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活動,與以往的教學模式比較,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盡快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才能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快地適應形勢,跟上時代的步伐. 在眾多的教學理念中,我選擇一點來談談個人的看法,那就是:如何落實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實行目標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其中,對教學目標的理解不夠深刻,是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改變這些問題,我個人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清楚地認識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是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點,它的基本要求是具備科學性、合理性、明確性以及可檢測性. 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學目標,將會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教學目標的確立有助于教師明確學生“學什么”和教師課后反思中檢驗學生“學”得怎么樣,有助于教師明確學生“怎么學”和教師“怎么教”的問題.
二、加強對教學目標的研究
1.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每位教師在準備一節課之前,可能都會參考一些資料,制定出本節的教學目標, 但在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不僅教學目標要清晰合理,同時講課教師更要明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建立的實質,也要讓學生和聽課教師明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 本課的目標是否全面.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在多元化目標指導下的教學和思想形成過程的活動. 圍繞學習內容,全面化理解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各項目標與具體學習內容有機地整合,這既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將數學課程的目標細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解題技能的訓練,而忽略了其他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課堂的整體教學思想仍在延續應試教育的模式,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人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如果數學的學習就是反復的記憶、計算,那么,無論如何也調動不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哪里會有樂趣,沒有樂趣怎么會有學習的動力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以知識與技能作為一節課的主體,以它為載體,兼顧其他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是相對不變的,而一個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待人或物的情感與態度卻是可以改善和完善的. 所以,現在的課堂教學不應只以知識的傳授作為根本,更應注重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
三、教學中清晰地展示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否清晰. 新課程改革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其中,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是學生能否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對學生能夠學好數學更高層次的要求. 這一目標的完成我們不應該只看教師的教學設計,而應看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是否能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落實.
2. 是否強調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中,注重結果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 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逐漸地培養出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比如在“排列”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得到排列數公式,我先讓學生們利用分步乘法計數原理計算了幾個簡單的排列數,如:根據這幾個特殊排列數的共性,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推理,猜想出一般的排列數公式.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學生經歷了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不但學習了用“猜想”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而且經歷了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一種方法,培養了學生善于思考問題并能主動想出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否能突出重點. 在教學中能引進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在情境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作用. 在一次校內的競賽課上,有一位教師講的是“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這一堂課. 引入的時候,他給出了這樣的一個情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 這是一個諺語,說明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整體的力量是無限的. 那么,是不是三個臭皮匠一定會贏過諸葛亮呢?現在我們給出一些條件,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通過這個比較新穎的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高漲了起來,而且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一種教育——重視整體的重要性,還可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堂上教師還和學生加強交流與溝通,用一些激勵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輕松而愉快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課前擬定的,這些目標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往往并不是我們預期的那樣,會偏離教師課前擬定的目標,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進行調整.這樣就要求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一個班級是一個整體,但是這個整體是由一個個具有獨立個性,有情感的個體組成的,所以,如果我們一成不變地按照一種方式去對待這些鮮活的個體,那么,我們最終會收獲什么呢?會不會只是一些沒有棱角、滿腦形式化的機器?
總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研究教學目標,教學中要清晰地展示教學目標.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在認真學習和鉆研《數學課程標準》和對教材作深入細致分析的基礎上,明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明確教學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了解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特點,全面地、具體地、合理地、正確地確定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