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民 畢曙明

險些跌倒在資本市場鋼絲上的雅戈爾重回服裝業。
不論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是否承認,在雅戈爾發展最高峰時期他其實是在復制巴菲特之路,但從行動上,雅戈爾的確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神似:原先都是紡織服裝企業,后來都以金融投資為主。但是,就在雅戈爾幾乎要創造出一個真正中國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時候,2011年的慘淡業績,讓雅戈爾回歸過去。
對服裝主業的再次返航,雅戈爾究竟是臨時應急,還是長期戰略決策?回歸后能否在現有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突破,實現自身與各方的預期?這將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地王” 流動性繃緊
根據2011年財報,以“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為雙重產業結構的雅戈爾,除了基礎產業服裝板塊實現微弱增長之外,其房地產營業收入比同期降低46.94%、金融投資板塊凈利潤比同期下降60.90%。
就在今年4月,李如成在一季度集團經濟工作上表示:“今年經濟形勢嚴峻,雅戈爾正面臨公司有史以來最艱難的時期,各公司負責人要做好攻克時艱的準備。” 李如成現在要做的是,對曾經主導雅戈爾的房地產、金融投資和服裝業務的三駕馬車進行重大結構調整,再次把注意力回歸到服裝業務。
房地產業務曾是雅戈爾最強勁的利潤支撐板塊,2011年前,雅戈爾在這項業務上,不斷筑高營業收入,2010年營收68.5億是歷史最高紀錄。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衰境,雅戈爾2011年地產業務直線大跌。更為緊要的是,雅戈爾走上了危險的資本鋼絲。
2011年雅戈爾的地產業績,讓李如成距離“2015年進入國內地產20強”的目標漸行漸遠,但他對2012年房地產業務的期望值并沒有放低:實現預售收入50億,營收要增長35%以上。
“雅戈爾的房地產是否贏利、是否存在真正風險?要看當初的拿地成本、負債水平、銷售速度以及現在的樓價。就短期效應看,負債水平和銷售速度是衡量一個地產企業風險的兩大核心指標。”上海長寧住宅發展局高級經濟師、獨立經濟學家顧海波如是說。
查看雅戈爾的短期負債水平,主要依據兩項財務指標:一是短期有息負債占現金的比例,衡量其短期流動性;二是凈負債率,衡量其總體財務狀況。但雅戈爾在兩個指標上持續不佳。雅戈爾的32.3億現金,要應對174.6億的短期有息負債,風險不言而喻,更何況,根據財報披露,這筆現金中還有7.7億屬“受限制的貨幣資金”。
對于雅戈爾在房地產業務上的“瘋行”,同樣出身寧波服裝業的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一語中的,“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去做加工業,成為世界工廠,然后達到一定經濟總量,肯定要去做房地產,十年前不做房地產就是被邊緣化了,現在再做房地產就是犯傻。”看來,李如成要細細咀嚼同鄉老弟的這句話。
根據財報顯示,雅戈爾房地產存貨中包括開發成本、產品、擬開發土地等共計212.52億,以及在建項目的投資,即使未來一年實現預售50億的收入,要抵御流動性也相當困難。
為抵御流動性風險,雅戈爾在5月13日發行了一筆18億元短期融資券,根據用途,其中2億元用于補充短期流動資金、16億元用于置換銀行借款。財報顯示,雅戈爾的短期借款包括質押、抵押、保證、信用和商業承兌匯票貼現等,合計為129.84億。這樣看來,區區18億的“置換”,也只能解決短期流動性的13.86%。
如今,雅戈爾實行了一系列“謹慎”戰略,不僅未新增土地儲備,還加快了現有項目銷售速度,以及嚴格控制成本費用。然而,這些“內部調控”動作,萬科、金地等地產巨頭早在1年前就已著重部署,雅戈爾的風險控制才剛剛開始。
金融投資判斷失誤
近兩年雅戈爾金融投資業務的利潤收入均占據整個集團近半壁江山,“炒股”儼然成為雅戈爾的一大業務。但金融投資業務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太大,2011年全年上證指數跌去三成,熊市行情對雅戈爾造成重創。加之其本身的金融投資戰略屬于單向做多,缺乏對沖避險機制,當市場方向判斷失誤,虧損將無法挽回。
雅戈爾從1993年開始涉足金融投資業務,最初是從股權投資領域介入,隨后才一步步進入證券、銀行等領域。2004年,雅戈爾參與了寧波銀行的定向增發,到2006年,雅戈爾已經將金融投資作為產業來做。
據Wind資訊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1日,自2011年以來上市的368只新股中竟有96只首日跌破發行價,占比達到26%。躺著賺錢時代一去不復返。
除了2011年熊市背景導致的系統性風險,另外更加關鍵的一點是,雅戈爾本身的金融投資戰略也是導致其去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
近兩年雅戈爾先后投資 27.25億元參與了13 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截至今年5月底,有7家公司的限售股已進入流通,而雅戈爾所持限售股無一例外跌破增發入場價。
以“漢麻”為突破口
鑒于房地產、金融投資這兩架馬車出現的倒退和嚴峻形勢,雅戈爾董事會不得不首次對多元化之路進行重大結構調整,即嚴格控制房產投入,適時調整投資規模,集中資源向品牌服裝投入。
2011年,雅戈爾的服裝業務(不含紡織業務)實現61.97億元營業收入,盡管同比僅增長1.61%,但營業收入仍然遙遙領先于同屬男裝品牌第一陣營的七匹狼、九牧王、杉杉等。雅戈爾在服裝領域的絕對領先優勢與實力是其有魄力進行回歸的底氣所在。
今年3月舉行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雅戈爾與旗下四品牌Mayor、Hart Schaffner Marx、GY和HANP(漢麻世家)同時亮相。雅戈爾分別成立工作室,對各品牌進行規劃、設計和運營。
雅戈爾現已擁有Hart Schaffner Marx門店86家,GY有112家門店,均以直營為主,Mayor和HANP(漢麻世家)分別有門店25家和10家。 今年1月雅戈爾就投資了4.5億元,在杭州武林商圈開設了建筑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的全球最大旗艦店,旗下幾大品牌全線入駐。
然而,面對強勢的國際和國內企業在同一消費層面爭奪市場資源,雅戈爾旗下還未成熟的多品牌略顯單薄。但從目前的戰略回歸來看,雅戈爾的注意力已經集中在“漢麻”領域, 或許“漢麻” 是雅戈爾的突破口?
自2007年雅戈爾在云南西雙版納投資種植“漢麻”開始,到今年就將達到8萬畝規模,產量突破6000噸。另外,在這條產業鏈的中部,由雅戈爾占30%股權的“宜科科技”牽頭成立了一家漢麻控股公司,作為“漢麻”產業運作的平臺,雅戈爾已經對“漢麻”產業進行了全過程的控制。李如成做過一個匡算: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麻70多萬噸,如果雅戈爾生產的“漢麻”能替代其中一半,應用到醫藥、食品、保健品、裝飾材料、纖維等領域,就能達到100萬畝的種植規模,為中國帶來1000億的固定資產。
雅戈爾以“漢麻”為突破口實現產業的崛起,為雅戈爾描繪了一張美好藍圖。但是,這一過程需要多長時間,市場對“漢麻”的接受程度如何?能否恰到好處的支撐起雅戈爾的多品牌布局?都存在著不確定因素,而這些都將依賴雅戈爾對市場的嚴密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