該方法采礦工藝簡單、易于掌握、采準巷道布置靈活、適應性強。
6 環境保護
(1)礦山地質環境災害及防治措施。本礦床開采可能引起的地質災害有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應當摸清情況,及時預防和治理。具體措施是結合防治水工作,尤其在雨季派專人對全礦區進行檢查和監控,要做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防止由于上述災害導致礦山不能正常生產。
對邊坡進行日??辈旌捅O控,對于礦區內的地面工程一定要按照設計進行施工,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對頂板巖石進行檢查,保證工作面安全。在廢石場上部掘截洪溝,下部筑攔石壩,防止發生泥石流。
由于礦區地處山區,既無村舍,又無耕地、林木,地質災害不會對鄉村構成危脅。地下開采強度一般,再加上距地表較淺,對區域地質條件影響不大。
在礦山閉坑時,應將各個井口炸封填實。對可能構成地質災害的地點進行爆破或充填處理,同時將地質災害記錄資料移交地質環境管理部門,在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正式閉坑。
(2)本項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有可能造成大氣污染的污染源有:礦石堆場及廢石堆場的揚塵;其他廢氣、粉塵主要來自于采場及廢石場,主要污染物為CO2、NOX、粉塵等。廢水主要來自于濕式鑿巖、降塵噴灑水和生活污水,廢水中主要是懸浮物高,無其他有害物質。本礦所排固體廢棄物主要是廢石、茶爐房的灰渣及生活垃圾。礦區的噪聲源主要為電鋸、爆破等設備噪聲和交通噪聲。
(3)環保治理方案。
a為防止礦石堆場及廢石堆場的揚塵,堆場周圍設置防風林帶,并設置灑水管網,增加表面濕度。
b地下開采的廢氣溶入大氣,工作面有害氣體CO2、NOX、粉塵等均符合排放標準。
c生活污水處理:在工業場地選用地埋式綜合污水處理設備,經處理后可達到綜合排放標準,用于綠化農灌。
d廢石采用汽車運輸方式,從各平硐運至廢石場堆放,最終覆蓋土0.7m進行綠化,生活垃圾運到廢石場與廢石一起處理。
e噪聲治理:將噪聲源集中布置,與生活、辦公區隔開,在噪聲源集中區周圍種植樹木;選用低噪聲設備,對產生噪聲的設備采取隔音、消聲、防震及減振措施;采礦人員配備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f綠化:廠前區、生活區種花卉、灌木、喬木、綠草地、松柏樹;工業區種榆樹、柳樹、松樹等。
參考文獻
[1] 呂梁山地質隊.山西省交城縣西榆皮鉛礦區最終地質報告,1959.
[2]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山西省交城縣山西省弘瑩硅廠鉛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