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 綠色課堂就是把課堂還原為生活的空間,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享受大自然般的輕松自在的感受.
【關鍵詞】 挖渠引水;質疑問難;注實重踐
綠色即自然,“綠色課堂”就是把課堂還原為生活的空間,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享受大自然般的輕松自在的感受.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 通過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同時,也讓學生在營造的綠色課堂中感受生活的精彩.
一、挖渠引水,讓數學課堂煥發蔥綠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識. 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生活,為數學課堂引來源頭活水.
如在“質數和合數”的教學中我拿學生的學號和學生家中的電話號碼做文章,讓學生判斷自己學號和電話號碼是奇數還是偶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同學們都很活躍,覺得很親切,這樣做使本來很枯燥的數的整除知識變得生動又活潑,又讓學生發現了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小學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結合生活實例組織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質疑問難,讓數學課堂回歸森林
數學課堂首先是一種生活,應該是自然的、富于變化的,處處蘊含著問題與創新. 數學課堂不是一個知識的灌輸地,不是一個封閉的模式庫,要突破數學課堂故步自封的狀態,首先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長期以來,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重灌輸,輕質疑,重結論,輕過程,甚至有時學生的解法與思路正確,只不過與教師的見解相左,也被毫不留情地扼殺在萌芽狀態. 這樣勢必使學生的思想逐漸少了創新,多了束縛.
因此,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 數學課堂,不只是單純的傳授數學知識,而更應該重視數學素養、科學文化素養的培養. 如在“三角形的分類”復習課上我出這樣一道題:用一塊布遮住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露出另外一個角,讓學生說出是什么三角形. 當講解到如露出一個角是銳角得出結論無法確定后,很多同學提出質疑:如果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銳角,能否確定它是什么三角形?經過學生的論證、交流和教師的指點、教具演示,使學生發現只有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是銳角的情況下,才可以確定它是銳角三角形. 在這樣一個猜想、質疑、論證的過程中,學生對三角形特征的理解更為透徹了,并從中獲得了探索的樂趣.
再如,學習有關數學知識后,學生也會提出一系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如學習比例尺,同學們想到我們拍的照片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學習“折扣和利息的計算”后,同學們開始研究學校小店的盈利情況、商場打折、家庭儲蓄問題等. 這樣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得到提升,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中獲得進行數學研究的體驗和能力,培養了自己敏銳的直覺和科學洞察力,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時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將與考試無關的內容一律省去,與考試有關的就反復練習,把學生往標準化解題的思路上引導,唯恐學生出錯,更沒有留出讓學生質疑的空間. 其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疑問、出錯完全正常,沒有質疑、沒有錯,也就無所謂正確,無所謂研究,也就無所謂發展. 只有在質疑問難、出錯和改錯的過程中,數學課堂才是活的,才是真實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三、注實重踐,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知識的主人
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急功近利,以提高解題和應試能力為中心,在這樣一種從題目走向題目的狹隘的教學觀下,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情緒低落,課堂氛圍沉悶.
著名數學家柯朗曾尖銳地批評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他說:“兩千年來,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已被視為每個受教育者必須具備的智力. 數學在教育中的這種特殊地位,今天正在出現嚴重危機. 不幸的是,教育工作者對此應負其責. 數學的教學逐漸流于無意義的單純演算習題的訓練. 固然這可以發展形式演算能力,但卻無助于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忽視應用,忽視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的聯系,這種狀況絲毫不能說明形式化方針是正確的;相反,在重視智力訓練的人們中必然激起強烈的反感. ”柯朗的一段話提醒我們:數學教學必須緊密結合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成為知識的主人. 如在教完“簡單的統計”這一課后,我出示了這樣的一份作業:
1. 關于()年級同學最喜歡上的一節課的調查統計.
2. 關于()年級同學最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的調查統計.
3. 關于()年級同學最喜歡聽的一首歌的調查統計.
4. 關于()年級同學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的調查統計.
同學們可以小組一起或一個人去做一項專門的調查,根據學到的知識寫一份調查報告.
搞調查、寫報告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因此他們很有興趣. 同學們為了準確記錄數據,一下課就迅速分散到學校的各個班級進行調查和記錄. 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把這些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分析,然后將整理后的數據制成統計表或統計圖. 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更明確地理解了數學建模、統計分析等相關的知識,并了解了它們對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動手能力,而且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生活是數學課堂的源頭活水,數學教學應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融合起來,讓數學走近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體驗感受,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目的,讓學生在“綠色”的數學課堂里享受自然的陽光雨露. 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使數學成為開啟學生智慧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