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繼梅
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從創設情景→探究新知→交流匯報→實踐運用→課堂反思來展開教學,即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進而探索解決獲得新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 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問題情境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積極的情緒,促進學生的潛能的發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認識結構和生活經驗,對當前 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因此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然而創設情境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要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創設出有利于激活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呢?
1. 趣味性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貼近生活,這樣的情境既可以讓學生看到活生生的數學生活,又可以領悟到生活中濃濃的數學味. 新穎、獨特的問題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機會,及時創設有意的情境,激發好奇心的產生,從而激發求知欲,使之產生一種非知不可的強烈愿望,于是,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會主動探索并最終解決問題,能夠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針對性強
數學情境具有針對性才能滿足學生聽課需要. 在教學中,要杜絕重形式而不求實質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做到科學、適度. 在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我是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
師:能舉一些生活中相互關聯的例子嗎?
生:我的考試分數多了,爸爸媽媽就很高興;如果少了,他們的臉上就會陰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試分數與家長的臉色也是相關聯的. ……
師:同學們,萬事萬物都是互相聯系的,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的理想、抱負、行動和我們的國家的興旺發達是互相關聯的.
良好的情景創設使學生激情沖動,樂于介入,放松理性思維,順情暢說生活現象,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用數學觀點說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及時聯系梁啟超說的名言“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的宏偉抱負,要有為祖國富強而獻身的遠大志向,用我們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并和正比例的意義相聯系,既有針對性,又有教育意義.
3. 開放性足
如在教學“用一張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從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正方形,再折成無蓋的高1厘米的長方體紙盒時,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呢”時,同學們很快做好盒子并寫出答案. (8 - 1 - 1 ) × (4 - 1 - 1) = 12(立方厘米).
在一番表揚之后,老師讓同學們想象一下,只從兩個角上各剪去一個正方形,能不能做成一個無蓋的高1厘米的長方體紙盒,這樣一來同學們的問題可多了,行還是不行?怎樣做呢?還是趕快行動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一系列問題在同學腦子中產生. 能不能不從四個角上剪,那又該從什么地方剪一剪呢?質疑著,思考著,操作著,答案很快就出來了. (8 - 1) × (4 - 1 - 1) = 14(立方厘米),(8 - 1 - 1 - 1 - 1 ) × 4 = 16(立方厘米),多么了不起的發現呀!高興之余,同學們都表示要回家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媽媽,還有的同學要回家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 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獲得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張揚個性,開放思路,發展創新意識.
4. 問題具有啟發性
啟發式教學主張對學生要誘導、指引,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的統一,因此,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在思考的轉折點設問,在探求規律的關鍵處設問,以啟發學生思考探索知識. 例如:在教學“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時,我是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動畫)喜羊羊和灰太狼各開了一家快餐店,他們兩家的快餐店門前的價格牌寫著快餐(¥2.25)一份,喜羊羊快餐店靠著一流的服務生意非常好,喜羊羊開心極了. 灰太狼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忌恨喜羊羊的快餐店,一天,他趁著喜羊羊不注意,把喜羊羊的價格牌的小數點挪了一個位置,這時就有一些顧客離開了喜羊羊的快餐店. 灰太狼的心里暗自得意. 第二天,灰太狼故伎重演,又把喜羊羊的價格牌的小數點挪到了一個位置. 這一挪不要緊,顧客越來越少. 喜羊羊愁眉苦臉起來. 同學們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幫助喜羊羊揭露灰太狼的詭計嗎?有的同學會說價格越來越貴.
風趣的故事可以打開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同學們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幫助喜羊羊揭露灰太狼的詭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也都想揭開這個謎底. 于是,產生了欲罷不能的激情,學生們愉快地開始了探究活動.
5. 問題具有探究性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探究知識離不開教師的點撥引導. 首先,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巧設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是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發的材料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小組只準備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準備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有的小組準備了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有的小組準備了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啟發討論,很快能得出結論,這樣由學生觀察發現得出規律,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實踐中,以富有趣味性、針對性、開放性、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為素材,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渴望,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主動探究數學,積極運用數學,讓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